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将刚刚2岁的孩子关小黑屋的教育方式?
任何一种以剥夺"安全感"为形式的教育,其实都是虐待,它带来的伤害,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安全感是人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
0-3岁的孩子,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就是建立安全感,建立对周边世界,尤其是最亲密养育者之间的信任感
相信自己是被看见、被爱的。
相信周边环境是安全的,可以存活下去,生命没有受到威胁
相信自己的各种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还太弱小,连吃口饭走个路都有可能做不到,他的一切行动必须依赖别人才能完成,有了一个可靠的养育者,就像孩子自己身体延展出去的一部分那么可靠,他才能活下去。
对于这个阶段孩子而言,安全感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感受,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儿。
而这时,他最亲爱的妈妈,他在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那几个人之一,突然"直接强关"在"关灯"的房子里,"任由哭喊"都不开门,这差不多算得上心理创伤事件了。
?孩子哪里知道这是妈妈在教育自己,在建立规则?只有信息透明一致的教育才会有效果。这个阶段的孩子现对信息的解读能力,还完全做不到把"被关在小黑屋"和"吃饭要守规矩"这两件看起来完全不想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呀!
就算妈妈说了,关你是为了让你学会吃饭,他都未必能明白,何况,妈妈还没说。
在他的脑子里,关黑屋就是关黑屋,是可怕的,被抛弃的,是妈妈不爱自己了,是危险的。
教育年幼的孩子,要把父母的想法、期待、错误的原因、正确的做法都清晰的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自己去"悟"去"猜"
孩子根本猜不出来
孩子会因为不知道父母何时为什么就会生气而持续惴惴不安,在他的感受里,父母就变得阴晴不定不可靠了,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恐吓形式的惩罚从来都不会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只不过暂时让孩子因为害怕而压抑需求,这些压抑迟早会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关小黑屋的本质是制造恐惧,通过恐惧去镇压错误行为,这其实和打骂孩子使用暴力是一样的。
人只有在自己理解了正确的行为、认同这样的行为对自己有益的时候才会心甘情愿这样做,因为恐惧而看起来变得正确的行为,不过是压抑了负面的情绪、内心真实的渴望。
人的大脑中中有两套处理信息的系统
原始的基于本能的系统一: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立刻全身紧张,警惕,血流加速,逃跑——这些应激反应都是系统一在工作理性脑的系统二:人也逐渐发展出了基于理性与思辨的系统二,可以进行运算、分析、综合、自省等更高阶的思维活动。孩子的学习成长,更多是对系统二的发展。当人处于恐惧之下的时候,大脑会自动切换到系统一,系统二关闭,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记不住什么知识,也听不明白家长的训诫。这就是孩子有时候会「越打越笨」的原因。
长期处于恐惧中,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别说思维能发展的好,心理都有可能变得不健康。而那些被镇压、被压抑的潜在需求,永远得不到正确的表达,以后也会以其他各种不健康的方式:比如吸烟、嗜酒、赌博、强迫症等等来展示。
错误的行为在寻找到原因之前,很难被真的改善假如,不能通过「镇压」的方式去消除不好的行为,那管教又该怎么实施呢?总不能任由孩子扔东西、不吃饭呀!
没错,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建立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我始终觉得,很多家长对孩子一些所谓的「不良行为」,或「情绪宣泄方式」的容忍度非常低。以至于孩子一哭闹,我们的第一步反应就是:他怎么又这么闹,我得赶紧制止他哭闹。
但对于年幼的孩子,哭闹、扔东西、发脾气等等,这些都是对诉求的表达,对情绪的申诉。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找到原因,不然我们的行为就可能南辕北辙。
孩子为什么扔东西?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不喜欢这个东西?甚至,仅仅是不喜欢这个颜色?孩子为什么不吃饭?是不饿?不喜欢这个食物?不喜欢桌上的盘子?桌布没有摆放整齐?勺子不是他平时喜欢的那一个?这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孩子却可能是莫大的困扰。
专家所说的「静默」的教育法,不等于「关小黑屋」的确有专家提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让他独自呆在一个屋子里静默,我认同这个教育的形式,但家长们不应该对此曲解。
对于孩子的各种教育手段,都应该理性温柔地实操。
孩子静默是为了让他情绪冷静下来,有能力平静听家长的话,平静看待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家长应该时刻保持当他需要沟通的时候及时响应,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好好和孩子对话,敦促他说出自己的诉求,并调整行为,而不是任由孩子敲打门窗也置之不理。
最后,我们家长应该记住一句话: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用「冷漠」来惩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