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原大地分几个州

三国属于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全国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

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

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原来是监察区的州,设立了州牧,州牧统领地方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州称为中央之下的一级行政单位,如同今天的省或美国的州。

东汉十三州较西汉十三刺史部稍有变化,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刺史部,降司隶校尉部(京师附近七郡设置的部名)为十三部之一,总数十三不变,因此有了东汉十三州的说法。

扩展资料:

东汉之后动荡的四百年,政权林立,各类政权不停的增设州,州的面积不断缩小,到南北朝晚期,原来的十三州已近变成了三百多个州。

隋朝废郡为州,从此州取代了郡,隋朝的州超过了三百个。这时,州虽然多,任然是中央之下的一级行政单位。到唐朝的时候,设立节度使。

州从此与中央直接隔了一层节度使的管辖,成了二级行政单位。之后在州上设路,元朝的时候又设省,明清时又改州为府。明清时候的州,特指直隶州,州已降到和县同级的行政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东汉十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