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被谁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的
陆逊于“夷道猇亭”破刘备前部四十余营,刘备率残部试图撤退,目的地应该是秭归,原因是秭归有城,退到秭归就可以整顿残兵权且抵挡陆逊的追击。
《水经注》: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故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征吴时所筑也。
从夷陵至秭归需向西北方向撤退,中途刘备在马鞍山这个地方聚拢残兵,不过再次被陆逊击破。按《方舆纪要》,马鞍山在夷陵西北三十里。
刘备遂又遭重创,不过还是成功退回到了秭归,并在秭归“收合离散兵”,可见夷陵之战虽损失巨大尤未全军覆没。
到达秭归进行了适当休整之后,刘备准备率残部退回白帝,为了防止东吴追赶,刘备在撤退的路上“烧铙铠断后”,烧铠绝道的地点在石门,《方舆纪要》曰:汉昭烈初,为陆逊所破走,径此门,追者甚急,乃烧铙铠断道,然后得免。
又吴书《韩当传》和《朱然传》的两段记载值得商议
“宜都之役,(当)与陆逊、朱然等***攻蜀军於涿乡,大破之”
“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
先看《韩当传》,宜都原为县治夷道,建安中曹操置临江郡于此,后刘备改宜都郡,夷陵,猇亭皆属之。涿乡这个地方,应该只是个小地方,《集解》按谢钟英言“涿乡当在夷陵县西”,这里只给出了一个很模糊的说法,我的理解是“距夷陵不远的西面”。刘备大军联营七百里,从猇亭到夷陵都是刘备的军队,刘备随着前军溃败,后军必然西向一段距离,陆逊军势如破竹一直杀至刘备所在后军,才有“与陆逊、朱然等***攻蜀军於涿乡,大破之”,从前军被击破到陆逊杀到刘备面前,刘备军只西撤十余里,这明显不是逃命,只是战略后撤,准备在这个地方收合尚未受损的后军和陆逊再拼一次 所以这场战斗实际是一场主力会战,意义不亚于猇亭。可以合并为夷陵之战的主力会战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刘备才算全军溃败。由上解释《朱然传》的“断其后道”显然指的是刘备撤退途中的马鞍山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