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书,揭开婚礼文化面纱
三书是是在婚礼过程中使用的文书,分别是:聘书、礼书、迎亲书。接下来一一讲解。
1 .聘书
聘书指的是订亲之书,男女双方在订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是纳吉(过文定)时用。纳吉,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男女二人“八字”相合,男家就正式备礼请媒人持《聘书》登门求婚。聘书内容为:
百世烟缘,自古牵于一纸,
二姓好合,从今致于此言。
恭维玉讳
乃因月老之言,允结朱陈之好。
右启
大德望x府 亲家大人双福
女方若接聘书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婚。当回复书,以为凭证。允书内容为:
聘书
伏以
红叶值此结朱陈,
一诺千金永不移、
上事宗庙慰先祖,
下继后世福子孙。
右致
大德望x府 亲家大人双福
愚姻家xxx
偕室xxx
拜复
到明清后期,聘书进行了改良,还是有纳聘书和回聘书,按规定,婚书订好后要由当事双方及保亲人和媒人签字画押,并上报官府。聘书格式各代有所不同,基本格式如下:
纳聘书格式:
*州*县*处·姓,今凭**做媒,*人保亲,以*长男名**,见年**岁,与*处*人第*令爱名*小姐,见年**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妇偕老,琴瑟和谐,今充婚书为用者。
年 月 日
婚主姓**押启
女婿姓**押
合同婚书 保亲姓**押
媒人姓**押
回聘书格式:
*乡贯姓*,今聘**人为媒,*人保亲,以**第*女名**小姐,见年**岁,与*处*人长(或次、三...)男名**,见年**岁,结亲,须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愿夫妻保守,刚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
年 月 日
婚主姓**押启
女姓**押
合同婚书 保亲姓**押
媒人姓*押
男家拿到婚书后,要把婚书供于祖先神位之前,报告祖先已和某家缔亲。婚约一旦订立,男家便可择日成亲了。
2 .礼书
礼书指的是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男家在过大礼时给女家的书信,当中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用于纳征(过大礼)时。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记·作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
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或(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从法律意义讲,纳征重在形式,而不在于数量,纳征的完成标志着订婚阶段的结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标志之一。
以下聘礼及回礼为两广岭南一带习俗,北方习俗与此有异其中主要有:(均双数,意即“好事成双”):
礼饼一担:
海味(款式与数量按经济情况):发菜(必须)、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鸡(两对)、猪肉(3~5斤):一片相连开二,意即“起(喜)双飞”,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
椰子两对:意即有椰有子;
酒(四支);
四凉果:龙眼干,品枝干、合桃干、连壳花生;
生果:意即生生猛猛;
茶叶、芝麻:祝愿种植不移之子,暗喻守信不渝的婚约;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终、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首饰;项链,结婚戒指、耳环、手镯)、龙风烛和一幅对联.
在纳征时,女家需回礼,其中主要有:
茶叶;生果;莲藕、芋头和石榴(各一对);长裤:意即长命富责;鞋(一对):意即同借到老;扁柏、姜、茶煎堆、松糕;聘金;槟椰(受一个,余数则全回给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3.迎亲书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是在结婚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亲迎,又称迎亲,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礼始于周代,“文定既样,亲迎于渭”,是为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定婚后,亲迎太嫩于渭水之滨。“外侯迎击,于蹶之里,百辆彭彭,八鸾锵锵”,是为诸侯亲迎的隆重场面。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
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带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依相赞引开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念要抱至轿内。骄起,女家亲属数人作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侯。
下面是迎亲书格式:
迎亲书
亲家台启:
贵府千金xxx,温婉贤淑、文静绝俗、清秀高雅、天生丽质、实乃人中之风。能与爱子xx相亲相爱、意洽情投,赤绳牢系,实乃天作之合、吾子之福.
恰建吉日故派遣吾子xxx于xxx年xx月xx日(农历xx年x月x日)率迎亲队伍前准责府迎娶贵府千金,择良及x时xx分由迎亲嘉宾一十七位,携迎亲礼品和迎条车辆x部、摄像车一部从xx地发车,途径xx路-xx路......前往,于x时x分到达贵府,发嫁后经x路-x路..····于x时x分到达xx新居,择良辰x时xx分举行结婚典礼,x时x分举行婚宴庆***。
妥否,请示下。
xxxxxx夫妇呈上农历
xx年x月x日
亲迎意义有二:一则表现由从妻居制向从夫居制转变以后,母系风俗的传承,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二则,它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到来是不可扭转的事实,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先秦时代,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自天子以至庶人多行此礼。反之,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婚,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识,故班固说孔子作《春秋》是寓褒贬,“讥不亲迎”,在当时,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
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妇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