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的解释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的解释是什么

诗词名称:《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的详细介绍:

一、《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的全文点此查看《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的详细内容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

“美哉!始基之矣,

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_》、《卫》,曰:

“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

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

“美哉!思而不惧,

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

曰:“美哉!

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

曰:“美哉,

泱泱乎!大风也哉!

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

曰:“美哉,

荡乎!乐而不淫,

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

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

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

曰:“美哉,

__乎!大而婉,

险而易行,以德辅此,

则明主也!”为之歌《唐》,

曰:“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

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

谁能若是?”为.之歌《陈》,

曰:“国无主,

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

“美哉!思而不贰,

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

曰:“广哉!

熙熙乎!曲而有直体,

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

曰:“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迩而不逼,远而不携;

迁而不淫,复而不厌;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用而不匮,广而不宣;

施而不费,取而不贪;

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

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见舞《象_》、《南龠》者,

曰:“美哉,

犹有憾!”见舞《大武》者,

曰:“美哉,

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见舞《韶_》者,曰:

“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

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

曰:“美哉!

勤而不德。非禹,

其谁能修之!”见舞《韶_》者“,

曰:“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

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

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二、赏析

《季札观周乐》是《左传》中一篇特别的文章,它包含了许多文学批评的因素。季札虽然是对周乐发表评论,其实也就是评论《诗》,因为当时《诗》是入乐的。马瑞辰说:“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左传:吴季札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_召南,并及于十二国。若非入乐,则十四国之诗,不得统之以周乐也”①虽然,脱离了音乐的诗或许少了感发作用,而周乐中的舞已不能再现,但毕竟季札评论的周乐,其文字主体还能在《诗经》中看到。所以我们可以从《季札观周乐》中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些特点。

文学与政教中国的文学一开始就很重视同政教的关系,这在文学没取得独立地位,获得自觉发展的早期,更是如此。《诗经》最先并非作为纯文学作品出现,相反的,它有具体实际的使用场合。比如“春秋时政治、外交场合公卿大夫‘赋诗言志’颇为盛行,赋诗者借用现成诗句断章取义,暗示自己的情志。公卿大夫交谈,也常引用某些诗句”。②并且,诗的采集,是有意识为政教服务的。“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③“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④文学既然重视其社会功用,文学批评自然也强调政治教化。这集中体现在《论语》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⑤从季札对周乐的评论看,他正是把音乐(文学)和政教结合起来了。他认为政治的治乱会对音乐(文学)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音乐(文学)去“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因为政治的治乱会影响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会反映到音乐(文学)中来。所以季札能从《周南》、《召南》中听出“勤而不怨”,《邶》、《_》、《卫》中听出“忧而不困”。音乐(文学)对政治也有反作用。可以“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可以“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当然不好的音乐(文学)也会加速政治的败坏,所以孔子要放郑声,季札也从《郑》中听出“其细也甚,民弗堪也”,认为“是其先亡乎?”但必须指出并不是真的有所谓亡国之音,而是靡靡之音助长了荒淫享乐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得政治败坏,以致亡国。有人片面地夸大了音乐(文学)对政治的反作用,认为音乐(文学)可以亡国,从而把对音乐(文学)的评论引入到神秘主义。

文学的中和之美孔子论诗,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季札论诗,和孔子非常接近,注重文学的中和之美。他称《周南》、《召南》“勤而不怨”,《邶》、《_》、《卫》“忧而不困”,《豳》“乐而不淫”,《魏》“大而婉,险而易行”,《小雅》“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大雅》“曲而有直体”。更突出的表现是他对《颂》的评论:“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竟用了14个词来形容。发出的感叹是“至矣哉”,因为“五声和,八音平,节有度,守有序”,所以是“盛德之所同”。可见季札对中和美的推崇确实到了极至。所谓中和美,正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美学上的反映。孔子认识到任何事不及或过度了都不好,事物发展到极盛就会衰落,所以他就“允执厥中”。在个人感情上也不能大喜大悲。龚自珍的“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就不合孔子的中庸标准。《世说新语》雅量门谢安听到“淝水之战”晋军胜利的消息,强制欣喜之情,以致折断屐齿⑥。顾雍丧子,心中很悲痛,可他强自克制,说:“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⑦体现在文学批评中,就是推崇抑制过于强烈的感情,以合于礼,要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对古典诗歌含蓄委婉风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要抑制感情,所以往往是一唱三叹,而不是发露无余。文学的意境也因此深长有味,颇耐咀嚼。但这也是中国没有产生象古希腊那样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印象式的文学批评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缺乏系统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往往是一鳞片爪即兴感悟式的文字。大量的诗话词话即属此种,而比较有系统的如《文心雕龙》《原诗》反倒是异类。像叶嘉莹先生所说,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是为利根人设的,西方的文学批评却是照顾钝根人。这样说起来,反倒是中国的文学批评形式似乎更为高明。如像司空图的《诗品》简直就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陆机的《文赋》也是精致的美文。不过,这种印象式的文学批评也有其弊端。因为利根人毕竟是少数,作者写的虽然是深造有得之见,而读者往往嗔目不知所云。比如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虽然是公认的杰作,不过对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何为“隔”与“不隔”也是聚讼纷纷。一方面虽然是读者的局限,如前所述,利根人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也在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明确,以及表述的歧义性。而确实也有一些空疏的诗话词话,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象禅宗里的一些公案,一些和尚自称悟了,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但究竟悟没悟,天才知道。因为已经没有了可评判的标准。撇开这种批评方式的好坏不谈,只看它的根源,是肇端于先秦的。《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从前两则可见到对文学的批评相当灵活,特别是用到了联想。就象王国维摘取三句词来概括治学三境界,这也是印象式的批评。虽然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这不同于张惠言硬指作者必有此用心那么死板。第三则和季札的评论很相似。季札是这样评论的:“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_》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矣。’”《大武》是周武王的舞蹈,季札在赞美中有讽刺,即孔子所谓:“尽美矣,未尽善也。”《韶_》是舜的舞蹈,季札的赞美也无以复加,即孔子所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这里,季札的评论既是印象的批评,也是形象的批评。因为孔子和季札的观点立场和评论方式相近,所以我举《论语》来对照说明这篇文章的批评方式。

举例再举几个季札评论周乐的例子:“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为之歌《魏》。曰:‘美哉,__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都既是印象的批评,也是形象的批评。借着联想的翅膀,凭着通感,自然人事无所不及。

注释①毛诗传笺通释卷一:诗入乐说②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③孔丛子巡狩篇④汉书食货志⑤历代文论选⑥⑦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三、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四、注解

吴公子札:即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

周乐:周王室的音乐舞蹈。

工:乐工。

《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种。以下提到的都是国风中各国的诗歌。

始基之:开始奠定了基础。

勤:劳,勤劳。

怨:怨恨。

邶: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南。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乡市南。

卫: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淇县。

康叔:周公的弟弟,卫国开国君主。

武公:康叔的九世孙。

《王》:即《王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乐歌。

郑: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

泱泱:宏大的样子。

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

大公:太公,指国开国国君吕尚,即姜太公。

豳:西周公刘时的旧都,在今陕西彬县东北。

荡:博大的样子。

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

夏:西周王跷一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正声,雅声。

魏: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芮县北。轻飘浮动的样子。

险: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

唐:在今山西太原。晋国开国国君叔虞初封于唐。

陶唐氏:指帝尧。晋国是陶唐氏旧地。

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

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

郐:在今河南郑州南,被郑国消灭。

讥:批评。

《小雅》:指《诗·小雅》中的诗歌。

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大雅》:指《诗·大雅》中的诗歌。

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

倨:傲慢。同“逼”,侵逼。

携:游离。

荒:过度。安守。

底:停顿,停滞。

五声:指宫、商、角、微、羽。

和:和谐。

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

节:节拍。

度:尺度。

守有序: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舞名,武舞。舞名,文舞。

《大武》:周武王的乐舞。商汤的乐舞。

惭德:遗憾,缺憾。

《大夏》:夏禹的乐舞。

不德:不自夸有功。

修:作。虞舜的乐舞。

帱:覆盖。

蔑:无,没有。

五、译文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_》、《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__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札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乐工为他歌唱们《邶风》、《庸风》和《卫风》。季札说:“美好啊,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却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个样子,这大概是《卫风》吧!”乐工为他歌唱《王风》。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郑风》。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他歌唱《齐风》。季札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限量啊!”乐工为他歌唱《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秦风》。季札说:“这乐歌就叫做正声。能作正声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极点,大概是周室故地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魏风》。季札说:“美好啊,轻飘浮动!粗扩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加上德行的辅助,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为他歌唱《唐风》。季札说:“思虑深远啊!大概是帝尧的后代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郐风》以下的乐歌,季札就不作评论了。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乐工为季札歌唱《小雅》。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而没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乐歌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乐工为他歌唱《大雅》。季札说:“广阔啊!乐工为他歌唱《颂》。季札说:“好到极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收取而不贪求,安守而不停滞,流行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有法度,乐器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大行的人***有的品格啊!”

见舞《象_》、《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_》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_》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季札看见跳《象箫》和《南龠》两种乐舞后说:“美好啊,但还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陬》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不足之处,做圣人实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作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陬箫》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赏达到止境了!如果还有其它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