福州一男子继承2亿遗产,取钱时剩2万,这是为何?

叶先生说:“当时伯父存的是一百万一张的美元特种货币,一***带了30张回国”。然而,令叶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伯父去世后30年后,拿着这笔价值2亿元的存条到银行取款时,竟只能拿得到2万块。而且银行工作人员还很不客气地说:就这么多了,不能再多了。

伯父人走茶凉,财产转眼成空

事件源自福建的一位叶姓老人,当年叶老的叔叔和祖父一起前往印尼发展,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积攒了不少家业。

那时中国大陆尚且百废待兴,经济环境相对落后,叶老的叔叔也没有机会与留在大陆的亲人们保持联系,直到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叶老的叔叔在外漂泊了一辈子,这才准备回到国内寻求发展的机会。

当时叶老跟随叔父一起前往福建津泰路的一家银行,亲眼看见叔父将一叠面值百万美元的凭条,分两次存进了银行,因为叔父不是中国籍,这笔存款只能启动个人与银行之间的“代保”协议。

为了使这笔存款得到妥善安置,叶老的叔叔还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照片的背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连同银行存单一起交给了银行管理。

每当叔叔需要用钱时,只需要在银行提供的取款单上签上字,就能拿走既定的款项。据叶老回忆,叔父一***在该银行存过两笔钱款,***计3000万美金,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至少价值2亿人民币。

话到此处是不是感到无比好奇?叶老的叔父究竟从事的是什么行业,能在70-80年代的中国,积存如此丰厚的家产?

原来叶老的叔父是做汽配零件批发的,那时候在中国能开上汽车的家庭并不多,大部分的汽车都来自海外,因此在海外做汽车配件的生意,无疑是赚了时代发展的第一桶金。

要知道,即使汽配行业放在当下,也是经久不衰的产业之一,且随着市面上推行的车种越多,汽车配件的行业就越繁荣。

“我伯父不仅生意做得大,在印尼的华人圈里也有一定的声望”,叶老同记者说罢,眼神里满是对叔父的怀念与不舍。因为叔父的去世事发突然,叶老一家并没有机会与之相见,更没有来得及听叔父安排日后的事。

悲伤之余,叶家兄妹忽然想起一件事,叔父在福建老家银行里还有一大笔存款,如今叔父膝下无儿无女,叶家兄妹自然就成了这笔遗产的主要继承人。可当叶老前往银行询问叔父的存款情况时,却被银行告知,需要提供至少7份有关其叔父“无婚配,无子嗣”的各种证明。

2003年,叶老前往印尼,在当地一家律师的帮助下,耗时三个月终于办完了叔父的死亡证明、未婚证明等材料。据叶老本人透露,当年他花费至少18万来办理继承材料。

原本叶老以为叔父在福建的银行里有3000万美金的存款,自己花费十几万也不算什么,可当他拿着继承材料和全家一起前往银行准备取钱时,却被银行工作人员的回答吓到不知所以。

“你叔父王贤能的账户里没有3000万美金,只有3000块美金”,银行工作人员说罢,叶家老小顿时感到五雷轰顶。怎么可能呢?当年他亲眼看见叔父拿着支票在银行存的钱,怎么会变成3000块美金呢?

叶老不愿意相信,可时隔多年,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认为叶老一家“信口开河,是泼皮无赖”,叶老的妹妹则痛心疾首地指责该银行“私吞钱款”。

可凡事都要讲证据不是吗?叶老虽然陪同叔父一起存款,可并没有直接参与不是吗?他为什么如此肯定叔父存的一定是3000万美金呢?

原来叶老清晰地记得,当年叔父因为存款数额巨大,走的是贵宾通道,根本没有去柜台办理业务,而是被银行服务人员请到了vip办公室,叶老的叔父大概在办公室里忙活了2个多小时,才拿着存款收据走出来,当时叶老亲眼看见凭据单大写着“两千万”,就连银行的女职员都忍不住惊呼:“哇两千万啊”。

要知道那可是80年代的中国,举国上下连万元户都很少见,别说上千万存款了,就算是买下一座县城都不在话下。因为叶老的叔父是印尼籍,在中国的存款只能办理活期,因此叶老清楚地记得,叔父办理的是1年活期,对于后来的那批存款,叔父也按照同样的流程办理了寄存业务。

可按照叶老的这番说辞,这3000万美金仿佛是铁一般的存在,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却缩减了一万倍呢?他们当中有人在说谎吗?或者叶老的叔父有悄悄转移走财产吗?

叶家索要真相,双方对簿公堂

话说当叶老一家,质疑该银行的公信能力之后,就开始问银行索要原始存款单,可不知为什么,银行就是迟迟不肯提供,叶家人大火之余,扬言要将起诉该行,并用司法程序为叶家人“讨回公道”。

可起诉之路谈何容易?更何况叶老一家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要起诉如此高额的遗产事件,少不了要准备好一笔不菲的诉讼费。如果能打赢还好,可打输了的话,就会赔得盆碗干净。当时的叶家兄妹已经铁了心,他们坚信叔父的存款是3000万美元,就银行不提供原始存款单的操作来看,叶家兄妹更是有足够的理由起诉该银行。

那么话说回来,银行为什么不肯提供原始存款单呢?难道说银行方面当真存在一定的“问题”?要知道叶老的叔叔当时将所有收据与存款单都一并交给了银行管理,也就是说从叶老叔父存款到其去世,连叶老叔父本人都没有一定的票据来证明自己存了多少钱,唯一能让这笔钱活动起来的方法,就只有叔父本人的签字,如此说来这份遗产是彻头彻尾的“死无对证”不是吗?

叶家兄妹该如何与银行方面“较量”呢?单凭叶老那时隔多年一眼记忆能站得住脚吗?当双方都无法得到满意的回答时,只好用法律来裁决这一切,就双方呈现的证据来看,有两份复印件使案情的走向逐渐偏向了银行方面。这两张复印件,模糊地记载着叶老叔父两次办理存款的时间,与叶老的记忆如出一辙,可复印件上呈现的金额,却与叶老印象中的完全不符。

可这并不是原件不是吗?银行为什么不愿意自证清白,放出原件让叶家人彻底“死心”呢?关于这个问题,银行方面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回答,叶家也在法院的一审判决当中,碰了一鼻子灰。

2011年,法院判定,叶老的叔父王贤能在银行的存款是3123.75美元,银行单方面的认定叶家人不相信,那么法院依据凭证的判决,叶家人总该“死心”了吧?然而并没有,叶家人不仅没有接受法律的最终审判,还在当年8月份向福建省人民法院再一次提起了诉讼。与上一次的审判结果有所不同,这一次法院判定第一次的审判,关于王贤能账户存款数额的证据不足,因此该案件被发回去继续审核。

在这期间,双方只要能继续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就能将案件引到另一个发展层面。原本叶家人因为这一次非定性的审判,感受到了一丝慰藉,可还没“轻松”多久,就迎来了当头一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法律限制颇多,遗产回归无望

正当叶老一家绞尽脑汁,为下一次宣判收集证据时,法院又做了新的回应,这一次连叶老一家是否具备合法的继承权和起诉权都做了重新“定义”。

审判结果显示,因为叶老的叔父是印尼籍,如果有直系亲属想要继承他的遗产,当分清楚何为“动产”何为“不动产”,因为王贤能在中国并没有不动产,因此关于“动产”的部分,必须按照印尼的法律来完成继承手续。

合着叶家是白忙活了一场是吗?起诉了好几回最后落得“没有资格”起诉的结果。虽然叶家人对于这一审判感到十分遗憾,却也在法律规定的情理当中。

话到此处定会有人不解,叶老不是前往印尼开具了相关证明,在国内拿到了继承公证书吗?是的,这些是毋庸置疑的,可叶家人并没有仔细阅读公证书后的最后一行字,那里明确写着“仅限于查阅金额”,并不能明确表示叶家人可以继承,言外之意就算没有那3000千万美金的存款,就算是3000千块美金,叶家人也没有足够的证明来继承。

可叶家人能甘心收手吗?自然不能,那可是3000万美金,是叶老亲眼见证的一笔存款,怎么能就这样变成3000块美金,更何况银行至今未出具原始存款证明,就这样剥夺了叶家人继承的资格,这如何能让叶家人咽下这口气呢?但话说回来,叶家人为何如此执着地认定叔父存的就是3000万美金呢?仅仅是因为看过一眼存款单,就坚持打官司30多年吗?值得吗?其实,叶家人坚持上诉的原因,并不完全因为这3000万美金,而是叔父王贤能给予的爱与关注。

就叶家兄妹回忆,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叔父和爷爷的不容易,他们在印尼打拼的同时,无时无刻不想着回乡省亲,奈何国内战事连连,好不容易熬到了改革开放,叔父无儿无女在老家得到了许多亲人的慰藉,这才下定决心想要回国发展,他们从小到大的第一台彩电是叔父买的,老家农村的一栋楼房,也是叔父花费4万人民币建造的,就连叶老的婚事,都是叔父出钱办理的。

除了物质上的照顾之外,叔父还答应他们要将资产逐渐转回国内,为他和兄弟姐妹们建立一个汽车配件公司,为了让叶家兄妹相信自己,王贤能还特意给叶老的妹妹写封信,在信中保证,他一定会在1987年回到国内,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叶家兄弟姐妹们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结果盼来了一场空,叔父不仅没有按时回到国内,连魂归故里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一切于情于理都足以成为叶家兄妹,不肯放弃上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