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谈到自学,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罗庚、瓦特、莱特兄弟、列宁、林肯等伟大人物的名字,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许多硕士、博士一生业绩平平,而这些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反倒成就卓著?奥秘就在于这些成功者,善于自学,善于钻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
一、人人都需要学会自学
从广泛意义上讲,任何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都离不开自学。
且不说没有进过正规大学、中专校门的人需要自学,就是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自学。一位大学校长曾对他的毕业生说:大学毕业好比一碗净面,放上一勺炸酱便是炸酱面,放上几块排骨便是排骨面,放上几片肥肉便是大肉面。由谁来放这些东西呢?毕业后当然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自学。一个人大学毕业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一生所应学习的知识来说犹如九牛一毛。大学生在校所学的多是基础理论性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实用技术需要走上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完善。大学生在校学到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自学的能力。
如果把知识比做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点金术;如果把知识比做鱼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捕鱼的本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活,惟一的途径就是自学。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警呼:“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不仅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要获得学术上的成功需要自学,即使是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要有所成就,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必须不断自学,善于自学,善于钻研。
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全民化和终身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接受终身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接受继续教育,另一条途径是自学。其中,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
二、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一个人即使没有上过大学,但如果他有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那么,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绝不会比大学毕业生差。相反,一个人即使读过大学,甚至留过洋,拜过名师,但如果他没有学会自学,没有自己刻苦钻研的习惯,那么,他便只会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转来转去,知识领域难以扩大,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了。这是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搞人家没有搞过的东西,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谁能告诉你走哪条路呢?只有自己去摸索,去学习,去不断更新知识。
一个人要有所建树离不开自学,自学也的确使众多人获得了成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没有经过或很少经过正规学校训练,主要通过自学而作出卓越成就的,简直难以统计。
我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出身于江苏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书念得并不十分好,邻居们讥笑他是“罗呆子”。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他没能念完中学,就回家帮助父亲操持生计,后来还生了一场大病,残了腿。但他发愤刻苦自学,后来得到了数学界老前辈熊庆来先生的器重,推荐他进了清华大学当校工。他通过勤奋攻读,考取官费留学,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深造,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生来身子骨单薄,8岁才正式上学念书。读了3个月的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称做“糊涂虫”,从此辍学回家,由母亲教他读书识字。母亲发现他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就给他买来了《派克科学读本》。于是,爱迪生把书上讲的道理一条一条地搬下来亲手试验。他在自家的地下室开辟了一个小天地,既当仓库,又当实验室。实验越搞越多,而家里的日子过得窘迫,满足不了爱迪生做实验对钱的需要,爱迪生12岁就到火车上去卖报纸和糖果,同时,又天天去底特律图书馆看书,不断充实自己。21岁时便研制了二重发报机,并获得了“投票记录机”发明专利。22岁时同别人合伙创办了鲍普爱迪生公司。从此走上了发明创造之路,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走上了光辉的人生之路。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自己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来自于自学。蒸汽机、火车、轮船、飞机,无一例外都是自学者发明的。
三、确定自学方向的原则
确定自学方向,实际是个优选法问题。方向对头,少走弯路,容易成功。确定自学方向,应该注意如下几条原则。
一是同步效应原则。即尽量做到专业选择与工作业务同步;奋斗目标与兴趣爱好同步;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同步。这样做容易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产生***振。
二是优势积累原则。即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然后,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需要注意的是,你自己最擅长的未必就是你的优势,还要看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对的高起点和优势积累,有利于短线成才。
三是“定向爆破”原则。即注意发现和选择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冷门”,努力奋斗,争取几年内大见成效,多年后一鸣惊人。
四是量力而行原则。自学不怕起点低,但也不要好高骛远。应该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争取春有耕耘,秋有收获。硕果既可给你带来喜悦,鼓舞你的斗志,又往往会改变你的境遇,使你从泥泞的土道走上柏油马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选择高难课题,结果往往是望着天上的星星,却掉进了地下的坑里。这就好像用一只蜡烛去烧一壶冷水,直到蜡炬成灰泪流尽也难以沸腾。
四、自学中的“四性一创”规律
第一性:主动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见缝插针,不用扬鞭自奋蹄。如果自学采取被动式态度,不实行自我约束,得过且过,学习计划就难以实现,马拉松计划就将成为“拉松”计划。因此,自学者时刻不要忘记主动二字。
第二性:艰苦性。如果把达到某一学识水平比做渡河的话,那么,在校生好比借助于舟楫,而自学者好比武装泅渡。自学者不仅没有专门的老师教导,而且每天还要拿出主要的精力去干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学习时间全靠自己去挤,有时甚至连一本合适的教材都搞不到。因此,有志于自学者,首先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准备。
第三性:连续性。连续性不仅指所学内容要有连续性,而且在自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有连续性。自学首先应该注意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应该明白,建造知识宝塔是一项巨大而繁杂的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凭三分钟热血,或者一曝十寒,是难有所成的。浅尝辄止或见异思迁也是自学之大忌。
第四性:目的性。就是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一开始可能很单纯,目标也不太远大。随着学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收获,目的将不断升华。这种目的性反过来又吸引人不断前进。
一创:自学者按照以上“四性”刻苦努力多年后,就将产生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能力。这时应当注意由以前的以学为主转为以思为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要,找出脱颖的突破口,通过发现、发明、创造来实现自身价值。
五、自学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益于学习的条件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自学也并非就是关起门来自己学,而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学习的条件。
第一,要学会利用图书馆。除了每座城市的中心设有图书馆以外,各大中专院校几乎都有图书馆。到图书馆去借书、看书,不仅方便,而且便宜。书籍、杂志、报纸、音像资料,这里应有尽有。可以说,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里集中了全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这种遗产只有善于利用图书馆的人才能继承。
第二,要学会使用电脑。如今,有利于学习的电脑软件多如繁星,各种“信息高速公路”也已纷纷开通;另外,利用电脑检索、储存、提取资料,打字、改稿、计算,都十分方便快捷。这为我们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方便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条件。
第三,要向名家求教。荀子说:“学莫便乎近其人”,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学者求教于名家,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短线成才。求教名家的途径很多,比如,倾听名家的学术报告,研读名家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当面请教。
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参加社会助学班。这主要是对参加自学考试的非在校生而言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多渠道地培养人才,相继在各省市自治区实行自学考试制度。考试成绩单科累计,哪一科不及格下次还可以再考,宽进严出。必考科和自选科都达到一定数量时发给大学专科或本科文凭。此文凭国家承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这种形式自学的人,可以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助学辅导班。这种辅导班,信息灵通,少走弯路,还可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而性格各异的朋友。 宋代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学便是学子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009-07-15 19:29:12)标签:教育
自学能力的定义及范围: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习惯,使自学成为一种能力,能找到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给学生鱼不如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些方法上的探索:
一、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出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等;再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们都能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集分配注意,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应用知识以及科学的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结合学习内容传授学习方法,针对性强,具体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较好。让学生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就好象教给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会比教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一把金钥匙。另外,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对此方法感兴趣,他们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学习的欲望就强,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兴趣,才能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
(1)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份探究心,在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即自学的兴趣。
(2)利用好奇心,设置矛盾,促使学生参与。
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根据学生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形成的矛盾。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往往有些想当然的做法和想法,教师如能抓住点巧妙设置教学“矛盾”,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来。因为每当学生遇到了教师所设置的矛盾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熟悉的才最亲切、最具体,同时也最记忆深刻。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鸣
三、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他们为榜样。
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他们为榜样。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其自身的学习实践。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又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集体竞争,***同提高。例如:课堂及时表扬发言积极的、专心听讲的、书写好的学生,学习进步大的同学,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好的取得较好的自学效果的。以点带面。
四、注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敢说“习惯也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一种态度,而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一个积极的、良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对于自学习惯的培养,我想主要是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在课后布置学生确定小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天再来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发表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
五、介绍杰出人物成功的学习经验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表扬
人类社会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固然原因很多,但是方法和习惯却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与他的辛勤、方法、习惯是分不开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经验,介绍一些他们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拉近伟人和学生间的距离,使伟人不再高高在上,让他们走下神坛,而变得实实在在,这样就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伟人学生时代和自己没有多少差别,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机会成为他们一样成功的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能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滋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把自主学习从我们教师的设想落实到学生们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去。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此中获益。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加以提高。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诚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上这几点就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点点体会,希望在此与各位同仁交流,说的不周全之处还请同仁赐教,同时也希望更多更好的经验方法能来这里交流一下,让我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谢谢!
初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关键。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层面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非常重要。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二,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其四,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如果不能造就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而创造这种氛围,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帮助学生计划、调整、控制、反馈、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地调整行为和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其次,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指导。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第三,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展示成功,实现自主。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在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的学习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德国教育学家芭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创设生动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无穷的兴趣。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要学生“乐” 而学之,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之中来,从而在一个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习得语言。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