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暴力拆迁3天建成沿海无人区

康熙皇帝曾被世人誉为“一代圣人”。甚至有历史学家称其为“汉文帝以来的第一个好皇帝,25年历史中唯一一个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当然,如何全面评价康熙,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但从海洋的角度,尤其是就其“迁徙”给国家和民族留下的后遗症而言,这个评价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诚然,康熙坚持收复台湾省,实现山河统一,应该给予高度肯定。1683年,他派施琅率领300艘战船和2万精锐水师大举进攻澎湖。经过七天激战,郑经部署在澎湖的部队被击退。不久,郑经的儿子郑克双派人来讨降,清军顺利进入台湾省。与此同时,清政府接受了施琅的建议,在台湾省设立政府三县

),隶属福建省,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加强了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与此同时,康熙克制了沙俄的扩张,亲自入侵新疆准噶尔,打败噶尔丹,使蒙古突厥归顺清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仔细回想,当年台湾省和澎湖的失守,根源就在于明政府对海洋的抛弃。自文、宣以来,所有的明朝皇帝都对从海上滚滚而来的巨大商机视而不见,对从海上逼近的严重威胁也视而不见。西方殖民主义者赶走了这个那个,这个占了这个岛,那个占了那个岛,都没当回事。当荷兰人从他们眼皮底下夺走了这么大一个台湾省岛时,朱元璋的灰孙子们都傻了眼。然而他们国运衰微,脾气暴躁。他们只好在崇祯年把自己吊死在景山公园的一棵歪脖子树上。按理说,以康熙的精明,在收复台湾省的过程中,应该反思历代失台的深刻教训,认真思考我们的老对手郑成功在海上与他长期不和的奥秘,好好了解治国之道。敢于学习和借鉴对手的长处,那才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说也奇怪,康熙以宽广的胸怀肯定了郑成功对前朝的忠诚,留下了一副脍炙人口的挽联:“四镇多心,两岛有分,敢争东南半壁江山;君王无寸土,当抗野心,知海外有孤忠。”但他没有开阔的视野去接受这个老对手重视管理海洋的成功战略,反其道而行之。郑成功喜欢大海,也讨厌大海。郑成功把大海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他把大海看作一个死胡同。在与作战的岁月里,他居然听信了郑投降的馊主意,不仅杀了郑之龙坚定了抵抗到底的决心,还继续坚持打败明朝封海、杜绝民船匪,进而坚持实施了长达20多年的“迁界令”。他像赶鸡鸭一样,把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都赶走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沿海无人区。

现在,静下心来分析一下,清朝开国之初,在东南沿海发布了“移境令”。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角度,似乎都没有像样的理由。唯一的解释是,出身游牧民族的满族皇室贵族,因为对大海不熟悉,对大海感到恐惧。或者说我太相信自己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的狩猎技术,以为只要沿海没有无人区,就像在草原上张开大网,抓郑成功就会像围网抓狍子兔子一样。康熙的父亲顺治的头被锁在深山老林里从来不肠

),清政府很生气郑成功在海边神出鬼没,够不着也避不开。他搬出了前朝的禁海政策,严令“寸板不准入海”“片帆不准入海”。不仅禁止渔船和商船在海上捕鱼和贸易,还禁止外国船只入港抛锚,企图把郑嘉俊困死在海上。福建和广东沿海居民首当其冲,随后是在南海诸岛谋生的渔民和商人,从根本上切断了这些中国岛民的生计。“海禁令”推开后,虽未被逼迁,但在沿岸四周设置了界限,“商人不见了”,连鱼盐道都被堵死了。岛上居民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不放弃家园迁入,或者逃往海外谋生。我们的祖先经营多年的一些岛屿突然变成了荒岛,严重阻碍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对南海诸岛的开发。

1661年3月,郑成功经澎湖成功登陆台湾,一路所向披靡。政府一急,立刻变本加厉,颁布了更彻底、更野蛮的“限迁令”。先是朝廷派人考察了东南沿海的地形,画出了边界移动图,然后命两个满清王公监督地方政府按图办事。第一次从山东到广东,沿海居民全部向内移动50里,沿海船只全部烧毁,不允许留下一块木板。江河溪流堆积的地方,不准货物过境,并安排士兵“时刻把守,违者死而不赦”。1662年,元朝康熙年间,占领台湾省的荷兰总督签署投降书,郑成功全面收复台湾省,“聚岛欢庆”。消息传来,清廷大怒,再次下达“移界令”,强迫广东饶平、澄海、揭阳、潮阳、惠来至连江、合浦、钦州等24县居民向内陆移动50里。附近所有的岛屿和港口,除了澳门,都被关闭,破坏,禁止居住。圣旨还下令,禁入区的房屋一律拆除,田地不准耕种,渔民不准下海捕鱼,禁入者不赦。然后下令饶平城内千户居民东至尾上,西沿钦州方城边界修筑桥墩、树桩,并派重兵防守。但迁界时限只有三天,要“彻底毁地空民”。不想搬走的居民将被一律砍头。在粤南地区,逝者如斯夫,顷刻间抬路,满目悲凉。据粗略估计,仅粤东八县死亡人数就达数十万。在屈大均

广东新语伤心地写道:“自粤东开始,人生之祸,莫过于此。”

然后,康熙还是认为“迁都”不彻底。1664年5月,朝廷又说“鱼盐为流民所盗,恐其仍出海”,命其再往内陆移三十里。原本不在搬迁界限内的广东顺德、番禺、南海、海阳居民,上演了又一轮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拆迁悲剧。沿海无人区的边界,一搬再搬三搬才能基本固定,最远的距离有两三百里。当时还进行暴力拆迁,大小官员手持“动界令”,先把“动界”的两端立起来,用绳子拉直,作为铁定的边界。不幸的是,有些居民的房子建在边界线上,边界线从中间穿过时,边界线上一半的房子被强行拆除,官方一家也不管剩下的一半能否住人。有些人仍然在河边挖深沟

》,描述了当时移动边界的恐怖。其中有一句话充满了血泪:“新朝,海不防边,雷不延.我惊讶地看到一面旗帜立在村庄前面,国王的命令迫使我加快迁移。你带着妻子儿女出去,在旷野哭泣。在没有坟墓的地方,在没有家的地方,一旦家园变成了土堆。搬来这里不想自保,希望还能再聚。“福建与台湾省隔海直接对峙,自然首当其冲的就是‘移界’令。福建政府起初以插旗为界,后以设置木栅栏、围栏为界。后来划定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或者挖深沟,或者用泥土砌墙,然后简单的招募民夫建大型建筑,把泥土砌成的墙变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界墙。同时沿界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村落和墩台,五里一墩,十里一墩。建一个村子需要三千多两银子,建码头的费用大约是建一个村子的一半。朝廷不给这个钱,逼着当地百姓自掏腰包,“高掠鞭,许多人逃命而死。“村子和码头建成后,码头由5名士兵把守,村子由6名士兵把守。人们被禁止越境到海边,任何非法越境的人都“杀无赦”。该省靠近广东省东山县。迁都边境,百姓不能离开故土,不肯迁都,于是官军杀出,近三万居民当场被屠杀。《

据《台湾省程始末》一书记载,康熙三年三月初六日,清军大队战船入东山,“驱沿海居民入大陆,筑墙为界,纵军士大肆掠夺,杀山,海水丰沛”。《

台湾省外直

"描述:"东山岛上的百姓一时失业,哀嚎之声不绝于耳。农村的井漂走了,很惨。他们抛弃了丈夫和孩子,失去了父亲和妻子,把沟壑填满了老幼,他们的尸骨在荒野中泛白。“康熙19年宣布恢复边界后,东山人幸存者只有10人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近几年播了一部歌颂康熙皇帝的电视剧,姚启胜是一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表现出了温柔善良的“移境”。不仅说“迁界”封海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还说朝廷同情各地百姓的搬迁努力,无微不至的照顾。第一,早在大陆,就为迁徙的人准备了两倍的土地,三年内不给粮食。三年后,谁种的地就归谁种;二是迁移搬家的车辆不够,可以借助军营里的车马搬运。60岁以上的老人由士兵用轿子抬着。屏幕上,老太太面带微笑地坐在官轿里,男女老幼高高兴兴地忙着搬迁。事实上,清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妥善安置流民,但有不少措施阻止流民返回故地。当居民被赶出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时,他们立即摧毁房屋,拆毁墙壁,来不及退出的人被压死在倒塌的房屋中。至于留在居住地不肯迁移的“钉子户”,政府派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瓦砾不剩”,人民就随烟消灭了。然后,我们破坏了农民辛辛苦苦播种的田地,砍伐了世代经营的树木。“千树栽成林,无数松柏折”,和“似已荒芜。”而那些屈服于政府的迁移者,在途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死去,并安息

诚然,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康熙在位期间,他热衷于学习西方文明,对来自欧洲的两位传教士汤若望和南怀仁非常喜爱。他对他们掌握西历特别感兴趣,曾让王公大臣饶有兴致地观看中国天算家、惠天算家和西方天算家计算一次日食的比赛。最终,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和汤若望仅以5分钟的误差获胜。然而不用说,它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前朝万历皇帝的水平,被视为“奇技淫巧”,不过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充当宫廷生活的小点缀。西方文明的核心是什么?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出身于游牧部落的康熙和他的统治团队,和当年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样,最渴望和最关心的是尽快融入两千多年的中华农耕文明。大江南北的被征服者也热衷于孔孟改造这些原始落后的狩猎者,用古老的文化同化征服者,以平衡原本不平衡的心态。所以,面对西方国家从海上的涌入,大洋彼岸的商船和军舰正在猛敲中国的大门,政府和反对派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中国数千年积累的海洋资产被一纸移边令毁于一旦,一个良好的海洋国家被人为地变成了沿海地区的“内陆国”,为日后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腾出了空间。

笔者曾和一些专家学者探讨过,禁海、迁边最可怕的是自我束缚,禁锢了整个国家的视野和民族的思维活力。这么大的中国,可以躲在蜗牛壳里几百年,对欧洲大航海给世界带来的巨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津津乐道“天不变”。最聪明的知识分子也钻进了那堆旧论文里,掀起了训诂热、经典注入热、国故整理热不仅远离了海洋,也远离了现实。如果说,当年朱元璋以狭隘的田园意识颁布“海禁令”,使中国成为世界大航海中的落伍者;然后,康熙以狭隘的游牧意识实施“移边令”,种下了西方列强扩张中国海权的苦果。想把中国变成“日不落”帝国的“茶园”的英国人,很快就会带着他们的现代文明成果和海洋思维与我们的甘龙勋爵面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