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古时候称什么
律师古时候称讼师。
讼师是指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古时候的律师就被称作讼师。讼师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当时他们被称为“状师”或“讼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讼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讼师这一职业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其最早的作用时为士大夫阶层提供诉讼代理服务,但这个代理停留在字面意思,也就是只有代人出庭,而没有代人辩护的权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大环境下,在成文法颁布以后,能言善辩之人成为可以代人辩护、为他人在法的层面争取利益的职业人士。
讼师的起源
讼师是中国传统法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现象,讼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民事代理制度。然而,正式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讼师活动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而遭到封杀,直至秦代,讼师几乎销声匿迹。
汉代经学与律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民间的观念,为助讼职业的出现营造了氛围,也为之后讼师在礼与法间的姻缘奠定了基础。到了元代,随着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讼师职业面临着分解的压力。
到了明清时期,尽管专制集权日益增强,但讼师职业并未因此而消失。在清末民初,由于政治局势和法律制度的变革,讼师逐渐向律师的角色转化,成为了现代法律职业的先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