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文化的精神内核
龙母文化,是指由龙母传说而派生出来的次文化,在珠江流域起源并发祥,历经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成为岭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之一。龙母文化,自然是老生常谈,至于其精神内核,却是鲜为人知。而笔者在对龙母文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之后,对于其精神内核归纳为三点,即仁道、孝思、良俗,这三点内核对于岭南社会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是二千多年来岭南社会的道德基石。
一、仁道
所谓“仁道”,是对于龙母而言的。目前,有大量文献详细记载了龙母乐善好施、利泽时人的故事,如江边拾卵、程溪豢龙、折足惩鹿、疏浚河道、治理洪水、庇佑百姓等等,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以人为本的仁道精神。《春秋纬元命苞》云:“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又《韩非子》云:“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而传说中的龙母,就是素怀好生之德,所以她惩恶扬善、趋吉避凶、养育龙儿,践行仁道,利泽境丰。也正是因此,在龙母文化圈内的岭南社会,在二千多年来都在提倡以人为本、乐善好施的仁道精神,特别是对于弱小群体践行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源于龙母文化的。
二、孝思
所谓“孝思”,是对于龙子而言的。龙子是龙母传说中的次角,是龙母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版本的传说中有不同的数量,普遍有一龙、三龙、五龙之说。无论各种版本传说的龙子数量如何,其中有一个重要角色是不变的,那就是秃尾巴的“掘尾龙”。所谓“掘尾龙”,是指断尾的龙,相传龙母豢养的龙子很调皮,龙母误断其尾,所以成了掘尾龙。《广州记》载:“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列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传说中的掘尾龙侍母至孝,在龙母生前,就听从龙母的号令,兴云布雨、为民播福,在龙母身后,就亲自安葬龙母,并且在每年龙母诞辰前后返回程溪为龙母贺寿。龙子的种种德行,正是知恩报恩的孝思精神。《礼记》云:“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龙子所为,正好符合此三等孝,而这种孝思精神又是附于龙母文化的,所以龙子孝思正是随着龙母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到岭南社会的,二千多年来,岭南人民都受这种孝思所熏染,从而凝聚起一股以孝为德的强大力量。
三、良俗
所谓“良俗”,是对于世人而言的。龙母传说诞生于周秦时代,迄今二千多年,是岭南地区较早的神祇传说,所以对于岭南社会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而这种影响的反馈,就是岭南社会所形成的一系列与龙母传说有关的风俗。比如岭南地区传统盛行的“安龙”、“舞南龙”、“赛龙舟”、“船掘尾”、“二次葬”等习俗,就是源自龙母传说的,这是龙母传说与中国人“尊亲至孝”、“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开明、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良好风俗。《礼记》云:“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龙母文化本身携带的道德观念,通过传播而潜移默化到人们的思想中,再通过人们的践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仁道、孝思、良俗,是二千年龙母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岭南社会的道德基石,这是值得我们龙母文化传承者去维护和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