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中小型民营 财务管理 现状和问题 措施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已呈现出快速、蓬勃发展的态势,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明显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5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5%增长到65%左右,六年中,民营投资总量以每年近三成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一个企业如果财务管理混乱,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丧失盈利能力,不管规模多大都会破产。何况中小型民营企业本来先天不足,资金缺乏,融资较难,更应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以下就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谈点个人见解。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

1、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虽然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大多是以营销或技术起家的,是营销或技术上的行家,财务管理上则是外行,许多老板认为:“只要产品购销两旺,就有效益”;“只要把好钱袋子,肉烂在锅里,一时算不清没关系”。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创办之初是由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的。这些人多数是“半路出家”,素质不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有的民企虽招聘过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会计,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是家族性企业,任人唯亲现象十分突出,家族成员认为与企业有特殊关系,以“自己人”自居,其他人都是“外人”,有一种排外心理,外来会计人员则没有归属感,上下沟通受阻,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难于融入家族圈内,抱负得不到施展,只好走为上策。这样,出现了优秀会计人才在家族性企业留不住的“怪”现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不清。

3、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普遍失真。许多企业存在随意简化会计手续、滥用会计科目;账外设账,会计结算体外循环的问题;产品成本核算不规范,有的甚至以估算的利润倒轧计算产品成本,企业账面存货与实际存货不符,存货成本无法正确核算;有的设立两本账,有的则是一本糊涂账。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违反财经法规,偷税漏税,隐瞒收入、利润等情况,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

4、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多。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或虽然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只是将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章不循,形同虚设。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为了减少人员开支,许多民营企业不按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执行,出纳人员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采购人员兼仓库保管员,仓库保管人员兼材料会计的情况时有发生。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分工,对经济活动缺乏适当的监控,漏洞很多,管理失控。

5、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落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一般由老板说了算,资金管理高度集中。很多民企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缺少资金使用计划。特别是在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不作市场调查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新项目见效慢,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财务管理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很多民营企业管理粗放,成本控制水平落后,多数民企只注重用减少浪费、压缩费用等措施减少成本,而忽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控制成本;只注重在过程损耗中进行成本控制,而忽视产品的设计成本、采购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大部分民企会计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经验,成本核算不细,给经营决策带来困难。6、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缺乏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中除了税务部门对民营企业实行了税收征管外,财政、审计、工商、统计等部门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到位,政府监督的缺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相互不通信息,导致民营企业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加强其财务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意识,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单位负责人不能认为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仅是一种手续,对其内容不负责任,而是要真正认识到《会计法》赋予自己的会计责任,高度重视会计工作,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因此,单位负责人应做到:(1)学点财务会计知识,不能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或“不知情”为借口来推卸发生的违规、虚假等会计行为的法律责任;(2)支持和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3)依法任用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法保障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促进会计队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4)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5)在财务管理的重要岗位上,应改变“放心的人”的陈旧观念,让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熟练的人担任会计工作。

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是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会计法》要求,企业新聘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严禁不合格者上岗;(2)对于已聘的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企业会计工作;(3)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推广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会计信息化,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要求。加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建设,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而且有效规范了会计核算,有效克服了手工操作失误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等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并真正按制度执行;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5、加强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政府应积极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进一步拓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让效益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不再困难。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应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定期进行存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完善销售责任制,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严格控制呆死账。应加强成本控制,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通过预算和考核,落实企业成本目标和责任;拓展成本考核范围,不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责任成本、质量成本。

6、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监管。政府和社会应建立民营企业咨询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投资评价、制度建设等咨询服务。为了提高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质量,执法部门必须建立责任人追究制,加大对民营企业不法会计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让责任人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高昂成本,才能制止会计造假行为的泛滥,让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规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