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的个人事迹

辞去公职 创办律师事务所  在中南财经大学时,王晓华读的是经济专业,但他常“混”进法律系听课。毕业后,他在广东民族学院教了一年书后毛遂自荐,被送到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系统地学习了两年法律。几年后他又进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1995年,他又赴日本接受律师业务培训。  1986年,王晓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首届律师资格考试,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律师生涯。1993年,王晓华辞去大学教师的公职和陈远乐等4名合伙人创办了广东首批5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广东广信律师事务所。  如今,做了多年律师的王晓华认为,当一名合格的律师,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操作能力;强者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律师要诚实,但不能“老实”。他认为,在办案的过程中,在不违法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有必要采用一些办案技巧。有一位香港客户在大陆办厂,生产一种玩具水枪,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都申请了专利。

后来,他发现有几家工厂仿冒其产品出口,想起诉其中一家,保护自己的权益。接案后,王晓华千方百计找到一家规模较大的仿冒工厂。这种侵权官司难度非常大,因为这类工厂防范很严。王晓华找了一位专利主管部门的同志,他们一起驱车来到工厂。到了工厂,王晓华拿出介绍信给秘书小姐看,说:“听说你们的产品不错,领导特意让我们来看看是否能够达到申请专利的条件。”秘书小姐打消疑虑后,领他们到生产线、仓库四处参观、照像。回到厂办公室后,他们说:“你写个文字材料,说明你们新产品的型号、品种、名称,盖上章,我们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小姐一一照办,出门时,还送了两个产品作纪念。取证回来之后,王晓华立刻向法院起诉,打赢了这场官司。  临危不惧 树立律师良好形象  律师是服务性职业。律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当事人解决法律上的问题和难题。跟案件打交道就是跟困难打交道。因此,律师必须是强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不畏困难,临危不惧,知难不退。一次,王晓华赴外地代理一起期货纠纷案时,被对方30多位当事人非法拘禁了4个多小时,期间还挨了打。王晓华没有被对方的野蛮行径吓倒,仍坚持以理服人。他沉着镇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对方。律师职业是竞争激烈的职业,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律师形象是每一个律师立身之本。王晓华认为,律师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律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王晓华对经手的案件总是认真阅读案卷材料,每一个项目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审查核对。

一次,一位香港客商匆匆找到王晓华,要求对一份联营合同进行见证。由于时间紧迫,该客商要求尽快在合同上盖章。王晓华通过对合同审查,发现联营的某公司营业执照与合同有些不符。港商将定金留给王晓华,要求尽快帮忙。王晓华继续审查材料,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疑点。于是,王晓华拒绝在联营合同上盖章。当天晚上,某公司代表两次打电话进行威胁,王晓华不为所惧,坚持自己的立场。两天后,香港客商了解事情真相,感谢王晓华为其避免了巨大损失,当即表示将大陆的1000余万元债权委托王晓华办理。  从事兼职律师13年,王晓华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扼守着每一道防线,维护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当事人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律师形象,为自己的律师事业铺下一块块基石。现在王晓华又在他的老本行和新本行的接合点上下工夫,继续拓展新的业务。  广信模式 吸引各路“英雄”加盟  广州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有超过100家的律师事务所,可谓百舸争流。新生的广信律师事务所怎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法律服务大市场中站稳脚跟?王晓华和他的伙伴在大浪淘淘的市场经济中不断实践着,摸索着。经过6年多的努力,他们自创出一套管理方式——“广信模式”。  以人为本,广纳高素质的人才,是广信的立足之本。建所开始,他们主动与广东人才交流中心联系,又通过报纸面向全国招聘,诚邀有志之士加盟。安居才能乐业,为解决来自全国各地律师们的后顾之忧,王晓华和合伙人以“低提成、高积累”的分配方案积累奖金为律师们购置8套住房,之后三年又斥资几百万元兴建一幢3000多平方米的住宅楼。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住房这一颇为吸引人的“实惠”,更是王晓华等合伙人诚挚、豁达的胸怀。这无疑大大地增强了广信吸引人才的魅力。  广信的筑巢引凤战略使不少人才汇集到这面大旗之下。一批有硕士学位或既懂法律又懂外文的人才,或者在外省已经很出名的律师纷纷加盟广信。王晓华还到北京大学法律系招聘了5名优秀的硕士和本科毕业生。目前,广信已有31名专职律师,半数具有硕士或学士学位。  广信在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执业服务形象,赢来了许多的荣誉:1995年10月,被评为全省6家先进律师事务所第一名;1997年,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服务行业8家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律师事务所之一;1998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20家部级文明律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