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一

李镇西老师在《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中给出了“教育可不可以要惩罚? ”的建议,读完后我略有小感。

近几年,媒体时不时曝出几个缺乏师德的老师,引得社会一片哗然,对教师也开始各种“指责、规范”,搞的老师连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惩罚手段都不敢实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学生放松要求。

那么,教育到底可不可以要惩罚呢?

书中,李老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作为社会人,不遵守起码的公***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

答案是肯定的,教育需要一定的惩罚。

我面对一群一年级的孩子们时,尤其肯定规则对班级的重要性,这也是符合6、7岁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轨迹――建立自己有秩序的世界。所以,再过去半年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们讨论了什么是“规则”,得出规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而不是约束的我们的结论,就好比有了交通规则道路才能更加畅通。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制订了三条课堂规则,其中有一条“上课说小话老师提醒还不改正的,超过三次,把当天学的内容抄写三遍,放学前完不成继续写”。

班级有了新规则,就会有学生来试探底线,这时候就要拿出当时说好的规则来惩戒了。

第一次是王炜琦,当我放学前去收他的抄写时,他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我告诉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会在旁边陪着你直到你抄写完。于是,他的第一遍抄写是伴着豆大的泪珠完成的,还时不时看向我希望免掉惩罚,但我没有松口。他看出我的坚定就收敛情绪开始抄写第二遍,我夸奖他抄写的很认真,他抿着嘴偷笑,心情愉悦的完成了第三次抄写。任务完成还主动拿出《小学语文》花了六七分钟就完成了本课练习。我问他写这么快认真思考了吗?他露出得意的表情夸张地对我说:“老师,我都抄了三遍了,课文都记在我脑子里了,肯定对,不信你检查看看!”

第二天,王炜琦上课状况果然有所改变,还会提醒旁边的人不要说话,他对大家讲:我真的放学没走抄完了三遍。

还有最欣慰的一次是郭重言,那是他第二次被留下抄课文,但是我忘记收抄写了。当大家都放学站队了,他背着书包又回到了教室,我问他怎么不去站队?他说:老师你忘了我今天说话被罚抄课文了,我本来想跟着队伍出去的,但是想想这样做不对,你不是说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任吗,我还是抄完再回家吧。我听完心里着实感动了一把。

这些让我都更加肯定教育需要惩罚,而且错在哪里就“罚”那里,老师不要过多的指责,开导过后保持坚定的态度,这样学生会更深刻和真诚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