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产党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产党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毛泽东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政治”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与国家相伴而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及活动的形式和范围。
来源
政治一词的本义,在中国和西方有所不同。在西方,“政治”源于古希腊语的“城邦”城市国家一词,政治学即国家学。
在中国古代,“政治”通常称为“政”或“治”,主要指布政治事,“治者理也”“劳心者治人。这就是说,政治的活动方式是“治”,“治”的对象是“人”,“治人”的目的是使之安定、有秩序、服从管理。“在君为政,在民为事”“政者事也”。
为政、从政、执政即行使权力、治理国家。“政”又称为“刑政”,主要指一种统治手段。中国古代的政体一词虽也涉及制度,但主要是指统治方略。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所说的政治,主要指治国之道。
政治包涵两层含义:
政指的是政府;治指的是治理。“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政治党派团体,等等方面。“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政治机构。
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法律、行政等方面。政是硬件,治是软件。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
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
基本定义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
特征表现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
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