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证据罗列金字塔方法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

1. 归类分组

人类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当你听到别人讲话或看文章时,也会发生类似组织思想的现象,你会将同时出现或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联系起来,努力用某种逻辑模式组织它们。

金字塔结构之一就是: 将思想或概念分组,并找出其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 。

2.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果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读者会自动从中寻找***同点,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而由于受众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和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因此 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确保读者的理解与你同步。

3.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况

我们 写作的思考方式往往是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 ,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在写作时,你将这3个段落而不是其他段落组织在一起,也是 因为你认为这3个段落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总是要求:所有这3个段落***同解释/支持由其组成的章节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即对这3个段落的概括。

可以通过检查你的思想是否用金字塔结构相互关联,从而确定是否正确地构建了文章的结构。

在金字塔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演绎推理举例:

归纳推理是将具有***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同性(或论点)。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因为归纳推理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若干不同的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性、***同点,然后将其归类到同一个组中,并说明其***性。

归纳推理举例:

由于演绎推理非常繁琐,建议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 。因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理论上讲,组织在一起的思想绝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而是因为其中的某种逻辑关系,才将其“挑选”出现并组织在一起的。

对于演绎性思想组,毫无疑问思想的逻辑顺序是演绎推理的顺序。而对于归纳性思想组,逻辑顺序包括 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 三种。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逻辑顺序,因为这种顺序是将思想分组时使用最广泛的。

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逻辑不清的现象: 前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在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后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其思维中实际上已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

时间顺序举例: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

你想象的“某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

在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简称: 分组的MECE原则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程度顺序

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 是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务所采用的顺序,如:3个问题、4个原因、5个因素等 。

在每组思想中,将最具该特性的排在第一位,先重要后次要。

1. 界定问题

问题是指你已有的(现状)与你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某一背景,并在一系列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条件可能很简单,也可能是很复杂的因果关系。无论是哪种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是确定差距之性质和把握其重要性最基本的过程。

上图为“ 界定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框架 ”,在介绍分析结果的时候,问题1和问题2的答案就是文章的序言,问题3~5的答案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观点、论点、看法。

而对于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2)

回答上述问题后,就界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通常从改变现有结构和流程,即分析切入点/序幕这里入手。

2.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

a. 诊断框架

遇到问题,不要一上来就开始收集各类资料,等资料收集完备再开始做分析。 要善于使用诊断框架,使用诊断框架帮助你设想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这种设想最终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头痛但不知道原因,所以无法医治。你第一步应该设想一下造成头痛的可能原因:

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后,头痛的原因要么是身体上的,要么是精神上的。如果是身体上的原因,要么来自外部,要么来自内部。如果是外部的原因,要么是撞伤,要么是过敏,要么是对天气的反应,等等。

通过逐项展开,就可以按排除的难易程度对所有可能的原因进行筛选。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头痛是天气原因造成,就没有必要检查脑瘤。

而 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只有3种: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 未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建立诊断框架。

那么怎么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建立哪种框架?怎么知道是深入研究框架的全部还是一部分?答案取决于你对所要分析的目标领域了解多少。 好的解决方案不是抽象得来的,首先要求你对所在领域——制造、营销、信息系统等有全面的了解,大量深入的关于目标领域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问题的诊断框架通常隐含在界定问题的序幕中。

b. 逻辑树

使用 逻辑树 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前边曾提到序列分析法有以下步骤:

1.是否有问题?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在步骤2和步骤3,可使用具体的流程图和因果结构,表示有关公司经营的要素、作业或任务之间的系统关系,建立“背景”的模型。在步骤4和步骤5,使用逻辑树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写完后,也可以用逻辑树找出各个组的观点的缺陷。

视觉演示是面向现场观众的,周围环境往往极不舒适,有时糟糕到你甚至希望换个地方。观众的反应不仅不可预测,而且注意力很不集中。因此, 你的大部分工作是预测观众可能的反应,时时努力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接受你的信息的热情 。

商业演示和其他任何娱乐形式一样,也需要艺术性。你必须会“ 作秀 ”。“作秀”需要明星、剧本、故事情节和技术上出类拔苯的视觉元素,另外还要考虑一些无形的因素,如 时机、节奏和悬念 等。

演示文稿包括两类幻灯片——文字和图表(图、表或示意图), 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90%,文字占10% ,其各自的作用是:

好的幻灯片总是尽可能简单地传递信息,不把文字(或幻灯片)浪费在那些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转折性或介绍信语言上。 文字幻灯片最好只用于强调金字塔中的主要论点 。

设计PPT演示文稿应掌握以下基本规则:

此外, 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幻灯片具体制作原则: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书读完了,重点还是行动+改变,应用书中观点或方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或生活方式。希望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多应用“金字塔原理”,提升思考力、写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