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的错误深度解析

《河边的错误》深度解析如下:

作案凶手、动机、过程这三者构成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内在框架,故事就围绕着对这三个问题的追踪展开并结束。然而,在《河边的错误》这部电影中,作案动机不明,作案过程不显现,作案凶手是个疯子。

因为凶手是个疯子,没有道德概念,也不受法律束缚,不能以常理猜度。事实上,就连疯子是如何成为疯子的,也没有交代。于是,这部电影中的悬案最终也就成了“葫芦案”。

如果你将这部电影其比喻为鲁迅“狂人”的影子,那就有可能触碰到部分真相。毕竟鲁迅所处的糟糕年代和腐朽环境,确实可以让人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气质。

在鲁迅的时代,恐怖来源于“吃人”的合法化,痛苦来源于个人的忏悔意识和无法反抗群体的暴力,自己未必吃过几口妹妹的肉,却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基因。当狂人的神智恢复后,这种觉醒就不复存在了。

然而,电影胶片的颗粒质感,充满年代感的磁带、绿皮火车、破旧的工厂,那些刻意营造出的80年代的氛围,都在告诉我们,那是个疯狂过后的年代。为了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有种“隐喻”感,导演特意将警察办案地点放在了影院,拆掉影院的照片,烧毁放映机,都在阐述一个问题“在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唯有疯子才显得正常。”

电影介绍:

《河边的错误》是由魏书钧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曾美慧孜、侯天来、佟林楷、康春雷、黄俊主演的荒诞现实主义艺术电影。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河边的错误》,讲述了一桩吊诡凶案牵扯出多名嫌疑人,刑警队长马哲被无法言喻的真相不断拨弄,逐渐陷入荒诞、不安和分不清是真是幻的时刻与记忆中的故事。

1990年代中期的一个江南小镇,一位老婆婆在河边被谋杀,警察马哲(朱一龙饰)负责案件的侦查。他一一排除可能作案的嫌疑人,最终锁定老婆婆领养的疯子(康春雷饰)。案件本该就此结束,但一些疑点的存在让马哲打算一查到底,与此同时,疯子跑出疯人院继续作案让马哲再度陷入紧张,他的精神状态发生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