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如今教师补课现象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老师补课?
李明刚:中学教师
刘晓林:小学教师家属
陈启东:市民
考试存在,补课不止
——家教补课只是“流”,统一的选拔考试和过于看重文凭才是“根”。要消除家教补课,除非取消统一考试
主持人:尽管政府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禁止教师进行有偿补课,为何补课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一个“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肯定是我们评价的标准出了问题。
陈启东:我才参加了家长会,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紧张得不得了,张口成绩闭口成绩,连平时测验都很在意分数。现在才一二年级就如此,可想而知以后的情况。连老师都劝家长们,“不要一天到晚就让孩子做作业,该耍就让他们去耍。”结果,家长还是管得紧。
可以说,有时补课,家长的需求比老师更迫切。如果老师不抓紧,不补补课,家长似乎就觉得这老师不负责。有些孩子一二年级就是近视了,是这个社会不让孩子们轻松,社会压迫家长,家长就只有压迫孩子。
当然,我也理解老师,他们有任务和考核,如果在一个年级中排名靠后,校长就要提醒,“你那个班如何如何,应当赶上去”云云,但总有一个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这种排名,对老师们来说是很不应当的。一个班的平均分只差0.1分,就会排名相差一两位。
刘晓林:补课应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候,也在假期补过课,好像是在宜宾县二中,是由家长来组织,请老师来上课,家长负责收费并分给各个老师,那个时候老师不好意思自己收费补课。
90年代,爱人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就有几个学生家长非要把孩子送来让辅导作业,一周五天晚上每个家长给了50元,但爱人身体不好,只做了一学期就没有补了,自己班的学生需要补习的都介绍给其他老师了。90年代中期以后补课就很普遍了,而且当时老师的收入普遍比较低,很多老师开始以补课作为增加收入的渠道。直到前两年,教育部门开始明文禁止老师有偿补课。
老师补课,还不是考试成绩闹的。尽管提了很多年不公布考试成绩、学校不搞排名等等,实际上现在的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排名了。一个朋友在泸州的一所国家重点高中,年级排名三四百名。要说考大学,这个排名已经能考一个很好的学校了,但是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周末多学习,多补课,再冲到前面去。
陈启东:可以说,简单的排名,是校长懒,或者说是简单化管理的流毒在作怪。一个教师的工作努力与否,咋能用简单的一个分数来展现?再说,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分班是随机的,有些学生有先天性的问题;有些属于聪明但调皮,要到高中甚至更高阶段才能“醒事”,这些学生对一个班的总成绩都有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年龄越小的学生,学知识以外的东西更重要。回想我们小时候,老师教的知识几乎全忘了,但有些书本之外的道理和观念,影响至今。但这些东西又是不考的,如果要考这些,估计老师不会补课,会与学生交朋友,多谈心,多组织活动,多吹牛。
李明刚:考试除了检测知识外,还具有选拔功能。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考试的选拔功能更重一些。选拔,就得拿分数来比,有的大学还招收奥赛的佼佼者,这就为奥赛辅导班提供了生存和火热的环境。
学生补课也是急功近利的,能得到高分的学科他就出钱补,不容易得高分的学科就是不收钱他也不愿意补(比如高中语文学科)。有高分,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家教补课存在的前提。所以,家教补课只是“流”,统一的选拔考试和过于看重文凭才是“根”。
“根”不除而“流”不断啊!要消除家教补课,除非取消统一考试。可以说,考试存在,补课不止。
补课有多少合理性?
——补课这件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问题是癌症,补课最多算是一粒湿疹。这是整个教育领域被异化后的怪现状
主持人:补课现象的存在,有哪些原因,有多少合理性?
陈启东:我觉得补课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来自家长的需求,如上所说,家长要求补。家长觉得补课对学生十分必要,不然就要落后,于是每家出点小钱,凑起来当老师的辛苦费,大家也认同。
二是学校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来自教育管理部门,这些部门考核一向“靠数字说话”,这抽象的数字一排,把老师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就给否定了。比如以前流行的家访,现在好像没这一说了,因为家访对分数提高的效果,远没有补课来得实在。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老师想增加收益。有老师说是收入太低了,补课这事,“他们不贪不偷,理应得到报酬”。
刘晓林:补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部分家长有这个需求,认为孩子的学习自己因为时间或者能力的原因,不能辅导,就请老师代劳。另一方面,老师在补课的时候能得到可观的收入,老师就开始推动补课,有甚者会主动要求家长把孩子送来补课。
其实也不仅仅是老师,学校也有通过补习谋取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给学生补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很多学校在放假后或者开学前都要组织学生补课。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老师家里吃饭兼做作业。因为家长很忙嘛,都没时间管孩子,就让老师家兼任了托儿所。又能辅导作业又能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还是有家长是很愿意的。大家都觉得老师赚了学生很多钱,但是老师的额外付出也是劳动,为什么不能获取报酬呢?
关键在于,老师自己教的班组织补课、吃午餐,就有部分老师会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不管家长是否有补课、吃中餐的需求,都统统动员来参加,甚至还会出现不让孩子去补课、吃中餐的家长会被老师训的现象。这就完全变异了,纯粹是出于利益目的。
李明刚:还有一种是家长无法辅导。比如艺体专业,一般的家长无法辅导,就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因人多而辅导不过来,学生只得去请专业老师,有时还去请电台的节目人来辅导,有的还不远万里请大学的专业老师来辅导。为了升学专业考试,这是很无奈的。要说苦,苦了那些穷孩子!
说到家教,我想到俞敏洪,他当年就因办家教而被北大警告,他呆不下去了,才自己办私学,创立了神话的“新东方”,成了教师的首富。他是因祸得福,可这样的老师有几人?
其实,单就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愿意补课。学校周六也上全天课,教师不是铁打的,也想休息!家教补课,除非教师手头紧张,学生又太爱学习,否则师生都不愿意。
陈启东:我们的政策是一刀切,有点像给衣服缝补丁,哪里烂了补哪里,其实教育这整块布都“朽了”,补课只是其中胸前一个小洞,就算补住了,也遮不了羞,因为屁股上更大的洞都没有补上。
比如一个老师就说,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多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教育问题上吧。我觉得很有道理,补课这件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问题是癌症,补课最多算是一粒湿疹。这是整个教育领域被异化后的怪现状。
李明刚:我觉得,存在即合理。家教补课,不去限制,也不去干预,正确引导,让其双向自由选择好了。一言以蔽之,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有偿家教”绝不是今天教育的主要问题。请主管部门还是在教育的主要问题上多动脑筋!
教师已经斯文扫地了,就只能从别人请他补课中找到了一点当教师的自信和尊严了。真的,信不信由你。
补课有用吗?
——适当的补课,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更多的是家长一厢情愿,有一点揠苗助长的意思
主持人:利益驱动有一定的原因,但是根本上还是教育制度有问题,要升学,必须拿考试成绩说话,家长和老师都是被逼的,受苦的是学生。不过我认为补课并不一定能提高成绩,家长有一种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补,自己的孩子不去就吃亏了。
陈启东:我不信老师补课能把孩子智商给提起来。以前补课之所以盛行,是因为通过死记和老师的训练,对题型的设计和研究,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成绩。以后就不一定了。
但我想教育考试制度会有所改进的。现在的小学数学题,已经非常灵活了。以后,有些孩子如果死脑筋,老师再咋个补,也是没有用的。
刘晓林:现在的教材设计其实是很丰富有趣的,也比较轻松。但是恐怕没有哪个老师不在这之外给学生加餐的,因为考试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教材内容。我有个侄女,读小学六年级,每周都要找家教补课,辅导作业,其实书本上的东西我觉得她都学得还可以,但是考试总考不好,家长担心啊,没办法了,只有补课。
比如一道题,说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十位数的8倍。这样的题,活跃思维可以,但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还是有点难。以前绝对不会有这么难的题考我。
李明刚:我们都处于重学历、重文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还有就是社会竞争确实太激烈,我美国朋友的小孩,也同样从公立小学放学后去校外辅导。
家长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补课主要是家长的意图,或为了将来的前途,或为了成绩,或为了攀比,或为了跟风……家长吃够了没知识没学历的苦头,就千方百计的给孩子补课,以便圆自己当年未圆的梦。别人在补,自己不补,害怕自己落下了。在绵阳中学,一位家长要自己的孩子在国庆时出来放松一下,学校不同意,该家长就要状告学校。后来才得知是家长想拉人下水,担心自己的孩子因没补课被比下去了,全校都不补课,自己玩着才坦然呀。
当然,适当的补课,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更多的是家长一厢情愿,有一点揠苗助长的意思。我就知道有一位学生,除了学校的学习外,其家长还破费在其他学校找了两个权威教师为孩子补习弱科,孩子却利用“补课时间”摸出去通宵打游戏。
学习,关键在课堂,补课只是一种补充,就像一日三餐是主食,吃零食只是一种娱乐消遣。
主持人:国家禁止的是“有偿补课”,言下之意似乎对无偿补课还是默许的。可能因为老师搞有偿家教,搞创收,民怨大了,因此才简单粗暴的这么下了一刀。但是问题来了,老师付出了劳动,有的还是家长要求的,凭什么该“无偿”?
陈启东:无偿补课,其实也没有多少必要。大家都不补,水平也就差不多。但问题是,即使不想补的学校和老师,也被牵着走,非补不可,哪怕是无偿的。因为不补的话,得最后一名,可能损失更惨。所以,归根结底,是考试的设计,要让补课都无法提升成绩。说得极端点,比如考哪个学生翻墙更快,或者哪个学生洗碗更厉害,我看这些都不是老师的强项,他们就无从补起了。
李明刚:国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科学地设计我们的教育制度,当然也包括补课制度。毕竟个别教师的补课行为是社会普遍现实中的一例而已。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类似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已经比较成熟的既有效约束教师不法无德补课行为和欲望,同时满足社会竞争和家长需求的补课要求。
老师收入高了,就不补课了吗?
——为教师争取应有的待遇和尊严,是教育部门官员的分内职责,他们(身份是公务员,不再是教师职务)却不顾教师待遇,只在限制家教上动脑筋
主持人:对于教师群体而言,有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教师待遇低,导致很多老师乐意去补课以补贴家用。教师的收入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补课“兴趣”?那么教师收入高了,是不是补课会减少,就像当年公务员“高薪养廉”一样?
刘晓林:我知道有一对教师夫妻,去年两人工资上调后,每月有5000多元,他就说自己不再喜欢学校假期和周日搞的补课,希望有点时间休息。原来老师愿意补课的主要动因还是待遇不到位,我国教育的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好像一直都偏低。
陈启东:但我觉得如果老师纯粹通过给学生补课来寻求待遇上的补贴,这种补课是应当大力批判的。你想找钱可以去炒股,或以去做其他职业,在学生身上发这点小财,我觉得还是没出息的表现。所以,很多老师正如网上所说,人品是有问题的。其实,要说待遇和收入,你补得再凶,与经商和权力部门来说,依然还有十万八千里。
李明刚:补课教师的心态有多层境界:缺钱之时,巴不得补;经济稍好时,想补不想补;经济待遇很好时,基本不补。而教师补课的心态,直接影响着补课的质量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对教师的工资,社会上认为教师工资几千几千,实际上呢?刚工作的高中教师工资卡上也就1200元,像我教龄20多年,工资卡上也就1750元。上课期间有几百元补贴,也绝不是传说的几千几千!其中,守早自习20分钟,5元钱,肯定没人相信。
还有一个多月,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即将来到,可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还是“中央空调”呢。
《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而事实上呢,教师工资偏低。为教师争取应有的待遇和尊严,是教育部门官员的分内职责,他们(身份是公务员了,不再是教师职务)却不顾教师待遇,只在限制家教上动脑筋,有些人怎么总是检软柿子捏呢?要到2012年,教育投入才能占GDP的4%,而世界平均是6%。
我知道一个老师,一家几口人,妻子自由职业,孩子读高中,一家人就他一人当教师,一月才两三千元,其中房贷就一月1000多元,不补课怎么开支得出来?
还有一个刚调进城的年轻老师,办调动就花了不少的钱,如今城里租房要钱,生活费又高,补课实属逼迫无奈之举。
刘晓林:当听说忠孝街老师被处理的时候,我首先问的是这个老师是不是从乡镇学校调进城的。因为有个教师曾说过,自己和爱人都是从乡镇调到城里学校的,每个人都花了差不多3万块钱。让两个人的工资来还清6万元钱,几乎要两个人不吃不喝一年多,他们其它又没有挣钱的办法,当然多把班上学生搞到家里补课、吃中餐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主持人:乡镇的老师之所以付出高代价都愿意往城市走,因为城市教师的待遇更好,如果乡镇教师的收入、补贴比城市更高,还有老师愿意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城区学校吗?
陈启东:你要追求高待遇没错,你可以放弃这个职业嘛。当然,也不是说老师就应当低工资,但高工资的得来,要靠老师这个群体自己争取。上面克扣了应涨的工资部分,屁都不敢放一个,却对更弱小的学生群体如此这般,这个群体其实是很悲哀的。当初有些乡村的老师还敢罢课,我看城市的老师不敢向上争取利益,却向下盘剥。
这就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癌症。教育系统曾经被列为中国十大黑心的行业,看来有道理。
主持人:如果教师都要靠补课去挣钱了,说明我们国家的教育真的悲哀至极。
李明刚:不是如果,悲剧已经上演好多年!
处罚老师,能否遏制补课?
——这个事情,完全就可以来个听证嘛。让各方代表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限令教育部门在其他部门的协助下,拿出一个方案,如何规范补课问题
主持人:就补课这个问题,单是通过处罚老师来进行遏制,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陈启东:处罚肯定不是办法。如果那样下去,估计有的老师可能要辞职,专职干社会性的补课培训班,他与学校的教育同步,但又与学校没有联系,老师又是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一线老师出来的,估计会有市场。当然,官方想堵这个渠道也是有办法的。工商税务等等都可以堵你。
无论如何,这次事件,闹到了让学生“上访”请愿的地步,我看这事儿也不算小了。这么幼小的年龄,就生动地上了一课社会课,当然也算好事,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政府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的光辉业绩和巨大作为——处罚老师很有一套。
刘晓林:补课靠单纯处罚老师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家长需要补课,就不会有人举报,甚至举报了家长还会为老师“上访”。
李明刚:处罚和疏导二者可以并重。疏导方面:1、提高在校教师待遇,使之不想补。2、国家培养专业校外培训师资,使之能力素养和服务比校内优秀师资更专业。3、严格校外补课机构的准入条件和过程督查,严格校内教师的校外补课行为等,使之相辅相成。
陈启东:我觉得这事可能是这样的,以前补课相安无事,但有的家长举报,教育部门觉得事关重大,因此一刀切,不准补。但其实这一切,把那些有补课需求的家长们的意见给扼杀了。 因为我们的家长总是“被代表”的,他们的任何意见都由教育局给代为发表了。其实,当局应当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N,要补的补,不补的罢,老师不能因为补与不补来区别对待学生和家长,更不能让不补的学生被绑架——比如补课是上新课之类。管理部门不是说有个蚊子咬我们,直接把这间屋都给炸了,哪我们还活不?
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就是要让不同角色和立场的人都满意,而不是一声令下。
刘晓林:现在宜宾也有不少校外补课机构,但开这些机构的人大多要有学校资源,能让老师帮你从学校找来学生参加补课,当然老师会有一定好处,另外一种就更直接,补课机构直接聘请学校的老师在补课机构上课,当然生源就是自己班上的学生。
陈启东:政府那么喜欢搞听证,这个事情,完全就可以来个听证嘛。让各方代表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限令教育部门在其他部门的协助下,拿出一个方案,如何规范补课问题。一会一声令下不准补课,甚至处罚老师,一会由于小朋友们都上访了,所以又改弦易辙,否定了以前的决定,这样忽左忽右,把政府的形象都毁损得不像样子了。中国陷入了教育不振——国民素质低下——教育更加不振的恶性循环。
刘晓林:再说个题外话。前两天听一个做保险的人说,现在保险公司要想做学校的学生意外保险之类的业务,必须交由一些代理公司代理,并付给这些代理公司30%的代理费,这些代理公司都是有教育行政资源背景的人来开的。
如何理性地看待教师补课之风
最近补课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和职业热情。教师补课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丑恶事件,家长不理解,上级不支持,一有告状电话,就弄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其实我们不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反思一下教师补课之风,或许互相会多一份理解,多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补课之风蔓延的根源
教师补课之风由来已久,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就逐渐出现并随之蔓延开来,规模越来越大,收费越来越高,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也倍感头疼,虽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犹如青青野草,虽然春寒料峭,却仍然蓬勃生长。是谁给了补课之风肥沃的土壤呢?
1、补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使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开始有了更高的期许。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请私塾老师的做法,国外更有请家教的先例。最先请老师为孩子补课的有三类人:一是对子女教育比较重视的老板、官员;二是无暇管教孩子的生意人;三是学习成绩差的家长。补课地点起初是家庭,后来由于要求补课的人增多,一度曾在学校补课,但马上被教育主管部门禁止,于是改在外租赁场地补课。大多数家长对补课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愿意花这一笔钱,让孩子多学点知识,提高孩子的成绩。再说让老师管教他的孩子,让他省了很多心,少费很多力——从哪儿请到如此高素质的保姆?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家长又何乐而不为呢?
2、补课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途径。
中国教育走到今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教育体制,迫使教师大搞题海战术——显然光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补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现如今,教材越编越深,考试越考越难,教师仅仅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远远不能应付高深莫测的考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购买各种教辅资料,在题山文海之中苦苦跋涉,而这岂能不需要时间保证?更何况东安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全县统一考试,将各个学校及每个教师的教学成绩综合排队,进行奖励,这也给了许多教师极大的压力。老师是责任感、荣誉感、自尊心极强的群体,谁也不想排在后面,谁都想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名师。一个班的成绩,补课与不补课还是有着截然的差异的。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是成正比的。补课班级可以多练许多题,多许多学习时间,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多、更深、更扎实。所以,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只得放弃休息时间而组织学生补课——名利双利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乐呢?
3、补课是教师待遇低廉的产物,是教师解决生计的无奈之举。
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一个工作二十余载的教师每月才二千多薪金,刚参加工作的更低,才一千多元工资。试问:如此低廉的薪酬,教师又何以养家糊口?学校是清水衙门,不比当官的有人送,单位好的有奖金。现如今教育局又设了个局管中心,教师福利奖金更少得可怜。多数教师生活拮据,寒酸吝啬,挣扎在生存线的边缘。教师不是神,而是人呐!他们也有妻儿老少,也有七情六欲,也要生存。教师靠什么创造财富?停薪留职?——不准!经商?——不会!卖苦力?——不行!不是说,知识就是财富嘛,教师劳动致富的唯一资本就是满腹的学识,最佳途径当然就是补课啰。说起来辛酸呐,试问,如果一个普通教师能达到月薪五千元的标准,又有谁愿意受这份累呢?国家政府不思改善教师待遇,不关心教师的生计,一味地打压处分,又于心何忍哪!
(二)补课之风屡遭家长告状的原因
既然教师补课有如此复杂的社会原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那为什么又有家长屡屡上告呢?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其一,有的教师为了扩大生源,确实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对学生歧视排挤、卡压威胁,导致部分家长被迫补课,心怀不满;其二,有的家长心态不正,既想补课,又不想交钱,或既不想自家孩子补课,也让别人家的孩子补课后超过自家的孩子;其三,有的家长送孩子补课后,成绩未见明显提高,因此心有不甘——众所周知,学习是双方面的事,孩子自身不努力,哪怕是神仙教他也枉然。其四,就是某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别有用心的人冒充家长,故意告黑状,泄私愤。
(三)理性看待和处理补课之风
针对补课之风,应该理性看待和处理,一味地打压,而不加疏导,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补课的利与弊。
补课固然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仅有的娱乐时间,让孩子的童年少了许多活动健身的时间,少了许多欢笑与快乐,少了许多生活的情趣。孩子整天陷于书山题海之中,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补课应以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以孩子学习状况而异。有四类学生可补:①孩子无人管教的;②孩子成绩较差的;③对孩子的未来有较高的期望的;④家庭经济宽裕的。有四类学生不可补:①家庭经济不宽裕的;②孩子学习习惯较好的;③孩子自身不愿补的;④对孩子的未来期望不高的。说实话,在当今教育机制下,没有人能强迫你去补课,也没有老师会因为你没去补课而排挤威胁你。补课只是辅助手段,补救措施,就好比是零食。不吃零食的孩子照样能长大,同样不补课的学生照样能优秀。一句话,补课纯属自愿,公平交易,想告状的家长最好不要选择补课,更不要买不起名牌就否认名牌,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其次,教师要摆正心态,处理好关系,树立好形象。
教师要把自己的补课当作一项劳作,收费只是辛勤劳作之后的收获。靠劳动挣钱,没啥丢脸的。教师在课堂上辛勤付出,领取低廉的薪酬,已算是无私奉献。在当今无钱寸步难行的经济社会,没有理由要求教师一味奉献。但是教师一定要处理好上课与补课,未补课学生与补课学生的关系。绝不做上课不讲补课讲的事,做到上课该讲啥就讲啥,教材、大纲规定的知识目标坚决扎实地完成。把补课只当作一个复习、加深与拓展环节,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更高要求。至于不补课的学生,教师决不能歧视,嘲笑、排挤,要一视同仁,甚至更加关心,努力弥补他们在补课中没学到的知识。因为他们毕竟也是你的学生,他们差,也会拖累班级的整体成绩的。另外教师要树立品牌意识,追求名师效应,靠教学质量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做到不发动,不强迫,不攀比,收费合理。学生慕名而来,又何过之有?学生学有所获,难道不是一件功德吗?家长还会上告吗?
第三,政府部门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理性看待和处理教师补课事件。
说句实话,只要教师待遇一天不提高,补课之风就一天不会停止,贫困中的教师依然会冒着“炮火”前进!而在当今现状下,要想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恐怕政府部门也有心无力。因此,教师补课之风一定还会继续存在下去,教育行政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还会不断接到有关教师补课的告状。但如果一接到举报,就不分青红皂地查处,这不仅严重损害教师形象和教师的职业热情,也助长了部分心态不正的家长的嚣张气焰,还会使纪检部门疲于奔命,得罪他人。纪检部门应要求实名举证举报,如确属强迫补课的,可严惩不怠;如是居心不良的家长或个人恶意举报,应不予理睬或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这样才能维护教师权益,使补课现象健康、有序、合理的存在。当然,更希望看到消失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