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国家形象的提升有什么意义?
体育是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很多情况下,人们通过一个体育项目甚至是一个运动员来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刻,体育甚至能影响和推动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如著名的“乒乓外交”。奥运会历来是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建设的良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媒不但肩负着进行全面精彩的赛事报道、继续发扬奥运精神的重任,还肩负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
何谓国家形象
通俗地说,国家形象就是一张“国家名片”。归纳而言,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可分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①。国家形象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家的实际状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
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一个积贫积弱、国民身体素质低下的国家是无法树立强国形象的;相反,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无数健康体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国民,其强国地位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东亚病夫”到雅典奥运会金牌数第二,从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形象上的差别不言自明。
雅典奥运会报道中体现的国家形象分析
以下分析主要针对雅典奥运会报道,兼涉其他一些体育报道。
1.金牌至上和泛政治化
从国内媒体来看,大幅的篇幅留给了国内夺金或有希望夺金的运动员。田径是中国的软肋,除了有望夺牌的刘翔、孙英杰、邢慧娜,其他田径运动员的报道很少。直到奥运会末期,刘翔和邢慧娜同日力夺双金,才立刻成为瞩目的焦点。一言以蔽之,金牌是报道的指挥棒。
金牌至上源自举国体制,即在竞技体育上,主张倾一国之力培养金牌运动员,不惜付出代价,不计个人得失,把金牌战略与政治、外交等因素挂钩,并以严厉的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举国体制有其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家地位的积极作用,但也间接造成了前东德等国的兴奋剂丑闻,而且它与现代社会尊重个体尊重人权的思想有相违背之处,所以金牌至上及其背后的举国体制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甚大。
2.民族主义
体育报道中的民族主义各国皆有,但西方媒体至少从表面上力求平衡,并且善于将观点隐藏在事实之中,而我国媒体的报道显得倾向性过重,不够大气。这种倾向性不仅是指报道偏重中国运动员,而且在报道有限的外国选手时偏重西方发达国家。
民族主义集中爆发还不是在雅典奥运会上,而是在亚洲杯上。2006年8月12日的《朝日新闻》发表专栏作家船桥洋一的《足球——义和团之乱》一文,称中国排外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形式就是“反日”,并说中国内部把球迷骚动称为“义和团情结”。强大起来的中国会否成为一个狭隘民族主义的大国?这是西方对未来中国感到不确定的一个层面,也是西方媒体“黄祸说”的主要依据。2008年,作为东道主,我们应该体现的面貌是公正、公平、蓬勃向上的,而不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大爆发。
3.对中国运动员“刻板”、媒体不够专业的“刻板印象”
不少西方人常常有这种感觉:中国人总是板着面孔,缺乏个性。在运动场上,中国队也缺少如瓦尔德内尔、霍尔金娜这样极具个人魅力的明星运动员。中国运动员大多不擅言辞,与外国记者的交流不是很生动活泼,外国媒体在报道时自然会有所流露并形成了中国运动员“刻板”的“刻板印象”。
另外,中国媒体在报道体育赛事时有娱乐化、煽情化的倾向,不够专业,如炒作罗雪娟和日本蛙泳冠军北岛康介“莫须有”的感情、“亮晶晶”之恋等等。200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精品高尔夫名人邀请赛上,中国记者问的一些非专业问题被一个《泰晤士报》记者辑录,私下当作笑话议论传播。据说某些外国记者在赛事期间相遇时常以这个方式打招呼:“有没有听到中国记者问的搞笑问题?”②
对北京奥运会的建议
雅典奥运会我国拿到了乒乓球、羽毛球、现代五项三个大项的转播权,北京奥运会预计转播的项目会大幅增长。2008年奥运会,世界将聚焦中国,这将是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
从传播者角度看,广义上说,届时中国的领导人、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广大北京市民等都是国家形象的传播者。为此,整个社会都要进行北京奥运会基本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推广工作。在这方面媒体的工作一是传递信息、普及知识,全面宣传奥运筹办工作的信息和奥林匹克比赛项目知识,这是传媒肩负的重要任务;二是组织各类活动,搭建百姓参与平台;三是倡导三大理念,提高公众素质。
从传播内容来看,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说什么”和“怎么说”。③这里主要谈的是“怎么说”,即怎样有效传播国家形象。事实上,体育与政治是不可分离、也不必分离的,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调整好它们之间的距离即能实现两者的良好互动。西方媒体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常常将自由、开放、民主观念、民族优越感、爱国主义等政治化概念以极富艺术性、人性化的方式体现出来④,而不是刻板地空呼口号。
从传播媒介来看,奥运会这样大规模的报道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单靠一个媒体很难完美地完成任务,媒介之间的联动合作因此非常必要,可以集中调动人财物力,让更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投入采访和报道中,体现不同风格和特色。
其次是不同媒体间的合作,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携手,发挥各自特长,满足不同受众需要。报纸以深度报道、新闻汇编为主,电视以现场直播赛事、实况录像和即时新闻取胜,网络则滚动播报新闻,提供相关链接和充分详实的材料。
再次,可以进行中外合作,与外国一些知名媒体合作,借助他们的先进技术、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记者把奥运会的转播报道办得更好。从受众角度看,我国传播国家形象的受众主要是外国观众。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首先便是社会文化因素。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受众的思维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使之具有亲和力、说服力。用西方国家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进步,加强东西方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从传播效果的议程设置理论来看,目前我国体育报道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西方国家普遍关注的项目,虽然也报道中国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但没有给人突出印象,远远没有达到成为中国标志性项目的地步。在北京奥运会上,媒体应积极“设置议程”,向世界推广体现我国文化特点的运动项目,如围棋、中国象棋、武术、散打等,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