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饭店提供碗筷标准
去餐馆吃饭被强制收取了餐位费、消毒碗筷费、开瓶费、限制了最低消费……不少消费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强制消费,很多消费者也选择忍气吞声。
虽然近来社会各界也在呼吁取消餐饮业“潜规则”,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在餐饮业频频“中招”。3月14日,记者对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餐饮问题进行走访调查,并为消费者出谋划策。
外出就餐 消费者遇“霸王”
“我之前订了一家奶品配送,每天早上准时给家里送早餐奶,但前段时间,家里的鲜奶配送不及时,甚至有两天收到的鲜奶都是过期的,根本无法饮用。”市民杨女士抱怨说。
市民李女士在我市一家超市内购买了肉食礼盒,食用时发现有两袋食物胀袋变质。产品标注出厂日期为2017年2月15日,保质期60天,属于保质期内的产品质量问题,但该厂的服务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消费者无法及时退换商品。
目前,餐饮、食品行业高速发展,供应能力不断提高,居民营养水平、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消费者去餐馆吃饭频率的调查显示,每周只去一次餐馆的消费者约占66%,每周去三至五次餐馆的约占32%,每天都去餐馆的约占2%。
若问题不能得到满意解决,会选择向什么单位投诉?相关数据显示,51%的消费者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18%的消费者选择向媒体投诉,16%消费者选择向维权网站投诉,选择直接向企业投诉的消费者仅有8%,还有7%消费者选择不知道该向谁投诉。
市民黄先生这几天有件烦心事,他说:“家里这几天要聚餐,父母早就催着我预订餐馆,可找了好几家餐厅,都告诉我只能订套餐,称心的餐厅很难订到。”
黄先生告诉记者,他选择的这几家饭店都是平时常去吃的,有自己偏爱的菜品。而前两天他去咨询时,却发现该饭店只能选择套餐,菜品固定,不能单点喜欢吃的菜。
“套餐里面有些像老鸭煲、冰糖肘子等大菜,老人和孩子牙口不好,吃得不多,经常会剩下。”黄先生认为,饭店此举是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一点都不人性化,花了钱还让人心里不舒服。
市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节日期间反映餐饮服务质量问题者居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餐饮企业发售的食品兑换券不能按约定兑换,如某饭店销售面点礼券,消费者春节前数次到指定地点领取,但直到正月初二商家仍然无法按时兑换,给消费者造成不便。饭店菜品质量和卫生状况不佳,春节期间,多数餐馆推出菜品固定、价格不菲的包桌服务,但菜品质量却与平日相差甚远。包桌菜品食材不新鲜,成品菜中出现毛发等问题成为消费者节日反映的主要问题。餐饮企业设最低消费引起消费者不满。节日期间,消费者反映个别饭店仍存在设置单间最低消费问题。
食品投诉主要表现在:朋友馈赠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解决难,消费者走亲访友时经常购买一些食品或商品,但当所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由于没有经营者开的购物小票问题往往无从解决。
饭店辩称“套餐制”是为了方便
近日,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走访了市区多家酒店和中小饭店。
几乎每家酒店的婚宴饭及年夜饭都是采用“套餐制”,不能单点菜品,平均算下来单人最低消费从80元到200元不等。
一家酒店工作人员介绍,酒店年夜饭套餐有699元至1299元不等,其中菜品种类、数量都不同,消费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对于是否可以单点菜品,该工作人员表示,酒店的年夜饭都是固定套餐搭配,不接受单点,如果觉得菜不够,可在套餐基础上另外加菜。
当问及原因,该酒店经理跟记者坦言:“春节期间,一方面是不好备菜,很多员工都回家过年,厨房压力大,来不及做顾客单点的菜品,而套餐准备起来方便。另一方面,除夕期间人工费要增加三倍。为了追平成本,不得不推出套餐形式。”他说,实际上,这是春节期间酒店行业的“潜规则”,大多数酒店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