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点击答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百科名片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目录

成语典故出处

文言文注释

解释

原文

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翻译

成语讲解辨析

注音

寓意

用法

结构

相近词

反义词

押韵词

民间舞蹈

中国经典动画基本信息

剧情介绍

成语典故 出处

文言文 注释

解释

原文

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翻译成语讲解

辨析 注音 寓意 用法 结构 相近词 反义词 押韵词 民间舞蹈中国经典动画

基本信息 剧情介绍展开 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出处

欣赏评点 《成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王建峰 绘

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编辑本段文言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蚌①方出曝②,而鹬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⑥得而并禽⑦之。 鹬蚌相争(8张)注释

①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②曝(pù):晒太阳。 ③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④箝(qián):夹住。 ⑤喙(huì):鸟的嘴巴。 ⑥渔者:捕鱼的人。 ⑦禽:同“擒”,捉获。 ⑧舍:放弃;丢下 9亦:也 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即——就,那就。谓..曰——对..说。相舍——互相放弃。并——一起,一并。禽——同“擒”,捕捉。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熟:仔细。得:得到 示例:肃清日寇吾侪事,~笑列侯。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解释

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编辑本段原文

赵①且伐燕②,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蚌方出曝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⑧。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⑨之为渔父⑩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编辑本段注释

①赵:国名,都城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②燕:国名,都城在现在的北京市。音yān,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④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⑤易水:在现在河北省境内。 ⑥曝:pù,晒太阳。 ⑦鹬: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⑧喙:huì,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⑨秦:国名,都城在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⑩渔父:渔夫。 (10)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11)伐——讨伐 (12)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13)禽——音qín,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14)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15)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编辑本段通假字

拑 :通“钳”,夹住。 禽 :通“擒”,擒获。 弊 :通“蔽”,蒙蔽。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熟 今常用义:成熟;熟练。文中古义:仔细,周详;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支 今常用义:支撑;支持。文中古义:对峙;如“燕赵久相支”。 大众 今常用义:群众,民众。文中古义:军队;如“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恐 今常用义:害怕。文中古义:担心;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 今常用义:愿望;愿意。文中古义:希望;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且 (1)副词,将要,快要;如“赵且伐燕”。“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连词,姑且,暂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3)连词,况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伐 (1)动词,攻打,讨伐;如“赵且伐燕”。“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2)动词,砍伐;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即 (1) 副词,就;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副词,立即,马上;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为 (1)介词,为了;如“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2)动词,成为;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3)动词,作为;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计 (1)动词,谋划,考虑;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2)动词,计算;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名词,计谋,策略;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强 (1)qiáng,形容词,强大;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2)qiáng,形容词,僵硬;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3)qiǎng,动词,勉力,努力做;如“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舍 (1)shě,动词,丢弃,放下;如“两者不肯相舍”。“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2)shè,名词,房屋,客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今日不雨”之中,名词“雨”用如动词,即“下雨”;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下雨”。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之中的“弊”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疲惫”,或“使……困乏”;这两个分句可译为“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3. 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日不出”之中,动词“出”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出来”;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让你出来”或“今天不放开你”。

编辑本段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过易水”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过易水”;该分句可译为“(我)经过易水”。 (2)“故愿王熟计之也”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故愿王熟计之也”;该分句可译为“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2.省略宾语 (1)“渔者得而并擒之”之中,谓语动词“得”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即“渔者得(之)而并擒之”;该分句可译为“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乃止”之后省略宾语“之”,代“伐燕”这件事,即“乃止(之)”;该分句可译为“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编辑本段翻译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赵惠王说:“臣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父”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编辑本段成语讲解

辨析

辨形:渔:不能写作“鱼”。 辨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坐山观虎斗”都有“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的意思;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坐山观虎斗”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动。

注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yú wēng dé lì 。 词性 贬义词

寓意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

复句式

相近词

渔人得利、两败俱伤、从中渔利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塞翁失马,焉知(安知)非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押韵词

弊帷不弃、称心快意、薰莸异器、触禁犯忌、同心***济、街谭巷议、无立锥地、三征七辟、梭天摸地、时谈物议......

民间舞蹈

我国民间舞蹈《鹬蚌相争》,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教育人们要珍视友谊和团结,不要闹无原则的内部纠纷,以免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