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案件需要情景还原要解释吗
需要。
首先,司法案件情景的构建是基于客观事实,应从参与人多个角度进行推演。在一些复杂案件中,牵涉到价值判断、法律适用难题时,司法人员不仅应当关注法律真相,而且应对案件发生的各种背景进行全面客观关注和评价,建立起符合具体案件情况的司法案件的情景。也即,案件推演不再沿着单一的时间主线演进,不仅包含时间、地点、主体、行为、后果等简要事实要素,还包括行为人行为性质、动机、目的、情理、影响等,要根据这些情节建立更加立体的案件发生情境。在云南丽江唐雪反杀案中,检察机关认定唐雪在特定的情景中,实施反杀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就是对案件发生的背景、情节、动机等进行了充分阐述论证,得出妥当结论。如果仅仅依据造成的死亡后果进行判断,无疑是司法机械主义。案件情境的建立,对于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案件的认定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司法案件的情景,意在提醒我们,对有罪的案件事实予以关注的同时,对那些可能导致无罪、罪轻的细节、要素等,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进行法律上充分的论证,确保案件具有更多评判维度。
其次,司法案件情景的构建主体是司法人员,服务于正义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司法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在案证据建构起案件图景,内心形成清晰明确的案件脉络。对于整体或者部分案件事实不清晰,难以形成内心确信时,需要进行格外关注,通过补充侦查等多种法律技术手段解决。此外,要完成案件情景的建立,需要司法人员拓宽多学科知识视野。如果不具备跨学科知识,以及对社会现象保持开放性的认知态度,可能对很多犯罪现象的发生背景、原因无法进行有效的认知判断。司法人员要到案件情境中推演论证,不仅提高了在思考上的“投入”成本,而且需要严格恪守中立义务,避免感性因素不当影响司法办案。
最后,对于案件事实已然呈现,解读案件事实要素是司法案件情景构建的关键一步。在案件事实基础上,进行法律“解读”中,所选择的对象,要对还原行为发生的动机、目的、情由、环境、过程等行为人内在与外在的层面,进行全面合理的陈述、还原。要防止在其中仅仅截取行为发生的几个简单要素(时间、地点、主体及其行为、后果等),得出法律事实的结果。如果根据这些简单的要素进行判断,那么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无一例外地会得出有罪的结论。对于刑事热点案件,对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要求司法人员进行充分的释法说理。这方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张扣扣故意杀人、毁坏财物案中,检察机关的一审、二审的公诉意见就是很好的例证,对诸多情节进行了事实及证据的充分回应,使得案件发生的相关情景得以全面如实还原,为依法公正裁决本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件情景概念的提出着眼于司法人员专业认知能力的提高,意在提示司法人员避免单一的线性思维模式,防止思维认识的过度自信乃至狭隘和偏执。司法人员不应仅仅注意纯粹的证据学、部门法学等的学习,在逻辑学、价值学等也应有相当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