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形成的历史线索及其相关资料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形成的历史线索及其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中 “牛郎织女” 的传说是最有名的,流传数千年至今不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而它作为一个人们很熟知的典故,在诗文中引用非常广泛,其引用的意义随着诗文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她们的名称,在诗文变换也很复杂,据鄙人正在编著的《康氏典故辞典》中 “牛郎织女” 这一卷里所搜集的其各种变称,现不妨列举如下:
“牛郎” 其名在诗文中引用,由于他长年与织女分隔过着孤身独居的生活,故常用来比喻远离妻子长年孤身独居的男子,又由于牛郎是织女心爱的夫婿,加之二人长年分居他是织女朝思暮想的人,故也用来比喻女子思念的心仪男子。初称 “牵牛”,昵称为 “牵牛郎”,省称为 “牛郎”、“牵郎”。因他是银河旁之一星宿名,故称 “牵牛星”、“牛郎星”、“星郎”,省称为 “牛星”、“牛”,因他居住在银河西头,故称 “河西客”;因他是天上驾牛车的,故称 “牵牛夫”、“牛哥”、“牛子”、“神夫”;牵牛星与银河旁之 “河鼓星” 相距不远,因而人们不察遂混二为一,称之为 “河鼓”,而 “河鼓” 又变称为 “河皷”、“何鼓”、“荷鼓”,音转变称为 “河姑”、“黄姑”;由于 “荷鼓” 之 “荷” 者,负荷也,即指用扁担挑的意思,因而 “荷鼓” 又称作 “担鼓”,而 “担鼓” 又变成 “檐鼓”,民间直称 “扁担星”;又称之为 “天鼓”、“天关”、“三武”,正名 “略”。
? “织女” 其名诗文中引用,由于她长年远离牛郎孤身独居,多用来比喻远离丈夫孤身独居的女子;由于她美丽多情,故也用来比喻多情美貌的女子;由于她善织纴是天上主织纴丝帛的仙女,因而常用来比喻人间善于织纫并有织纴绝技的织女。其名称因《史记/天官书》上有 “织女,天女孙也” 一语,常称之为 “天孙”、“天女”、“天孙之女”、“天女孙”、“天帝孙”、“帝孙”、“天孙织女”、“帝子天孙”,因她是天帝之女,故又称之为 “天帝子”、“帝子 (古时女子亦称子,见《正字通》)”、“帝子灵”,因她住在银河东头,故称之为 “河东美人”,又称 “阿母”、“天母”,她是天上主管织纫丝帛的仙女,因而又称之为 “织女星”、“织妇”、“七襄人”、“天上弄机人”,省称作 “女星”、“织星”,又称之为 “天梭星”;又称为 “婺女星”,省称作 “婺女”,因又称 “星婺”、“宝婺”;因她七夕渡银河会牛郎,故又称为 “渡河妇”,又称 “天姬”、“星姬”、“天媛”、“灵媛”、“仙媛”、“星媛”、“星娥”、“云娥”、“天妃”、“星妃”、“灵妃”、“女宿”,正名 “收阴”。
? 二人并称为 “牛郎织女” 或 “牵牛织女”、“婺女牵牛”,省称为 “牛女” 或 “女牛”、“织牵”、“织牛”,因她们二人为天上的神灵夫妻,故称 “灵匹” 或 “灵配”,因二人住在银河两岸,故又称 “汉匹”,汉者,银汉丶云汉的省略,即银河的别称;又称为 “天孙河鼓”、“黄姑阿母”、“黄姑织女”、“河鼓织女”、“牛星织女”、“牛星女宿”、“女牛星”、“双星”、“双仙”、“二星”、“二神”、“二灵”;二人七夕渡银河相会,故又称作 “渡河星”;因她们二人长年被银河阻隔而分居银河两旁,故称之为 “河星”、“疏星”、“虚星”、“星孤”、“河灵”。诗文中引用这些,常用来比喻人间佳偶,由于二人多离少见,故多用来比喻人间长时离别之夫妇。
?
“牛郎织女” 这个传说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代人不断加工润色遂渐形成的。据我平时阅读所接触的诸资料,摸索出了其形成的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对它历来所增添的内容可谓一目了然,现不妨将所集之资料,整理如下:
? 牛郎,最早称 “牵牛”,而 “牵牛织女” 二星之名最早见载于约成书于春秋孔子时期的《诗经》。
?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中的汉,指云汉、天汉,即指天河、银河;“七襄”,指织女织布;报章:指织出的花纹锦缎;服箱:指驾车。
这首诗里交待了织女是天上织布的女子,牵牛是天上驾车的神夫。这几句诗直译为:天上有道光亮的银河,银河旁边有颗织女星,星中有个织女,成天地伏在织布机上织布,可是织不出布来。银河的那头有颗牵牛星,星中有个人叫牵牛,也不去干他驾车的活。
《诗经》中这几诗句有一个意未言明的地方,即:织女织不出布,牵牛不去驾车。二人都无心本职工作,这是因为什么?后人根据《诗经》中这未曾言明的事,附会此说便热闹非凡了,多认为牛、女二人爱情被阻所致。为圆此说,于是 “牛女相恋”、“阻隔银河”、“七夕相见”、“鹊桥” 等新内容的故事便相继而产生了。
? 牛女相恋意思的出现,现存最早的资料,当推约成于西汉初期的《古诗十九首》诗,由此可见牛女相恋之事在秦汉之际就开始在流传。
? 《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诗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段诗意直译出来是:牵牛被隔在遥远的银河那边,河这边的织女用她那细白的双手成天地伏在织布机上织布,可是织不出布来,因心中的相思挠得她泪流如雨。银河本来又清又浅,相隔没有多远,然而正是这一水之隔,使她们只能脉脉地遥望而不能相会。
《古诗十九首》这一诗就这样将《诗经》中未曾言明的事做了解释。
? 但 《古诗十九首》中这一诗只将《诗经》中未曾说清楚的事作个简单地解释,其它的内容看不到,比如牛女二人不可能长期阻隔着的,她们二人总有相见的时候,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人们的希望和寄托。然而她们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又不可能天天沉浸在爱恋之中怠误了工作,于 “七夕相会” 之事便由然而生。
“七夕相会” 之事似乎在汉代就已开始在流传,成熟于魏晋时期。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引《时序记》:“七夕,织女渡河诣牵牛所,其说肇于汉武帝。”可见,“七夕” 之说形成于西汉早期。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后汉?应邵《风俗通议》:“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三国?魏?曹植《九咏》诗:“乘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见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七引)。汉渚,指银河;会有期:指二星相会有指定的日期。曹植这重意思,在《文选/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句后唐?李善注引《九咏》诗注语,把 “会有期” 说得更具体明白,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晋?傅玄《拟天问》:“七月七日,牵牛织女,时会天河”(见《全晋文》),傅氏将前人之说进一步完善并加强了这个说法。据以上记载,所以南朝?宋?谢惠连在《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中说 “云汉 (银河的别称) 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正因为牛女每年只能在七夕这天相见一次,每次相见都激动得热泪奔流,第二天一早二人又难舍难分在万般无奈痛苦分离的时候又是泪流如注,这样她们的泪水每年在七夕时和七夕后总是要洒向人间的。这样七夕及七夕过后天上总要下或大或小的雨水,就是牛女二人分别时洒向人间的泪水,故称 “洒泪雨”,又因为牛郎是驾车的,她们相见时又都是乘车而来乘车而回,故又称 “洗车雨”。《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卷一七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七月六日有雨,谓之洗车雨,七日雨则云洒泪雨。” 徐淦生《梦断红楼月半残?曹雪芹的一生》第三章:“七月初七,天上牛郎会织女,一年一度雀集为桥,夫妻相见,怎么不抱头痛哭呢?牛郎织女的眼泪落到人间,便是淅淅沥沥的霏霏淫雨”。
另外,“七夕相会” 之说,六朝时流传成武丁赴织女婚宴之传闻,云织女七月七日嫁牵牛事出成武丁口,为广异闻,不妨录于此。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入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 弟曰:‘织女何事渡河? 兄何时当还? ’ 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日,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 牛女二人长年被一道银河阻隔,二人七夕相会,又是怎样通过银河呢?人们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于是 “乌鹊填桥” 的故事在人们联想之中产生了。唐?白居易《六帖》卷九引西汉初的《淮南子》:“乌鹊成桥而渡织女。” 此说亦见后汉人的《风俗通》,唐?韩鄂《岁华记丽》引后汉?应邵《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罗愿《尔雅翼》卷一三:“涉秋七夕,(鹊) 首无故皆髦,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可见鹊桥之说亦在汉代初就开始在流传。
综上所述,可见 “牛郎织女” 故事最早雏形、隐隐约约出现在《诗经》中,秦汉至魏晋人为圆《诗经》中隐约其辞,造出了 “牛女相恋”、“七夕相会”、“乌鹊架桥” 等新故事新内容。
? 但故事到此并未休止,后来的人又想牛女二人爱情是什么原因造成被阻?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 在魏晋以后形成两种说法加以解释。
? 一种说法是:织女嫁与牵牛后因贪爱而怠误了织布之事,震怒了天帝,因将她俩隔开,此说出于六朝人之手。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 (女儿) 也,年年织杼劳苦,织成云锦天裳,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渡河一会。” 又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 另一种说法是:牵牛娶织女时向天帝借钱二万作为聘礼,可是久借不还震怒了天帝,这个记载出于《旧纬书》。
? 《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旧纬书》有语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营建宫室的苦役)也。言虽不经,亦足为怪。”
? 这个传说诗文中被广泛引用,如清?钱谦益《以二十千为城北公称寿》诗:“天孙自有天钱使,不比牵牛只欠钱”。又清?王初桐《洞仙歌》词:“聘钱谁借?让迢迢河鼓,彩凤随鸦漾南浦。” 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六集卷二:“阮修婚费,敛自名流;黄姑聘线,贳从天帝”。柳亚子《和震殊安澜联句》诗:“休教青鬓成华发,早逐黄姑贷天钱。” 以上诸用典就是用的这个传说。
? 还有说:牛女本来是每隔七日相见一次,造成七月七日相见一次的原因,亦有两种说法:
? 一说是王母娘娘令乌鹊传话给牛女叫她们每七天相见一次,结果乌鹊传错了话,每七天说成每年七夕,因而七夕这天众乌鹊头上毛全部脱光,就是上天对它的惩罚。这个说法最早在宋人诗词中多见出现,如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宋?赵以夫《夜飞鹊?七夕和方时父韵》词:“佳期鹊相误,到年时此夕,欢浅愁深。” 宋?刘镇《蝶恋花?丁丑七夕》词:“头白鸳鸯,不道分飞苦,信远翻嗔乌鹊误,眉山暗锁巫阳雨。” 宋至《七夕》诗:“初因乌鹊致语误,经岁一会成阔疏。”宋?张镃《木兰花慢?七夕》词:“被鹊误仙盟,经年恨阻,银汉迢迢,牛闲停弄杼,趁佳期华幄傍星桥。”
? 第二种说法是牛女二人自己听错了。常任侠《民间艺术考古论集》有这样一段文字,云:“牛郎的母亲死了,他的继母天天叫他放牛,生活很苦。一天九个仙女下凡在牛郎屋前嬉水,牛认得,告诉牛郎去把仙女们放在岸上的一件紫衣拿来,就会使一位仙女上不了天,让她做妻子。牛照办,果然得一位仙女即织女。不久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得挺美满。但天帝知道,令织女返回天上,织女只好乘牛郎外出偷偷地飞了。牛郎回来一见,就急忙挑着孩子去追。追赶快上时,王母娘娘用簪子一划,出现一道银河,将牛郎与织女隔开了。王母娘娘还宣布你们只有这么久姻缘,以后只能七天在这里见面一次。他们听错了,听成每年七月七日见面一次,只好如此。”
? 至于 “牵牛” 称 “牛郎”,牛郎乃下界凡间孤儿,织女下凡配牛郎的故事,系民间传说,则更生动离奇。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辞典》“牛郎织女” 条中有记云:“织女为天帝的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于织纴之暇,常与诸仙女于银河洗澡。牛郎则下方一贫苦孤儿也,常受兄嫂虐待,分与一老牛,令其自立门户。其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相连,牛郎遵老牛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为牛郎妻。经数年,产儿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幸福。不意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逮织女,王母娘娘虑天神疏虞,亦偕同去。织女被捕上天,牛郎不得上,与儿女仰天号哭。时老牛垂死,嘱牛郎于其死后剖皮衣之,便可登天。牛郎如其言,果偕儿女上天。差已追及,王母娘娘拔头上金簪凭空划之,顿成波涛滚滚滚之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无由得过,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一年一度于七月七日鹊桥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