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汽车业 | 复工不等于复产,主机厂“解封”仍需时日
春回大地,仿佛一切都在缓慢的苏醒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将逐步迈向正轨。
距离2月10日正式返工的日子已经过去一个月,全国各地的汽车主机厂也陆续实现了复工复产。即便处于风暴中心的湖北车企——东风本田和风神汽车,也收到了最新的复工批准。
3月12日,中汽协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在其跟踪的23家企业集团、203个生产基地中,截止3月11日,整车企业复工率达90.1%,员工返岗率达77%,复产率为40%。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覆盖了产业链、出口、就业等多重层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冲击,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强调“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国家层面的扶持也在各级层面得到迅速响应。近日,商务部表示,各地可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具体到地方,以广州为首的城市率先打响了“救市”第一枪。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主机厂,也在此次复工战役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但要完全实现往日正常复工的局面,依然面临了众多难题。
复工不等于复产
错时错峰、线上“云”办公、分批次复工,这可能是和口罩、测体温、消毒、公司隔离板、公司套餐等同步出现的奇特景象。以巨大经济和社会代价换取的疫情防控新形势,汽车行业从业者力争复工的同时,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谈及复工,车企也有“生产线”和“非生产线”的分别。当非生产线的工作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得到恢复,需要进入工厂实际操作的生产线工作,则需要人员实际到岗。如果说不断攀升的复工率实现了破局困境第一步,后续等待的,还有很多。
人员聚集,必然面临交叉感染的风险,如何降低这一风险?是困扰车企的一大难题。即便国内少数车企实现了工厂的自动化生产,诸如蔚来的关键零部件在整个装配过程中的流转实时监控,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第二总装车间使用的激光AGV运输物料,通过机械化和智能化达到风险降低,但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仍然是少数。
换言之,复工和复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中汽协的复工数据,有专业分析人士指出九成的企业复工,77%的员工返岗并不意味着车企相应比例的产能启动。具体到到企业情况来看,还存在错时、分批次复工,员工也存在一定的隔离观察情况。
人员的牵制放缓产能解封后,供应链的缺位也明显制约着主机厂的复工节奏。此前奔驰率先为复工发声,便是为零部件供应商而发出的。日产、现代和起亚等车企在本国的工厂也受到零部件供应中断的影响不得不面临停产。对于此次复工,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是否复工取决于供应商的复工情况。
根据中汽研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9日,13家主要零部件企业集团中,6家全部复工,5家复工率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限制下,供应商开放的有限产能会优先满足大体量的公司订单,而小主机厂的微小订单,可能会延后,这对于那些本就处于行业末端的车企,似乎是不太友好的消息。
此外,以往车企竞相追捧的低库存也在此次疫情中暴露短板。受制于疫情期间交通物流的限制,尚未形成全方位产业链集中度的车企不得不面临高昂的缺货成本。
相比之下,接近“爆表”的经销商库存指数更让人揪心。数据显示,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环比上升29.5%,同比上升27.7%。库存资金的持续承压让众多经销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根据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在参与调查的8095家经销店中,综合复工效率仅为36.6%。
作为产业链中的“出水口”,经销商被堵住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转速度势必受到影响。
多策并举,克服困难逆势前行
伴随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紧密度越来越高,要赢得复工复产的优势,主机厂的考虑范围不仅是自身,还要放眼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度时艰。
对于下游的经销商,主机厂接连出台调整考核目标、给于金融政策、增加返利补贴等扶持内容。其中,大众、福特、捷豹路虎、现代等品牌取消了一季度的销量考核;广汽传祺取消经销商提车任务,提车享有提车奖励,针对库存融资提供30天免息期;比亚迪发布一季度1-2月份免考核,取消服务质量考核或复检延期;一汽奔腾延长T99的专项返利补贴至2月29日;长城启动2000万元用户关爱基金。
下游的关怀,同样体现在上游供应商中。车企正在通过制定灵活的生产计划、组建专项资金等方式保证其供应稳定。以北汽为例,北汽福田向所有湖北供应商发公开信,号召供应商不裁员。并由北汽产投牵头组建近10亿元抗“疫”专项资金池,优先支持北汽产业链伙伴和汽车领域各类型企业。对于网约车、出租车等机构类客户,北汽集团推出了最长31天的还款宽限期政策,并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30家整车企业公布了针对合作伙伴的扶植政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生产的核心特征是产业链长,供应链的衔接极其重要。此次疫情对零部件企业是一个考验,整车企业给零部件企业更多的支持,也有助于***渡难关。
回归主机厂自身,这场疫情也在加速新的销售模式孵化。疫情期间,线上场景成为各大车企的首选。新车发布、直播卖车作为突破口,车企在努力实现信息数字化场景下的转型。但碍于技术支持、汽车大宗消费的特性,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仍待商榷。
而这场危机中蕴藏的机遇,也被少数厂商抢先觅得。不论是吉利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还是长安在3月10日量产的“PM0.1级”复合抗菌杀毒高效过滤器,以及广汽新能源研制出的“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防病毒级健康座舱,都体现出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变化。
虽然在3月完成复产十分艰难,但此前也有车企通过“另类”复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等,选择复工生产口罩、消毒液,为防疫工作提供支持。面对国外医疗物资紧缺的现状,适当的转变也许是新的机遇。
钟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虽然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汽车业的复苏将较为漫长,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身处转型阵痛期的主机厂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