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问题产生的过程和原因
有以下四个基本原因:
1 社会关系的形成。
2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3 生产实践产生了需要。
4 社会出现分工。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社会物质社会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们要敬畏“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一个正常的人,在他伤害了别人时会感到悔恨,在他受到显失公平的对待时就会感到愤怒。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道德律,一种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觉。
这种道德感来自何处?让我们抛却哲学家那套神秘深奥的说教,用生物学的简洁语言来描述:------道德感就是生物用遗传物质记录的,用来规定对其种族延续有利的行为规范的心理机制。
本文中将用“道德天性”这个词来代替具有哲学意味的“道德感”。
这种道德天性是为什么会形成,怎样形成?
让我们从爱克罗斯德教授的“囚徒困境”游戏说起。
爱克罗斯德教授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规则:
让若干的参赛者参与比赛,每个参赛者手中都持有“合作”和“背叛”两种牌,比赛以单循环赛的形式进行:每一个参赛者都与其他参赛者比赛一场,每场60回合,比赛方式是每一回合参赛者从两种牌中选一种打出来,
------如果两个参赛者都出合作牌,则双方都得3分;
------如果双方都出背叛牌,则双方都得1分;
------如果一方出合作牌,一方出背叛牌,则出合作牌的得0分,出背叛牌的得5分。
单循环赛的所有比赛场次都进行完毕后再统计各个参赛者的总得分。
第一届比赛总***有15份参赛策略,冠军为最简单的、拉波波特教授的“针锋相对”策略:
------第一回合出合作牌,以后每一回合重复对方上一回合的出牌,即对方上一回合出合作牌就出合作牌,对方上一回合出背叛牌就出背叛牌。
在所有参赛的15份策略中,有8份“好人”策略,即包含较多的合作和宽容,得分全部排前8名,7份狡诈策略得分排在后7位。
在第二届比赛在公布了第一届的结果并附上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以63份策略进行模拟,结果还是“针锋相对”获得冠军。
可见,在包含了善良与宽恕,但又有一定防卫能力的策略是最好的。这个游戏从数学上证明,为什么利他色彩浓厚的道德天性能够在大自然里出现,并且使得到它的物种更具竞争力。
下面具体讲述道德天性的进化。
道德的进化
在随机的变异中,有些生物会产生诸如公平感、正义感等道德天性,有些则没有。
具有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个体,更易于与其他个体合作,更易于避免两败俱伤的冲突,在进化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它得到了保留并在种群基因库中扩大比率,渐渐地具有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个体在种群中占有压倒性优势,使得整个种群都表现出这些道德天性。进而,具有这样的道德天性的生物种群,在进化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不会被其他族群的竞争对手淘汰,从而形成了这样的群体道德天性。
例如,一个生物群体如果具有团结起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群体机制,那么在异族入侵就更能保护自己的生存的空间,从而成为优势群体。爱国心虽然有教育的影响,但其心理基础却是道德天性,否则它不会那么容易被激起。
一个生物群体要是具有正义感,产生清除败类的机制,群体的利益就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成为优势群体。
一个生物群体如果具有公平感,那么他的成员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大量无谓的冲突,减少群体的内耗,因而相比其他群体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