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本校双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双语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上海师范…
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双语教学实验是一个全新领域,是教育国际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重要体现。对双语教学的思考,一般认为是用英语进行非母语语言学科教学的一种探索,是在充分关注我国的文化背景与母语交往环境的条件支持下,稳妥地在一定学科及相应内容范围内实施的学科教学,其价值追求是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汉语、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用双语开展学科学习与交流。双语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在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校进行着尝试性实践,并力图使其成为新时期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但双语教学究竟在怎样的信念与条件支撑下,才能实现其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就涉及到双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事实上“教学行为要有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个字,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建筑、设施中的众多条件,适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适合学生能力、需要、学习风格的极大差异,还要适合教师自身个性、态度和技能” ,否则就失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
一、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信念与条件
(一)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信念
由于中小学双语教学正处在探索阶段,对其实验必须有相应的信念作支撑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盲目实施。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是建立在以下信念基础上的:
(1)强化英语语言能力和增进学生国际理解意识,是中国特色“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2)语言能力不能仅仅靠一门外语语言课程来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3)在我国牢固的本土语言背景下,运用外语进行一定学科内容的教学,不会削弱汉语作为母语的主导地位;
(4)所有学生都需要强化外语学习的能力,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具体需求和接受基础存在很大差异;
(5)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里开展双语教学,只要注意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能在不同程度上达成双语教学目标;只不过达到的目标是多元的、分层的,如培养标准的双语人才或对别国文化深刻的理解;对别国文化的初步理解;或增强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等不同水平的分层目标。
这些双语教学的信念,是基于多方面的理论依据。首先是语言学方面的依据。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看,它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成功的双语教学必将超越语言的范畴,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体验产生重大影响,是构成现代国际人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社会文化学方面的依据。我们应该理解双语教学不是针对哪个社会、经济群体的教学,而是一种公众素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为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再次是教育学方面的依据。由于经济、政治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维持生存与发展就需要拓展全球视野,增进国际理解。这一切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双语教学跨越单纯的语言教学,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双语教学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
(二)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
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应具备基本条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中,开展双语教学要切实分析与把握基础保障因素,这样才能稳妥地取得实际效果。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1)实施双语教学需要一个开放的社会与教育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接纳态势。尤其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与国外交流频繁地区的人们已经对外来先进文化具有吸纳学习的心理,并且家长愿意让子女接受双语教育。这些地区已经具备了实施双语教学的较好的社会与教育环境。
(2)实施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应扎实的应用外语教学的能力。双语教师应以学科教师为主,英语教师为辅,能较熟练地将外语整合进学科教学,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网络外语教学资源,从而体现出较强的地道的外语文化底蕴。
(3)实施双语教学要学生有相应的自我需求。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再好的双语教学也不能收到效果。双语教学必须在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规律,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双语学习,自觉地投入到双语教学活动中去。
(4)实施双语教学要因地制宜地选用与开发课程与教材、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一定的学科作为双语教学试点。
(5)实施双语教学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一定的办学条件作支撑。学校要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安排相应的资金、设备投入双语教学。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目标。并在学校总体布置上强化英语化校园环境。不能没条件就盲目地开展,那样,势必导致夭折与负面影响。提倡创造条件上,但不能没有条件仓促上。目前一些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条件相对成熟,有的学校条件还远远不够,需谨慎实施双语教学。从中小学双语教学实施的总体环境而言,要争鸣、不要轰鸣;要理解,不要误解;要扬弃,不要遗弃;要满意,不要失意。
二、双语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
当中小学双语教学的信念确立和条件具备后,要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效的监控,使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都符合有效性要求。因教学过程的结构主要由确立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与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几部分组成,所以对双语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确立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所谓确立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双语教学目标的形成要遵循双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在具体表述时应做到明确而清晰。明确了双语教学目标,就有了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定位。对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解释,应从发展学生的语言、学科专业要求和社会文化理解三方面阐述。双语教学在学生语言发展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
(1)掌握学科英语词汇,通过阅读一定量的外文原版资料提高专业外语阅读水平与表达水平。
(2)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科英语口语操练,了解与适应外语应用习惯。在从事学科双语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时,会使学生遇到的文字方面障碍增多,从而需要更多的利用身体语言和母语进行文字障碍的疏通。另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周课时量是固定的,且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从短期看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目标达成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双语教师进行优化教学过程的长期努力来看,学科专业目标与学生的语言目标发展应该是并行不悖的。
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让学生用两种语言强化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让学生形成对某一学科发展价值的双语判断。
(3)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使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愿意深入研究的学生获得学科专业方面的长足发展。
(4)在定位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目标时,双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社区、家庭的文化背景和学生个人需求而有所调整。
双语教学的社会文化理解方面的目标是在树立学生对母语文化自豪感的同时,增进对外语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促进学科传授时双语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社会文化理解方面的目标最终是形成受教育者对双语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今后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交流,形成尊重外语文化的习惯。
(二)组织双语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所谓双语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双语教学知识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双语教学目标服务,尽可能与双语教学目标相符合,避免“失真”而产生偏向,主要涉及双语教学课程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校选择哪些内容作为双语教学知识,应首先考虑有效的双语教学知识量,“有效教学知识量,就是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实在有益(新的或具有新意)的观点材料、方法,学生学了之后有所感、有所获,真正理解的内容”。
如果有效的双语教学知识量为零,学生的双语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双语教育者必须注意双语课程教材编写的有效性。双语教学的课程,目前小学多在音乐、美术、体育、数学、自然学科中进行,多数渗透有较强的活动成分;中学则多在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中开设,大量以拓展型课程、选修课程出现,少量在必修课部分章节展开。在教材编写方面,因我国的双语教学的定位与国外双语教学有差异,所以不能照搬外国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师应根据我国学生的特点进行选编、改编或重编。在编写过程中应把握三个原则:
(1)按照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双语教学的正确定位进行;
(2)以原版资料进行编选;
(3)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双语教材的立体性和直观性。
从目前双语教学实际进展情况看,大多数双语教学并未达到“课程标准”水平,仅是“学科教学”实践,因而注重微型双语课程教材研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开发双语微型课程,更确切地讲,开发一些微型资料包,供师生在双语学科教学中灵活、多样、适时使用。这种资料包研发聚焦于当前热点科学话题,以一个主题形式组合原版资料,如密切联系生活的“健康与营养”,强调各类营养对健康的影响;如贴近社会现实的高科技运用典型,磁悬浮列车;如探索科学分类方法,以“元素周期表”为例;如科学前沿,基因、纳米技术等。
开发双语微型资料包的原则包括:选材坚持用英文原版;注重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图文并茂,活泼多样;课题的小型化;照顾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编制相应辅导材料;有利于教学安排。在收集资料时,强调专家、一线教师的充分互动。既有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还精心编选教师参考资料,从而根据学生、班级实际情况,调节确定相对自由的课时(5—8学时为主)。一般来看,效果都比较显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科知识、语言、思维目标的达成度都较高。
(三)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双语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是指双语教学为确保双语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通过对双语课程教材的学习获得有效知识量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与途径。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必须遵循双语教学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学原理采取相应的教学与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
双语教学的认知原理是指教师应关注学生言语智力的发展,要求双语教师注重引发学生学习双语的自觉性,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给予恰当的激励,引发学生的内驱力和注重运用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认知原理给双语教学的实践启示是:
(1)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课堂双语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对外语形式系统(如语音、语法等)给予适当的关注,但以不要妨碍学生流畅交流为原则。
(2)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学习双语的耐心,不要过多地进行外语语法解释和抽象的用外语表达理论阐述,多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母语与外语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上产生联系。
(3)应注意发展学生学习双语的自主性,而不是依赖性,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等活动,充分的教学互动与参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双语的自我满足感,主动建构学科双语的知识框架,对学生用双语表达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
双语教学的情感原理是指双语教师应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习者获得学习好学科与语言的自信心,勇于尝试用外语表达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其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启示是:
(1)对学生的双语学习行为保持一以贯之的热情关注,给予双语学习者丰富的口头或非口头的肯定信息,增强学生学习双语的自信心。
(2)在学科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用具体得当的教学措施,有区别、分层次地让学生从困惑中解脱出来,通过生动的活动来学习语言,用形象活泼有趣的课程设计调动外语思维,增进学科学习。
(3)在双语教学中,双语教师要创设一种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用双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双语教师要与学生***同讨论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同时强调没有哪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优越”,学好双语的目的是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从而陶冶现代国际人的完美人格。
双语教学的语言学原理是充分发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减少妨碍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
(1)双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母语的价值,并不总是让其对学生的学科外语学习引发错误;
(2)引导学生尝试用外语思考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翻译成母语加以理解;
(3)尝试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教师在纠错时,应不妨碍学生进一步开口表达的努力尝试,确保学生有机会获取交流外语的流畅性,不必过多注意语言中的细微错误;
(4)尝试运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双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双语书面与口头交际的能力。
双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要注重适合学生外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学校实际,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而且由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先前经验的差异,学科性质的差异,主题内容的差异,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素质教育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可能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大的突破。就中小学音乐双语教学而言,不同教师的演绎方式迥异,风格也不一样。有的寓双语教学于多样的活动中,如在观摩录象,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感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舞特征;有的则强调从小奠定音乐的基本功,更多地侧重音乐节奏、情调的体验,合唱的基本要求,选取合适的英文歌曲作为载体。而在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中,则融数学、计算机、美术、手工学科的若干活动于一体,教师充分发挥变通、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双语教学。所有这些探索,其基本特征是在学科知识、技能目标与语言目标的设定都很清晰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差异与学校实际所作出的选择。有效的双语教学形式多样,体悟、动手、动口、动脑结合,活动充分,情绪饱满。在双语教学探索中,小学的双语教学较之中学的双语教学而言,因其教学容量相对较小,而在活动形式上具有更大的拓展伸缩性;而中学双语教学较之小学双语教学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要更精细化,强调选择的余地,在教学目标、形式、方法的整合上更讲究严密性、适切性。提倡教学的个性化,要重视语言的使用与沟通,注重产生实际效果,在对多元目标达成度上具有操作性,一切为了学生双语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四)双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双语教学评价是对双语教学的质与量做出价值判断,有效的双语教学评价切忌外在的、机械的评价,要求激发师生在双语教学评价中的创造性,注重师生的自我内在性评价,即“关注的是师生自我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各自的教与学的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形成师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双语教学的学生评价既注重对学生学习双语的语言目标、学科目标和社会文化理解目标的达成度的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学生在双语学习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时间观念、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拟多元文化交流情境、深入课堂观察,安排适当的教学测试等进行测评。
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要注重教师对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性评价。双语教师为挑战双语教学中的误区,改变现状,必须反省自身的教学实践,这样会帮助其成为有效的双语教师获得更多的洞察力。只有通过不断反省教学实践,按照双语教学定位及目的认真思考,才能找出自己在双语教学中的失误与长处,从而积极参加职后培训或自学,发展自己的双语教学能力。、借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都要关注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使自己的双语教学能力向“最近发展区”靠近。同样,学生也在不断地动态提升双语学习能力。在反思自身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双语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价值,尤其是接受一些带有哲理性的内容(如双语教学定位、目的),以促进双语教师的专业内涵。当然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实际能力主要是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中发展。
同时,双语教学中如何界定母语与外语相互支持的比例问题?学生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关系如何?学科内容与语言的整合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如何有效把握双语教学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征?采取怎样的双语教学策略才是高效的?这些都有待于在双语教学的丰富实践中发展。因此,鼓励双语教师积极进行反思性评价能促进其以后的双语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没有开展过双语教师个体或集体的批判性教学实践的反省,双语教学系统中有关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就不会出现。那些没有学会去聆听学生实际要求和没有把学生当作文化促进者和适应国际竞争者的教师,就不可能对有抵触双语学习的学生产生任何帮助,更不能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