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法定数字货币?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那么货币是如何发展的呢?

实物阶段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的时候,通过狩猎来获取生存必需品,但有时候会连续几天都打到兔子,如果吃腻了兔子想改善伙食吃个野猪,怎么办呢?那就交换吧,同部落的人相约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去森林边上的大树下集合,把自己多余的东西拿出来,获取别人多余的物品。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某天来了五个人来换东西,A是有兔子想换猪、B是有猪想换鹿、C是有鹿想换牛、D是有牛想换鹅、E是有鹅想换兔子,然后他们墨迹了一晚上也没换成功。

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相互之间希望直接交易,但是这种情况下能够出现恰好匹配的可能性很小;二是他们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兑换的标准,几只兔换一只猪?一只牛换几只鹅?如果没有那么多兔子如何换猪?

这两个问题最终被智者解决了,智者提出一个方案,今天咱们大家临时约定,就用兔子做为“等价物”,并且在大家商议之后达成***识:

1头牛 = 2头猪 = 3头鹿 = 6只鹅 = 9只兔

然后以智者为交易中转,大家都把各自的东西交给智者并且换算成兔子,比如一头牛就记作9只兔,一头鹿记作3只兔,然后再根据个人的需要各取所需,这样,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至于差价部分,可以换算成兔,记作赊欠,下次用兔或者等额的其他动物来平账即可。

临时约定的物品就成为交换中的“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就是实物货币,从出土文物上研究,可以知道,从粮食、布匹、毛皮到工具、陶瓷器、家畜都曾经充当过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的使用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后来有人发现当兔子好追的时候,大家就都去追兔子,当鹅好抓的时候大家拿的都是鹅,所以实物货币的漏洞慢慢的就被大家发现并利用了,比如有一段时间以贝壳做“等价物”的时候,大家都不好好打猎了,而是守在海边捡贝壳,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市场上除了规定的临时货币外其他可换东西越来越少的局面。

称量货币

后来大家慢慢发现金属类的物品做“等价物”的时候很少发生混乱,因为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金属较难开采,天然金属有限,作为等价物更合适。

后来有一天,智者就突然宣布,以后部落里的交易都得改成用青铜,然后由智者帮大家做个人拥有的青铜记录,交易记录,目的是方便大家去交换货品,但长期从事这种记录工作也影响了智者的生产工作,作为回报,智者可以从交易中抽取交易费用与日常管理费。

某天,A要用5斤青铜换一头牛,智者就先去看A是否把5斤青铜带来了,智者对A带来的青铜进行称量,确认有5斤之后,青铜暂存智者这里,智者就在账本上记录A用5斤青铜换一头牛,然后等某天B捕获了一头牛要换其他东西的时候,智者就问他愿不愿意用5斤青铜换,如果B愿意了,就把之前入库的5斤青铜给B,然后叫A来牵牛。

后来金属还被铸成各种方便携带的形态,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在小部分延续的一种货币。金、银、铜、铁等等金属货币,不论造成什么形态,都是属于称量货币。

纸质货币

称量货币的方式维持不久,大家又发现问题了,换点小东西还好,但是要是换大象、犀牛等大件商品的时候大家扛不动那么多金属,智者又想了一个办法,大家把个人所获取到的所有青铜都放到智者指定的地窖里保存,然后给大家记录每个人所拥有的金属的数量,然后交易的时候只是记一笔A为了购买B的大象把100斤青铜转到了B的名下,A的青铜数量由1000斤减少到900斤,B的青铜数量由500斤增加到600斤,就这样,A和B都没有经手,但是交易已经完成了,这确实是方便了不少。

但是好景不长,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交易量增多,智者一个人忙不过来,有时候老眼昏花,账都记错了;每天看着地窖里的那些金属,智者也两眼放光,偶尔会把别人的交易记录中的金属划归到自己的名下,一次两次大家也就忍了,但是智者愈发的不知收敛,还有智者有了大量金属记录之后经常跑去外面喝酒,不再热衷于记账,大家情绪终于爆发了,纷纷要求不再由智者记账,而是由德高望重的人保存金属并派发等额的可防伪的纸质凭证,大家交易的时候直接用纸质凭证代替金属来交易,等什么时候想要金属实物了就可以用纸质的凭证去保存金属的德高望重者那里取出金属。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继续使用的一种货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是由国家、政权、单位发行的一种有时限,有地域限制的货币。任何一种纸币都只能在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内流通。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可以在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内流通的价值符号,又都可以视为纸币的一种。

电子货币

再后来还是出事了,德高望重者虽然不会中饱私囊,但仍然还是免不了会有记错账的时候,只要是人就都会犯错嘛,这又是难以避免的,那怎么办呢?到了信息时代,智者提出一个电子货币的方案,比如银行卡,平时你保存一个密码,等到交易的时候你在刷卡之后输入只有你知道的密码,这样就能自动划账了,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账目的安全。

为什么说是一定程度上呢?这是因为当财富电子化的时候有部分人起了坏心,攻入了德高望重者的管理系统,篡改了数字,这样,整个财富记录就乱了套了;另外,作为保管金属的德高望重者的银行,他有发布货币的权限,那么他就有超发的权限,一旦他收了100斤青铜但是却发了500倍或者1000倍这些青铜价值的货币,但是当大量人来兑现的时候就会出现银行的崩溃,现在中,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出现过。

然后为了解决这个风险,就出了监管银行的银行,叫做央行,但是央行也是历史性的存在,不是绝对永恒的,她是基于一定的历史需要而诞生的,履行合理发行货币、实施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并充当最后贷款人等职责,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行为如果没有高度的自制力也很容易出问题,现在没出问题不代表以后不会出问题,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这账目混乱的风险也规避掉呢?

区块链技术

就在大家为这些问题头疼的时候,一个叫中本聪的智者提出了区块链的解决犯案:金属还是放在银行里,初始的账目还是转换为账上的电子记录并用密码进行保护,而且这个账本的每一笔记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当每次有人来存钱或是花钱的时候都有人把账记下来并通过广播告诉所有的人,然后大家都把这笔交易记录下来,这样,每个人手里就都有一个账本,记录着所有人的财富交易记录,如果有人期望通过篡改记录来达到增加财富的目的,这将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要篡改所有人(至少一多半人)的账本才有可能,先显然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A用5斤青铜购买B的一头牛,然后这笔交易完成的时候大家就争前恐后的去记录这笔交易,因为就像原来智者记录交易抽取佣金一样,现在最先记录到这笔交易的并能够证实这笔交易的人能额外的获得一些财富奖励,所以大家对每一笔交易都非常的积极,比如这笔交易被C记录到了,C用00000001来记录这笔交易,然后用村里的大喇叭把这笔交易广播给全村的人都知道了,然后全村的人都记下这笔交易,因为如果不记录那么账本就不完整,账本不完整就没办法参与到账本记录与交易中去了。

然后D用100斤青铜买E的一只大象,这时候交易完成后还是一堆人抢着来记录并证实这笔交易的真实性,并且将这笔交易以00000002的编号延续在00000001之下,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账本,人手一本的账本,每个人账本中的记录都是一致的,无法单方面改变的。

这就同时解决了上述的几个问题:根据账本链上的顺序,就可以确定任何一位村民的资产以及交易情况,就算一本账本毁掉、篡改都没关系,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而且是一模一样的;由于账本和算法是公开广播的、有顺序的,这就杜绝了任何作假、重复交易的问题;同样的,由于是公开算账,不论是谁只要愿意接受这样的规则,都可以过来交易;最后,还可以杜绝智者“滥收费”的现象。

最后,像所有的童话一样,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