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给的期权有什么用
公司给的期权有什么用?股份期权又称虚拟股票计划,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将公司所有权转化为若干虚拟股份,然后根据特定的契约条件,赋予企业经营者或劳动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某个约定的价格**一定份额的股权(虚拟股份)的权利。
公司期权有以下几种特点:
1、一般是未上市公司发行弃权激励。而且是公司有上市潜力和上市预期
2、股份期权是一种未来经济收益,并且不确定。假设公司没能上市,依然可以根据期权价格买入相应股票,但是不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但是可以私下转让。
3、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其禁售期不得低于2年。禁售期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激励对象可解锁(转让、出售)的股票数量。解锁期不得低于3年,在解锁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解锁办法
4、期权一开始不产生任何交易,只是未来的一个意向协议。你可以选择**或者放弃行权。到期后你需要现金**,公司出让一定的股份。
这是股票期权的另一种变通**,随着大量未上市民营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在人力资源证券化过程中,股份期权可依法转换成股票期权,特别适用于解决民营企业及其他未上市公司面临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激励问题。
期权也是有陷阱的
期权陷阱一:你到底拿了多少期权?
1、经常听到创业公司的朋友跟我说,老板给了20万的期权,老板给了50万的期权。我就问他,是价值20万美元的期权,还是20万股的期权?占公司股本多少?很少有人能就此说清楚。
2、我们通过一个小案例来解读中概股。某B轮公司当前估值1亿美金,分成了1亿股,每股价值1美金。公司的期权池占总股本的15%,也就是1500万股期权,每股期权的价值也是1美金。公司确定的B轮行权价是5毛美金。(随着融资轮次的增加,公司的估值会上升,行权价也会上升,C轮的行权价可能就变成1.5美元了)按照市场正常估价,公司希望在C轮能达到3亿美金的估值。如果上市,参照同类公司,预期市值在15亿美金。(大家一定要看清这些数字的关系)
3、那我们来看看所谓的20万期权会有多少种解读。第一种叫20万股期权,那么是多少股就是多少股,歧义最小;第二种叫价值20万美元的期权,这里歧义就大了,这可以是B轮估价20万美元的期权,那么就是20万股,和第一种一样。也可以是C轮估价20万美元的期权,那么就是6.7万股。还可以是上市之后价值20万美元的期权,那可就惨了,你其实被授予的期权只有区区的1.3万股。
4、上述的股数也好,估值也好,行权价也好,是大家最容易被忽悠的地方。其实最简单的期权价值衡量,你只需要知道公司当前估值多少,你的期权占股份比例就可以了,两下一乘,就是你期权的当前价值。未来价值就看看上市预期市值多少,中间稀释的比例如何,你也可以大致知道如果公司上市,你能收益多少。用上面的案例说明,你被授予20万股期权,占公司总股本的0.2%,当前价值20万美元。若干年后上市,公司市值15亿美金,在融资过程中你的0.2%被稀释了3倍,变成了0.067%,那么上市之后的期权价值就是100万美元,减去你的行权成本10万,实际收益就是90万美元。当然还要很悲催地被扣掉不少税。
5、上述计算是一个最简约的版本。公司在融资和上市过程中会有N多复杂的股本分拆、稀释、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等变化,是一个极端繁复的财务和数字游戏。但大致的思路就是这样。
应对策略
在加入创业公司前把这些问题尽量问清楚,丁是丁,卯是卯。当然有些信息属于公司机密,是不太方便直白地透露的,但你可以通过一些基本信息,如你的每股期权价值、授予股数、行权价、公司大致估值等,来推算你手中的期权大致值多少钱。不愿意把上述信息交待清楚的公司都有极大的忽悠嫌疑,你可以慎重考虑是否要和这样的公司合作。
期权陷阱二:中途退出就拿不到的期权
1、无数同学辛辛苦苦地在创业公司干了若干年,在公司临近爆发的前夕被一脚踢开,因为之前没有和公司沟通清楚,所有的期权付之流水。这是极其悲催的事情。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当中的期权运作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2、通常是三种退出机制,一种你中途离开,已经成熟的部分你可以行权价**,从期权变成股权,全部带走,等待未来变现,这种是比较仗义的;第二种是部分带走,具体比例可以事先约定,也可以到时和公司商量,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后一种是只要你中途退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所有期权立刻作废,这种可能是创业公司当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不靠谱的一种。
3、创业公司的期权是一种长效激励机制。中途离场的同学应该享受的是他之前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所以我们说已经成熟的部分是有权行权带走的。但公司后面的增长主要是靠留守者和后来者***同的努力达成的,如果先期离开者要霸占这部分收益,也是不公平的。而且,如果中途不断有人离开,并且将期权全部带走,无疑会造成期权池的枯竭,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部分行权是一种可行的**。
4、当然,如果在股票市场中途退场而所有期权作废,也非常不公道,你无疑在否认早期创业员工的所有努力和心血。最可怕的是,这会造成激励的完全失效和博弈关系的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完全可以耍无赖,在吸引人才加盟的时候承诺大量的期权,而一旦不如意,就一脚踢开,期权等于一张白纸,员工一点保障感都没有,你又如何能够保证同舟***济的创业文化呢?又有谁肯为你卖命呢?
5、非常遗憾的是,上述情形是非常普遍的。老板一方面有意隐藏这种意图,而员工对此关注的也不多。因为对于加盟上市公司来说,期权变现的可能性较低,时间周期较长,很多人并没太把这个当回事。但我们还是建议候选人在选择Offer的时候,如果有期权,要问清楚,一方面你可以通过这点来判断公司的诚意和靠谱程度,另一方面,万一哪天真能套现呢?你可能会损失了一大笔收入,到时可就悔之晚矣了。
应对策略
还是要问清楚,不要留灰色地带。大家的初心也许都是希望和一家创业公司走下去,一起走到胜利的彼岸。但万一中间有所变故呢?可能是你变心,也可能是老板变心。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数载的努力最后变成一张废纸吧。
期权陷阱三:是口头承诺,还是书面确认
1、见过太多的口头承诺,而没有兑现的期权。在大利大益面前,人品并不可靠,也不符合商业环境的契约精神。
2、A轮之前的公司因为还在摸索阶段,股权结构很多并没有完全确定,而且由于建立完整的期权池和分配方案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几张纸的期权和代持协议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理的。
3、B轮之后的公司就需要有完整的期权规划了,各种财务安排、股权安排、法务咨询、分配方案、授予流程、书面协议等,都要建立健全。在此阶段还采取口头承诺,或一张纸签字了事的,都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公司不值得信任。
4、期权的授予是一个严肃的法律流程。我见到的比较正规的授予场景,是分别有创始人、律师和人力资源高管在场,然后一一把被授予员工请进来,创始人简单描绘公司愿景和未来发展,律师或HR解读协议中的核心条款,然后由创始人和员工分别签字,交换协议,完成整个流程。记住,那是一沓法律文件,不是一张纸。
5、期权的授予如果涉及的员工比较多,很多公司会安排一次隆重的仪式,各种宣讲,各种恳谈。这无疑是强化企业文化,建立深度认同,激发正能量的非常好的举措。
应对策略
看看手头是否有期权协议吧,如果有,数数它的页数,看看当中的内容。你要么会感知到其中的厚重,要么你可能会爆粗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