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判例
判例
指法院可以援引,并作为审理同类案件的法律依据的判决和裁定。它具有拘束本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律效力,是法的渊源之一。判例虽然只是就具体案件所作的判决,但经法院多次援引而被赋予一般规范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的断例、例都是判例。如《大清律例》收有1400多条判例,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英国13世纪形成通行于全国的普通法,其内容大多由法院所作的判决编集而成。判例是英国法的一个主要渊源。后来制定法日益增多,其地位也日益提高,判例法地位相对降低。但通过法官适用法律时所作的解释,制定法仍受判例法的制约。美国和其他英美法系国家,也都把判例作为法的渊源之一。法、德等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立法、司法严格划分,判决只作为法律适用的结果,不能作为法律本身,对其他案件审理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在理论上,西方国家法学家,包括英美法系学者对判例能否作为法的渊源,也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法官无权创造法律,在他作司法判决之前法律即已存在。法官“不过是宣告法律的嘴巴而已”。另一种看法认为“司法判决以前无法律”。如美国法学家J.C.格雷(1839~1915)认为法官不能创造法律的学说是一种自欺欺人之谈,他强调法院所创立的规范即是法律本身。多数学者持第三种看法,认为判例不能取代立法,它是适用法律的结果,但可以以“法理”地位补充法律和习惯之不足,所以不失为法的渊源之一。在中国,判例不作为法的渊源,属于适用法律所产生的法律文件,只对法院审理同一类案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