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150亿捐出110亿,创业40年不碰房地产,良心企业家

每个民族企业家都是商人,但却并不是每个商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民族企业家。民族企业家应该具有 社会 责任感,有家国观念,而商人却只追逐利益,没有担当。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企业家,他发家于最苦难的年代,却因此拥有了穷而不谄,富而不骄的品质。他朴素而又耿直,公然呛声李嘉诚,说李嘉诚只顾商人逐利,对中国缺乏自信心;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要求自己的儿女放弃美国绿卡回到中国,否则就无法继承遗产;他坚守本心四十年如一日,从一而终,只做 汽车 玻璃。他就是“ 玻璃大王”—曹德旺。

在胡润富豪榜上,曹德旺的排名并不靠前,但他却广受人们称赞,因为他不仅是“玻璃大王”,还是“中国首善”。如今,曹德旺身家150亿,而多年来,他已经累计为国家捐款110亿,相当于大半个自己的身价都拿去做了慈善。

正是因为他的一颗赤子之心,才让他享誉全国。接下来,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位传奇的民族企业家的创业之路。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在福建省福州,他的父亲曾是上海著名的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却因为一场事故,所有家当都随着运输船沉没,家中因此变得一贫如洗。

在他的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一餐。而且这一餐也都是些不饱肚子的汤水,因此曹德旺小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

曹德旺直到9岁前,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直到9岁那年,哪怕家中贫穷至此,曹德旺的父母依然决定要让孩子去读书。这个时候,才找到县里的先生取了“曹德旺”这个名字,寓意德行端正,兴旺发达。

但这个名字在当时,显然并未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好运。仅仅读了5年书,曹德旺就因为家境太过艰难,只能辍学回家放牛。但他并未失去对学习的热爱,甚至花了1年的时间攒够8毛钱,去买一本字典。

辍学后的曹德旺跟着父亲做生意,他倒过烟丝、卖过水果、种过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这些经历让他尝遍了人情冷暖,但也让他锻炼出了强大的意志力。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到1975年的时候,他已经靠这些天南地北的小生意拥有了5万元的资产。

1976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高山异形玻璃厂担任采购员。到1983年,这家工厂逐渐亏损,曹德旺思虑良久,拿着自己攒下的钱承包了这家工厂,短短一年内,就让这家乡镇工厂获得了盈利,也成为了玻璃厂的厂长。

1984年,曹德旺陪着母亲去往武夷山。因为要登山,所以曹德旺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结果同行的司机却提醒曹德旺:“可小心点!别让拐杖把车门玻璃碰破了,这玻璃要好几千块钱呢!”

曹德旺自己就是水表玻璃厂的厂长,他对玻璃的造价很清楚,因此觉得很奇怪,怎么 汽车 玻璃这么贵?

其实,当时 汽车 玻璃是属于被日本垄断的行业,日本公司也因此强行把 汽车 玻璃的定价提到了两三千美金一片。曹德旺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就是商机。他当即立下志愿: 要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 汽车 玻璃。

从武夷山回去之后,他立即开始在玻璃厂试水生产 汽车 玻璃。当时,曹德旺虽然已经可以称作是国内的“水表玻璃大王”,但想要生产 汽车 玻璃,设备和技术都远远不够。

但曹德旺没有放弃,他甚至来到车间,亲自俯身探进热度尚高的炉体中调试温度。为了突破日本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曹德旺省吃俭用,从芬兰引进先进设备,又在全国网罗人才,只为制造出一块属于中国人的玻璃。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曹德旺终于研制出了 汽车 专用玻璃。1985年,曹德旺的 汽车 玻璃投产,顿时供不应求,为他赚到了70万元;1987年,曹德旺联合股东集资成立了公司,产出了上万种规格的产品,彻底结束了中国 汽车 玻璃依赖进口的 历史 。

40年风雨无阻,曹德旺从一无所有到行业顶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曹德旺同一时代的许多企业家,都将产业布局到了许多其他的领域,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几乎每个商业大佬都想从这个暴利的行业中分一杯羹。

而曹德旺却是最痛恨房地产的企业家,因为他觉得,房地产的高利润让许多企业家不务正业跑去炒房,严重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

曹德旺还说:“房价越高越有人炒,最后房地产商赚了钱,银行也赚了钱,只剩下老百姓买不起房。”因此,他的玻璃企业绝不涉及房地产行业,40年如一日,只做玻璃。

对于企业家的原则,曹德旺认为, 企业家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些企业家做慈善,是为了给企业形象锦上添花,而曹德旺做慈善,是真的跟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如果企业家没有责任感,那充其量只是个富豪。”

如今,曹德旺身家150亿元,在中国百富榜上排名将近300名, 而他多年来捐出去的钱,竟然有足足110亿元。 足以见得曹德旺作为一名商界领袖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回报 社会 ,造福人民, 是真正的做到以家国为重的良心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