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了燕齐两国相互混战的吏治变法,最后是怎么夭折的?
战国时代,大争之世,掀起了变法热潮,各诸侯国为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增强国力,几乎都尝试过变法改革,但因各诸侯国所处的环境不同,基础政治制度不同,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地缘政治的不同,导致每个诸侯国的变法改革方式也不尽相同。
各诸侯国变法所表现出来的改革成果也大相径庭,其中,秦国法治变法最为成功,因为法治变法是作用在基础政治制度上的变法,不仅提出以法治国的理念,更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君主治理国家的流程,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君主决策的容错率;同时,经过法治变法的国家,其国内发展循环更加良性。
各诸侯国根据各自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变法但哪怕是法治变法有如此高的效率和好处,并不是每个诸侯国都能适用的,毕竟秦国是战国七雄中历史底蕴最差的诸侯国,它没有极度影响国内法治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枷锁,秦国受周王朝影响不深,无论什么类型的变法都能接受!
而其他的诸侯国就不是如此了,这些诸侯国受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发展压力以及周王朝的影响等各方面因素,最终,赵国选择了军事变法,燕国、齐国选择了吏治变法,魏国则是选择了形式不太明显的李悝变法。
之所以说,魏国的变法形式不太明显,因为从根本上来讲李悝变法算是一种法治变法,但李悝变法的着力点却在经济上,在李悝死后,魏国的发展方式又渐渐转移到了王道上,所以魏国的变法形式不太好界定;如果一定要分析的话,将其化作是吏治变法也无不可。
吏治变法目标远大,对社会贡献率最高所以,我们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到,其实吏治变法在战国时代也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说明,吏治变法一定有自身的优势以及适用于那个时代的特点;事实上,吏治变法算是所有的变法形式当中目标最为长远,而且一旦实现对社会贡献率最高的变法。
比如说,燕国进行变法后,就能打得齐国几近灭国;齐国进行吏治变法后,也达到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盛况。但令人疑惑的是,哪怕这两个国家进行了吏治变法后都获得了好处,可是这种好处都没能够维持长久,那这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
吏治变法为何不能维持长久,为何总容易夭折,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一下战国时代不能盛行吏治变法的原因。
吏治变法远期目标见效慢首先,因为吏治变法阶段性目标实现快,但长远目标见效慢;我们之所以说吏治变法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快,是因为吏治变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一下朝堂的环境。
就比如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所记载,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能够广开言路,倾听臣子和平民百姓的意见,让朝堂的政治环境变得比较清明,这个时候的君主决策的容错率就得到了提升,毕竟一个能够广开言路的君王,一群能够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的臣子,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是有着很大好处的,也是不会固执己见的。
燕昭王变法与齐国变法如出一辙,短期迅速见效所以,这段时间,国家发展几乎没有错误的决策,能够实现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说齐国对于国家发展的稳定,再比如说燕昭王变法后对于齐国的复仇;燕昭王的变法其实与齐国的齐威王变法如出一辙,他并没有做很深的改革,只是将一些用人制度和对待平民百姓的方式上进行了改善,让百姓们感受到了国家给予的温暖。
其实在古代,因为阶级层次比较分明,一般来讲,底层的群众受到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在这个时候,君主稍微改善一下国家的层次结构和政策,对于平民百姓来讲就是大恩大德,那个年代,普通群众很容易得到满足,这就意味着国家很容易被安定下来,在短时间内,燕国民众可以集结在一起,***同为向齐国复仇这个目标而努力。
吏治变法几乎不可能实现长期目标但这仅限于短期目标,对于吏治变法来讲,长期的目标很难实现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实现。吏治变法其实立足在王道的发展政策上,王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策呢?王道的发展要求国家的发展制度和政策,从基础的民生状态来进行改善,也就是说,要顾及到平民百姓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
吏治变法,通过满足普通群众的需求,来稳定国家的发展,我们暂且不论平民百姓的需求到底有多高?不论满足了他们基础需求之后的精神需求,就说单纯的要求一个国家从基础民生部分,开始进行改革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呢?
吏治变法要求太细致,百姓需要时间来适应要知道的是,所谓的吏治变法和王道政策要求的是十分细致的,比如说,孟子对梁惠王所叙述的王道政策是要考虑到“数罟不入洿池”,考虑到“斧斤以时入山林”,也就是说,百姓要用什么样的尺寸等渔网去捕鱼,百姓们要分什么样的季节去砍柴都是需要国家去安排和规划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很难具体的做到。
其次,哪怕是这个国家真正地做到以上要求,也需要平民百姓们有一个适应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这样的规则和安排铭记于心,只有所有人都遵从了这种规则才能够达到王道所述的盛世,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相信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是做不到的,所以这样的变法只能对短期的目标适用,因为变法的作用点毕竟是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比较大的改善可能会赢得很多民心,取得比较好的反响,可是时间一长,改善的越多,要求的也就越多,王道的变法就不再适合推行下去了;这是吏治变法总是容易中断的一个关键因素。
吏治变法对环境要求大,耗费国家大量的精力其次,因为吏治变法对于外部的环境要求比较大;我们上面说到王道的政策,或者说吏治变法,是建立在民众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的,需要花费国家大量的精力去改善,可是战国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在那个年代里,不要说平民百姓的生存有问题,就连国家都是在刀尖上求生存求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既顾及到百姓的养、生、丧、死,同时又能够发展国家的行政、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它只能够顾及一边;那么是顾及百姓的养、生、丧死,好呢?还是顾及国家的行政、军事、经济好呢?相信这个问题,所有的君主心里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王道政策并不适合战国乱世,法治变法能快速让国家崛起因此,所谓的王道政策,其实并不适合于战国时代这样的乱世,乱世当中的外部环境非常的复杂,各个国家之间的明争暗斗非常频繁,这就让国家的生存,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当中,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或者是领导阶级,只能将发展重心放在国家的生存方面,毕竟只有国家存在个人才能够生存,如果连宗庙社稷都稳定不了,那么又谈何民生呢?所以说,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国家不可能将精力和目标投入到养、生、丧、死等民生上。
这也是为什么法治变法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法治变法并没有将精力都放在基础的民生上,而是选择了用规则和法律去订立一套生存的标准,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证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底线,确保不会出现太大的内部问题,然后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上,所以它能够快速地让一个国家进行崛起。
燕国、齐国吏治变法能成功,取决于相对稳定的环境而事实上,像燕国的燕昭王变法和齐国的齐威王变法,之所以能够实现一个短期的目标,是因为当时所处的时代比较稳定,否则以吏治变法的性质来看,短期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燕、齐两国进行变法时,中原地区处在一个实力发展表均衡的阶段,没有哪个国家敢于率先发动战争。
像燕国本身就采取一种依附性的政策,在那个时间段里是各大国争相结交的盟友,所以它的变法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受到限制;齐国则是因为与秦国的交好,以及它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也让其他的国家对它没有太大的想法,这两个国家都取得了短时间内的黄金发展阶段,也才让他们的吏治变法能够实现一个短期目标。
但长远来看,中原地区的局势不可能一直平稳,他们也不可能进行长时间段的变法。因此,我们说吏治变法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
吏治变法考验君主的能力再次,吏治变法对于君主的要求非常之高;吏治变法和法治变法不同,法治变法有强硬的规则进行硬性约束,无论是谁都要按照规则来进行,它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君主决策的容错率。
可是吏治变法却没有硬性的规则和法律,无论是进行民生改善也好,还是进行朝堂环境的整改也好,靠的是君主的个人能力,也就像儒家所说的那样,要以德才兼备的人来做为国家的统治者,可是德才兼备的人能有多少呢?大部分人还都是普通人而已。
当遇到一个明君的时候,吏治变法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可是如果遇到一个昏君,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两场吏治变法的结果对比来进行分析;这两场变法的推动者都是历史上知名的统治者,一个是燕昭王,一个是齐威王。
燕昭王、齐威王都是有才能的明君燕昭王是燕国发展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很多人称其为是燕国的中兴之主,实际上,燕国在战国后期的发展,完全都是依靠燕昭王时期变法所积累下来的成果,不然的话,燕国是无法坚持到战国末期的。
齐威王也是齐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君主,他的变法改善了齐国的发展环境,也改善了齐国的民生,让齐国本身的经济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同时,齐威王还拯救了在魏国受到陷害的孙膑,间接的提升了齐国的军事实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君主能力确实非常强,也切实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的。可是在他们去世之后,他们的后代却没有像他们那样的统治能力。
燕国、齐国昏庸君主断送吏治变法成果先说燕国,燕昭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燕惠王上位时,燕国的伐齐战争,还没有结束,就在这样的紧张阶段,燕惠王听信了流言,认为乐毅与齐国有私,所以将乐毅换成了骑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金台换将,而也是这个行为导致了乐毅伐齐的失败,成功的将其父亲一代人的努力扼杀在了战场上。
再说齐国,齐国的情况与燕国是如出一辙的,齐威王在位时,任用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打赢了很多场战争,提升了齐国的地位,也巩固了齐国的发展,但后来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齐宣王继位,齐宣王像燕惠王一样都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君主,在他继位之后逼走了田忌和孙膑,导致齐国的武将出现了真空,同时也没有将齐威王时期的广开言路进行下去,让刚刚强盛起来的齐国又走了下坡路。
所以,我们从燕昭王和燕惠王的对比,以及齐威王和齐宣王的对比可以看到,实施吏治变法对于君主的要求是很高的,君主一旦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一旦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言语刺激的人,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会变得不稳定,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就会导致变法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变法的结果也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吏治变法才会更加容易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