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德育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一、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应该感恩父母给予生命,感谢父母的百般呵护与照顾。父母的爱无私而伟大,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而不图回报。同样,身为儿女也应该给父母百般的爱与照顾,***同演绎“您陪我慢慢长大,我陪您慢慢变老”的爱的乐章。可如今,新闻上、报纸上报道子女不孝,儿女不愿赡养老人的新闻屡见不鲜。有的子女虽然赡养老人,但对老人冷面相待,让老人感受不到温暖。

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一是和独生子女居多有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久而久之促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试想这样的孩子怎可能将来孝顺老人?二是教育的缺失。在传统幼儿园,老师只注重儿歌、童谣、美术、英语等……更重要的全人格教育却往往被忽视。

那如何帮助孩子从小孝敬长辈呢?

幼儿园这样做:

把孝敬长辈变成日常学习常规,例如:

在周一分享日,制定“我的小手真能干”主题,以此来激励孩子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洗碗、倒水、扫地、倒垃圾等;

在母亲节时,设计“孕妈妈”主题活动,请幼儿体验当一天孕妈妈,以此来体会做母亲的艰辛。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在家应该如何孝顺妈妈;

在重阳节时,开展“奉茶迎重阳,幸福暖夕阳”主题活动,邀请长辈们来幼儿园参与活动,每个幼儿为祖辈奉茶、捶背、揉肩等;

在教师节时,开展“我爱我的老师”主题活动,组织每个幼儿讲一讲和老师之间最难忘的故事;

在劳动节时,让幼儿寻找身边最美的劳动者,上前说声:“劳动光荣,您辛苦了。”孩子回到幼儿园可以和同伴互相分享……

爸爸妈妈这样做:

1、父母正面引导。

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不懂事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导。比如在上学或是出门游玩的时候,看见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要告诉孩子主动地打招呼。在带孩子串亲或是家里面来客人了,要分开的时候要教孩子礼貌的说再见。这样孩子就会顺其自然的学会。

2、教孩子感恩。

每到节日或者是孩子生日的时候,爷爷奶奶、姑姑们都会给孩子送些小礼物庆祝,孩子非常的高兴。当爷爷奶奶们过节的时候,让孩子引导孩子同样送点小礼物答谢他们,长辈们高兴,孩子也会高兴,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也很快乐。

3、从小事中督促孩子。

一个家庭有很多成员,一家三代子一起住,孩子与爷爷奶奶接触比较多,在爷爷奶奶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引导孩子为爷爷奶奶做点小事。例如奶奶在洗衣服做饭烧柴的时候,教孩子给奶奶搬个板凳坐,这样让孩子一点一点的学会有孝心。

4、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肯定。

当爸爸上班的时候,妈妈经常会把衣服和包给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会效仿妈妈,当爸爸再次上班的时候,也会给爸爸拿衣服,那包,这样爸爸就要很高兴的夸奖孩子的行为,并要鼓励孩子以后这样做很好。

5、父母要做好榜样。

在生活当中,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做一个还榜样,只有家长们对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也会对爸妈学会尊重。吃好吃的时候要先给父母送过去,孩子看到了就会明白尊老之道。

二、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不排队、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不按时赴约、公***场合大声吵闹……现实生活中一些看似很小的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素质涵养的缺失。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基石。

尊重他人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幼儿园这样做:

老师和幼儿对话时,要蹲下去和孩子保持平视,让幼儿在心理上没有视觉压迫感,使幼儿可以轻松表达自己的意愿。

老师要教孩子在需要他人帮助时,要先露出甜美的微笑,然后用温和的口吻说:“请您帮我一下好吗?”、“请您让一下好吗?”、“请问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

爸爸妈妈这样做:

1、让孩子在“态度”上尊重他人

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将体现出这个人对别人的尊重程度。比如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谦虚待人,礼貌待人,实事求是地评论人或事,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2、让孩子在“礼仪”上尊重他人

礼仪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还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感。出入公***场所而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凑到对方耳边窃窃私语,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3、让孩子在“名字”上尊重他人

没有任何语言能比亲切地称呼人的名字更能打动人心,所以,给别人取绰号、滥用贬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4、教育孩子在“时间”上尊重他人

如果要参加一个聚会,就应当准时赴约;如果要去上学,就应该准时到幼儿园,否则,会被视为对邀请人或老师的不尊重。

三、助人为乐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做人的一种高尚行为。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却暴露出一些缺点,如很多孩子表现出自私、以个人为中心等行为。所以,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高尚品德。

儿童从“我”的意识到“你”“他”,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从满足自己要求到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则是道德意识的升华。

幼儿园这样做:

老师应引导孩子在幼儿园大帮小、大带小。如大孩子带领小孩子做游戏、读故事、操作教具、正确穿脱衣服、喝水等等。

爸爸妈妈这样做:

1、家庭熏陶很重要

任何一种优秀品质的形成,家庭氛围的熏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乐于助人的父母,总是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和邻居、同事、

朋友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向父母学习,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2、从游戏中学习助人为乐

除了不经意间的家庭熏染之外,家长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为孩子创设情景,让他在游戏中体会帮助人的快乐。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可以模仿参与的角色扮演类游戏,让孩子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比如,妈妈扮演病人,孩子扮演好心的路人,孩子看到病人痛苦万状,就会心生同情,把“病人”安全地送到医院;病人得到救助,孩子就能体会到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快乐。

3、在集体活动中助人为乐

集体活动需要更多的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帮助。所以,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仅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伙伴、培养广泛的兴趣,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习惯。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会慢慢地发现,只有诚恳待人,助人为乐,才能在自己有困难时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的情感经验会引导孩子更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并把助人为乐作为一种很好的习惯保留下来。

四、勇于承担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因为一些小的问题彼此发生矛盾。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孩子犯错后能够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及时的改正,但有些孩子遇到问题,会本能地推卸责任。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因为只有勇于承担的人,才能够让人更值得信赖、值得托付,也更容易使自己的人生走的更精彩!

勇于承担意识对孩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呢?

幼儿园这样做: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和设置和平桌和和平花。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让他们一起走到和平桌面前,拿起和平花,诉说自己的问题及看法。通过互相阐述,孩子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爸爸妈妈这样做:

1、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就意味着让孩子承担责任和后果义务。父母替孩子选择,孩子往往是被动接受,也多了几分对立情绪,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这是父母的决定,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事情,出了问题就应该由父母负责。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是孩子心甘情愿干的事情,孩子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也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2、让孩子勇于承担后果。

比如解决孩子早上赖床问题。爸妈可以给孩子弄个闹钟,让他自己起床。没有闹钟,爸妈只叫他一次。孩子起晚了,让他承受所有的不便。没有洗漱,头发凌乱,衣冠不整,自惭形秽;没吃早饭,饿肚子,上课心发慌;进教室晚了等,这些行为后果都应该让孩子承担。经过这样的经历后,孩子会这样想:多睡一会儿,给自己带来这么多不便;晚起一会儿,竟然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经过这么一次深刻体验,大多数孩子都会提前醒来,再也不会懒床了。

3、不要被孩子情绪支配。

有些家长既想让孩子承担责任,还不能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受不了孩子负面情绪的宣泄,恨不得马上让孩子破涕为笑。这类家长容易受孩子情绪支配,孩子难过,他比孩子更难过;孩子烦躁,他比孩子更烦躁;孩子愤怒,他比孩子更愤怒。父母首先乱了方寸,因而失去了局面控制权,其结果往往是一团糟,甚至不可收拾。

6岁前,儿童头脑尚未发展成熟,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环境。因此,我们成人应尽量给学前幼儿提供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拒绝社会不良行为对幼儿的侵蚀。为孩子树立榜样,明确教诲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与惩罚,让法律品德之根植进幼儿心田,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让德育之光照亮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