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蕴含义和预设义的联系和区别
句义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关系,蕴含与预设就是句义之间重要的两种关系。
蕴含是指存在于一句话语和另一句话语之间的语义上的从属关系。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是甲蕴含乙。蕴含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例如:“他是个单身汉”→“他是个男人”。
蕴含关系一般发生在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例如:
他买了一篮子白菜。→他买了一篮子蔬菜。
他踩了小王的脚。→他踩了小王。
例①中,“蔬菜”和“白菜”有上下位的关系,例②中,“小王”和“小王的脚”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例句可以看出,“白菜”是“蔬菜”的下位概念,从“他买了一篮子白菜”可以推知“他买了一篮子蔬菜”;而从“他买了一篮子蔬菜”中无法推知“他买了一篮子白菜”。例②也是如此。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但是如果上位词语或表示整体的词语是周遍性的,即强调所述之事涉及某类事物的全体成员或某一整
体的所有部分,则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如:什么笔他都有。→他有钢笔。
那棵白菜全烂了。→那棵白菜的菜心也烂了。
预设也叫前提,是指使一个命题或语句能够成立的条件。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与蕴含一样,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是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例如:
①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他哥哥在北京上学。
②他有哥哥。
例①中,“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蕴含“他哥哥在北京上学”,因为“他哥哥在北京上学”在“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的断言范围之内。但例②不是例①的蕴含,而是例①的预设。也就是说,句子①并不是在说“他有没有哥哥”,句子②只是句子①附带表达出来的背景信息,因此例①以例②为预设。
一个句子的意义可以通过预设关系与其他句义联系在一起,使这些句义成为这个句子潜在的意义,因此有时在说出一个句子后,如果再把它的预设说出来,就会使人感到重复罗嗦。例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他有哥哥。”
举例说明蕴含和预设有什么区别?
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①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②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
③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
上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