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讲坛心得体会3篇
南湖讲坛心得体会1
6月10日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洪浚浩先生做客第99期《南湖讲坛》,现场讲解传播学新趋势。
洪教授首先分析了在网络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现状下传播学的趋势走向。传播学研究内容和课题跟国际重大课题逐渐挂钩;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媒介有关;传播学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传播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新的传播和信息技术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力量,它与社会发展和变革相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传播学与政治、经济、心理、教育等专业的融合,给传播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状态。
洪教授指出,传播学新趋势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教育和传播学研究新趋势两方面。以美国为例的西方教育体系中,新闻传播趋势主要表现在传播教育学科的本科生教育比以前更合理,既对学生进行理论数字教育,又进行实际应用教育;本科教育加强对新闻传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始重视新闻传播本科生的研究方法课,并纳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会几种简单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多传播学课程内容与重大国际议题挂钩、与newmedium相关联、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法也得到突破。传播与社会发展、公***领域、软实力的研究是国际议题的重要内容。
现场同学提问关于“用传播学分析公民话语权的乱用现象”,洪教授解答,“当今从信息时代过渡到传播时代,传播的差别减少了,容易乱用话语权、参与权,因此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法律体系也要不断完善。”
洪浚浩,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萨诸塞大学传播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部项目海外评审专家,香港社科研究基金会特邀评审专家,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
南湖讲坛心得体会2
10月中旬,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我有幸来到中国革命的启航地—南湖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所见、所学,我已深深爱上这片神奇的热土,为之着迷,为之沉醉,更有所思有所悟。
一是感受到浓厚的红船精神。南湖,因1921年中国***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而闻名于世,成为一代又一代***产党人接受革命精神教育、瞻仰革命文化的胜地。2005年,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全面阐述革命精神先进性的所在,已成为当今引领我国发展的又一伟大的精神食粮。我挂职在南湖区农经局,在与他们交流中感觉到他们个个都以“红船精神”为指导,人人激情似火、干劲实足,我为之感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永速动力。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让我再一次接受了革命精神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是感受到强烈的发展气息。“十二五”期间,南湖区政府全力构建“五彩南湖”,即金色实力南湖、蓝色智慧南湖、绿色生态南湖、红色人文南湖、橙色幸福南湖,从经济文化、自然生态、城镇建设和社会和谐等多方面提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南湖区政府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即“两区”建设,到2012年底已建成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16个,其中省级功能区5个;创建21个浙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已验收5个,基本建成8个。纵观该区5个镇,每镇均确定了主导产业并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例如大桥镇的葡萄、凤桥镇的水蜜桃、余新镇的白玉蜗牛、新丰的西甜瓜等在全国声名远扬。在发展的过程中,南湖区做过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他们为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流转“两分两换”政策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南湖得到很好的体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庐江正在推进国家示范区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前所未有,因此,我们不光要把握好这次发展机遇,还要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是感受到执着的创业意识。我县同大镇葡萄也有2万多亩,但集中于7、8月份上市,上市量一大价格自然回落。而大桥镇却通过设施栽培、避雨栽培和调优品种等技术,延长葡萄采收期从5月中旬到10月上旬,亩均收入1.5万元,几乎是我县葡萄效益的两倍。石头镇三拐村也有4000亩西瓜实行了稻瓜轮作的模式,但他们都是采取露地栽培,而且品种单一,瓜的上市集中。而新丰镇的稻瓜轮作采取的设施栽培,且合理安排上市时间,他的经济效益是我们石头三拐的1.3倍。还有凤桥镇的茭白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从最初的一熟制发展到两熟制,采收期延长了近一倍时间,经济效益均达到万元以上,另外该镇还种植了菱角、慈菇等多种水生蔬菜,产品十分丰富。同一产业,不同的收益,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创业意识的不同。
四是感受到别样的产业文化。南湖区总结出粮经结合“万元千斤”多种种植模式,简单来说,“万元千斤”就是一年间每亩田块实现经济收入超万元,粮食收成超千斤的目标,实现粮经双丰收,除合理时空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出率外,还达到水旱轮作、养地与用地相结合的目的,在解决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实现了***赢。而我县目前以双季稻或稻麦种植为主的模式,在亩均收益上不足“万元千斤”模式的五分之一。另外,在凤桥镇有一家企业叫嘉兴市天香花苑花卉有限公司,该公司最初从事花卉生产和销售,短短几年时间基地从最初的80亩发展到330亩,并成为嘉兴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该公司将这一产业从生产层面上延伸到花卉产业文化层次,让人们在娱乐身心的同时,还能感受博大精深的花卉文化,正如该镇分管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是南湖区一家具有活力无限的潜力股企业。转变思想视野开阔,产业发展需要的不是量而是质,质才是产业发展的灵魂。
短短时间,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自然资源上讲,我县与南湖区相近,在农业生产模式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南湖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我认为对我县又是可学、可用、可推广。也让我们增强了对庐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对南湖发展意识的领会,要靠更多的同行、同事来感悟。我希望县委县政府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我们与南湖区乃至全国其它先进地区学习、对接,使我们在看中想、在想中思,在思中干,将庐江经济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推入全国前列。
南湖讲坛心得体会3
“南湖讲坛”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同学到南湖讲坛吸取营养、增加知识、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周进校长在主持南湖讲坛第42期开场时说,南湖讲坛是由图书馆创办的,根据图书馆馆长梁家兴同志的建议,为了扎扎实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南湖讲坛办成品牌,学校决定南湖讲坛从第42期起由学校举办。
周进校长的一句话勾起了笔者去探访“南湖讲坛”的昨天。
图书馆的梁馆长告诉我,某重点大学校长在图书馆新馆典礼上说,图书馆是大学精神的守护神。而他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精神的象征和塑造者。正如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乔治·基特里奇说的“你可以摧毁哈佛所有的建筑,但是只要图书馆存在,这里仍然是一所大学。”在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图书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图书馆从2005年起试办讲座,经过努力于2006年把以求知成才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正式冠名“南湖讲坛”。
用筚路褴缕、殚尽竭虑来形容南湖讲坛的历程是再恰当不过了。作为南湖讲坛的承办者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的汤明同学如是说,为了使“南湖讲坛”的选题贴近学生的需要和减少经费投入,图书馆把承办“南湖讲坛”的具体任务交给了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学术部的同学作了艰苦的努力,他们征求学生对讲座选题的意见,到外面去听各种讲座,然后将选题主讲人报告图书馆后选定,再去联系主讲人。讲坛没有专门的经费,只好由学生出面对主讲人略表心意,用梁馆长的话说这叫惨淡经营。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邓晓芒教授题为“中国人的信仰”在“南湖讲坛”上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反映强烈。时任我校学生处常务副处长朱启军被讲座现场的气氛感动。他第二天打电话给图书馆馆长:“没想到讲座有那样的效果”,希望与图书馆联合办。
接下来“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不能获得诺贝尔”、“中华合和思想与构建和谐”、“中国古典诗词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等主题纷纷登陆“南湖讲坛”,给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子们一顿又一顿的精神大餐。
由于没有经费支撑,不能请更多的名人到现场讲座,图书馆为了使“南湖讲坛”成气候,突发奇想,把“网上报告厅”的名星、大腕搬上“南湖讲坛”。
于是:阎崇年、易中天、孔庆东、金正昆、李天复等名人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南湖讲坛”,让我校的学生从大屏幕上以睹他们的精神风采和吸收他们诠释的思想、情操、为人之道、成才之路。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南湖讲坛”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时候,图书馆梁家兴馆长萌发了把“南湖讲坛”办成品牌的念头。于2006年国庆节前夕向周进校长上书“关于把‘南湖讲坛’办成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议”,通过“南湖讲坛”搭建一个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以提高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花大力气把“南湖讲坛”办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周进校长很重视这一建议,先后几次召集图书馆、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研究,举全校之力打造“南湖讲坛”品牌,周校长亲自担任“南湖讲坛”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南湖讲坛”工作方案,拨专款运作“南湖讲坛”。
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
2007年3月21日晚“南湖讲坛”第42期以崭新的面貌闪亮登场。董事长金国华、党委书记冯向东、校长周进等全体校领导同千名师生一道聆听李培根院士的《学人“三字经”》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