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媒体报道的确实不少,我们就列举几个特别的例子:

一,2013年9月,临沭县一七旬环卫老太被自己十六岁的嫡亲孙女踩胳膊、揪头发,当街殴打。值此时,亲情被暴力打破,道德被野蛮冲撞。据了解,其父早年因偷盗入狱,其母与奶奶因钱财经常爆发冲突,这可能导致了她心中积攒了更多的愤怒、自卑以及攻击性。

二,2011年《扬子晚报》的报道:儿子哭闹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掐住母亲的脖子、扯母亲的头发。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得向儿子屈服。

三,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四,2014年2月2日晚,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患儿家属将当日值班的医生打伤,事发后警方认定肇事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将其行政拘留3天。

据了解,事发前一天,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为病毒感染,初诊医生为患儿开了口服药。但2日晚7点左右,夫妇二人见孩子没有好转再次复诊。“当时值班的曾医生解释,病毒感染周期约为一周,发热大概持续三天左右,并嘱咐继续观察、吃药,还为孩子补充了感冒药和退烧药。”麻副主任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急诊医生完全按诊疗规范诊治,并耐心解释。没有给孩子打针是为防止抗生素滥用,完全是出于对孩子健康考虑,可家长却不理解,认为医生对孩子不负责任。随后,患儿父亲荣某将处方单甩到曾医生脸上,并多次出拳猛击医生头面部。

迈进现代社会,“道德良知”不能缺失

现代社会治理中,政治精英、制度学者容易强调制度建设及其功能,这是对的,没有制度和法治,国将不国,但制度治理不是唯一的。我们在强调大力发展外在制度性规范建构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现代人的内在心灵秩序问题。

转型期人们的心灵秩序往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现代化带给人们诸多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心灵秩序的“碎片化”和“无意义感”,个人的无意义感、无归属感、无认同感、孤独感,是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葛晨虹提出伦理思想史上三问:什么是好生活?为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当成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仿佛我们更关心“应该如何行为”而不是“成为怎样的人”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规则功利主义导向的世界,往往使人忘记了人性的高贵、人的美德的意义,丧失了人的精神家园,沦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物化”的“单面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片面“物化”的发展忽略甚至放逐了精神家园、意义价值和人性的追求,社会出现大量道德问题,也因此人们把由现代“物化”生活模式、规则功利主义而发生道德社会规导的局限,称作“现代性的道德困境”。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构,人际关系建立在了一种非血缘、陌生人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交往活动不再囿于亲缘范围而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公***交往。陌生人交往或现代公***生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友爱德性即公***精神的普遍化,其中就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友爱和他人意识、责任意识。而在市场化大潮下,原有血缘关系社会基础和精神文化被冲破后,新的契约关系和适应陌生人际的公***精神还未准备齐备,这就容易出现“道德冷漠”、“低信任度”等等社会道德问题。以道德冷漠为代表的转型期道德困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公***精神”或者“公***社会德性”。也就是说,现代公***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人际相处,需要更多的他人意识和“***在”意识,需要更多的对他人、陌生人的尊重和友爱,即需要道德公***精神来调整。外媒对“中国人的分析报告”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这类分析报告虽然不全面,但也不失深刻,触及到中国人公***精神、他人意识、友善能力方面一定程度的缺位。

我国一直在倡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其本质也就是道德的重塑。然而,我国在努力打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时候,在个人道德、家庭道德方面的力度往往差强人意。殊不知,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整体,同理,社会公德也是由个体的“个人道德”所组成的。我们不能单单注重于宏观的社会公德,而忽略较为微观的个人道德。所幸,我们的公众总体是文明的、有道德的。在殴打事件中,有为数众多的人前去劝阻,甚至有人甘于以暴制暴来抵制不道德。但对于情节恶劣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运用法律约束、心理辅导、道德引导等方式加以教育。毕竟,决定一只桶的容量,关键取决于最短的一块。不能让个别个体道德的缺失毁掉社会公德的美誉。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进入系统治理、制度治理的语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简单陷入“唯制度主义”单向解读中。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与现代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言,仅有物质不够,仅有制度也是不够的,要想建立真正公平而和谐的社会,在制度正义、依法治国基础上,还需要社会德性、公***德性和人性良知作为重要补充。社会秩序应该是制度法制规则秩序加上“心灵道德秩序”、“他人意识”和“公***精神”。

资料来源——

人民网:/n/2015/0817/c49150-27472440.html

新民网(中***上海市委):/shehui/2013/09/07/21814623.html

中新网(中新社):/o/2014-02-06/0759294020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