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府分家之后,庶流跟嫡流关系如何?

其实,只要先弄清楚了清代王府嫡流与庶流为什么要分家,如何分家,分家的形式与原则,分家后的情况等问题,庶流跟嫡流的关系便会自然浮出水面。

嫡流与庶流的划分

在古代,嫡流多指正妻一系子嗣;庶流则多指妾(庶妻)一系子嗣。

《续资治通鉴》:冬,十月,丁卯朔,诏:“诸帐院庶孽,并从其母论贵贱。”

辽朝时期,嫡子与庶子的身份,是按照其母亲身份的尊卑来定贵贱的。

同样,在清代的王府,福晋一系的子嗣,为嫡流;而侧福晋以及其他侍妾一系的子嗣,则为庶流。

又因王爷的福晋只有一个,而侧福晋和侍妾则会有多人。所以,多数情况下,庶流的人数都远远大于嫡流,但嫡流的身份却要高贵许多,不但能继承先祖爵位、权重位尊,而且还占据着王府的多数财产。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诸皇子就被划分为三类:嫡室所出、侧室所出、妾室所出。三者的待遇如下:

嫡室所出:长子褚英、次子代善良、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四子多尔衮等,都至少分到了半个旗的旗分;侧室所出:七子阿巴泰,只能分到较少的旗分,爵位也一直低于嫡室所出的兄弟。妾室所出: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等,几乎都分不到旗分,爵位更是低出许多。想想看,这些皇子也会以同样的形式,生出许多的子嗣,而且还在不断繁衍更多的子嗣,家庭矛盾只会不断攀升,自然就要分家,各谋前程,自求发展了。毕竟,继承人只有一个。

清太祖努尔哈赤塑像

或许,这就是人类在不断裂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吧。

嫡流与庶流为何要分家

表面看,王府的嫡流与庶流分家,是因为家族人数增加,而导致矛盾增多。

实则却是为了维护皇权稳定,更好地管理这些宗室人员,在不断分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削弱这些王府对朝廷的影响力。

否则,有些王府可能会发展成一个非常恐怖的“庞然大物”,这可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

这一点,清代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宗人府”的管理模式。

嫡流与庶流的分家原则与条件

皇宫中,一般皇子只要年满15岁,宗人府就会向皇帝提请分封谕旨,请皇帝钦定皇子爵位,“赐府另居”。

自此,皇子们离开皇宫,并开始了“王爷”的独立生活。而王府的诸王子们一旦成亲,就代表其已经成年,便会在宗人府官员的见证下,由王府“赐府另居”。

那么,在分家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分家形式呢?

嫡流与庶流的分家形式

因清代爵位遵循的是“一人继承”的原则,而皇子的爵位则又有“六级十二等”。以住宅为例:亲王、郡王的住宅称“王府”;贝勒以下的只能称“府”。

恭王府照

但不管怎么划分,继承人只有一位。所以,第一代王爷的子嗣,只有一人能够继承其爵,而其他已婚的子嗣则要分家,“赐府另居”。

当然,这些“赐府另居”的诸王子,既有嫡流,也有庶流。

同样,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等王爷,他们的子嗣,也会以这样的形式分家。

但是,究竟如何分呢?毕竟,王府的分家,并非普通人家那么简单。

嫡流与庶流如何分家

分家时,只需王府内部商定即可,多数情况下宗人府与朝廷都不会干涉。

不过,为了避免一些分家后的麻烦,一般都会请宗人府的官员前来作个见证,如同后世的“公正处”,也要签订相应的文书,主要以房子、土地、钱财等内容为主。

房子:肯定归王府继承人所,而继承人嫡亲兄弟分家后的住房,一般都会由王府提前建盖或购置,而对于庶流兄弟则多会向官府申请分配“官房”。

至于商铺,那可是王府的主要经济命脉,一般都不会分。

土地:一般情况下,王府都不会将土地分出去的,最多只会将承诺的应分亩数的收成折换成银两,每年定时给付。

但是,若王府继承人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赖帐的情况,而宗人府的官员一般都会偏向王府。所以,弱势的庶流,很可能拿不到这笔钱。

钱财:当然也是嫡流分得多,而庶流分得少,甚至没有。这一切,都取决于王府继承人的态度。

爵位:分家后,可能有些嫡流子弟会获得较低的爵位,而庶流子弟一般都不可能。

所以,有些分家后的庶流子弟,生活可能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

嫡流与庶流分家后的情况

嫡流子弟,一般都能享有较低的爵位,又能进入相应的衙门工作,而多数庶流子弟则只能依靠个人努力了,最好的就是参加科举。

大清有嫡有庶的皇族后裔

据《清稗类钞·宫闱类》记载,宗室考上进士的就有123人。其中:王府嫡流的只有数人,而其余的都是庶流子弟。

同时,朝廷为了保证这些皇族庶流子弟的生存,如后世的“最低生活保障”一样,每月都会发放一定数额的铜钱。

所以,分家的庶流,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生活质量,一般都会下降许多。

嫡流与庶流分家后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若从血缘关系上来讲,无论嫡流还是庶流,都是“一脉相承”的皇族。若从亲情关系上来讲,无论嫡流还是庶流,都是“一父同出”的兄弟。但是,由于分家后,大多嫡流过得都比庶流好许多,若嫡流对庶流不闻不问,亲情淡漠。那么,嫡流和庶流的关系,可能就会由“亲人”变成“仇人”了。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