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战略的分析思路

1.确认企业的资源、能力及核心技术能力。在与对手的比较中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

2.行业和市场的分析。从发挥自己在资源、能力和核心技术能立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确认技术创新的机会。如果核心能力与所处行业的结构特点不匹配,就要寻找重新定义行业的可能,或者是寻找新的行业,并考虑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

3.外部环境的分析。

4.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从行业结构特点和核心能力最佳匹配的角度,制定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和发挥核心专长要求的最有可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投资收益率的技术创新战略。

5.实施。

产业组织模式和资源基础模式看似只是考虑问题的顺序不同,其使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机会带动;后者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础。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首先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然后再制定经营战略。其理论基础是技术创新可以创造社会需要,即提高社会需要的档次,扩大社会需要的范围,或者使潜在社会需要变成现实的社会需要,所以企业必须首先对技术的发展进行预测,把握技术的动向以及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然后才是基于技术创新的经营战略。例如索尼公司在获悉晶体管发明信息后,设想晶体管用于收音机的可能性,开始着手开发晶体管收音机,并获得成功。

4.整合的模式

产业组织模式最常见的问题是许多企业在发现机会的同时忽视了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和核心专长;选择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同时,忽视了与此匹配的组织、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重视抓住机会的同时,忽视长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技术创新的模式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或者新兴市场经济地区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她可以使企业在竞争相对不激烈的情况下抓住一些关键的技术或者市场机会。但是在行业发展和市场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使企业在战略的选择上出现盲动和短期行为。

资源基础模式最常见的问题是可能错过一些机会或者显得比较保守,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种战略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防止一些冒险的行动。这种战略比较适合于比较成熟或者机会比较少的行业或者市场。

通过对上面两种基本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两种模式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因为行业的结构特点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产业组织模式更加符合市场机会多,而各行业的竞争有相对不激烈的时代,如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九四年以前的中国。相反,资源基础模式更加符合市场机会少,而各个行业都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

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企业不应该不考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但是,即使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也不断为我们提供着诱人的市场机会,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和资源基础模式是有冲突的。那么,能否将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和资源基础模式整合起来,发挥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回避他们的劣势可能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整合两个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盈利能力中,大约20%是由行业因素决定的;大约36%来源于企业特点和战略行动;其余则是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和技术变化等。所以,如果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过程中将上述两种战略思维模式有效地整合起来,就有可能不断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

那么整合的方式又是什么呢?企业应从企业拥有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出发,大胆寻求新的市场机会,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和符合行业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并不断创新。同时,又必须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和行业特点的变化,调整或者更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当新的市场机会来临时,企业对机会应该有所选择。因为新机会往往要求增加企业的创新资源,对于市场机会所要求的资源不可能由企业创新资源、尤其是核心能力衍生的时候。企业就应考虑放弃机会或者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也就是说,企业要走出非限制性相关多元化的思路而以限制性相关多元化为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