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假日为什么要调休?
我国节假日调休是为了避免节假日过于“碎片化”所做出的政策安排。
对于节假日放假安排,我国是有法律规定的。根据2013年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现有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7个,***放假11天。其中,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国庆节3天(10月1日、2日、3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在此基础上,全国实行统一的调休放假制度,由国务院办公厅每年提前向社会公布节假日放假安排。
由于我国节假日大多遵从传统农历历法,不仅每年对应的公历历法日期均有变化,而且与公历历法的双休日不够衔接,如果不作调休,基本每年都会存在部分节假日和双休日之间间隔1个工作日、造成节假日“碎片化”的情况。调休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过于“碎片化”所做出的政策安排。
全年放假调休体现出的特点
全年调休体现出最小干预、长短结合的特点。2024年全年假期比较均衡,通过调借临近周末,春节至少8天、国庆7天、劳动节5天,元旦、清明、端午、中秋都是3天,长假后最长工作日也只有6天,调整的幅度比较小,避免出现长假过后工作时间长的局面,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劳逸结合的实际需要。
我国法定节假日具有时间分布“上半年多、下半年少”、日期间隔“上半年短、下半年长”等特点,5个集中在上半年。此次放假安排充分考虑到这些法定节假日的日期特点,形成了四个3天短假、一个5天小长假、一个7天长假、一个9天超长假的假期分布,较好地实现了长假与短假相互交错的局面。
通过长假、短假的合理搭配,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全年的出行计划与安排,在探亲、休闲、旅游等方面拥有更多更好的日期选择,避免“一窝蜂”出行和“扎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