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2011成都市中考《考试说明》
物理
难度有所提高 注重规范答题
试卷结构
今年中考继续实行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15小题,全部为四选一的单选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18小题。全卷***33小题,卷面原始分数为130分。
第一卷的选择题中,物理部分***9小题;第二卷的非选择题中,物理部分***10小题。物理试题是按照70分钟时间设置的。物理试题考试内容分布:主题一“物质”约占15%,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约占45%,主题三“能量”约占40%。其中,涉及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内容约占35%。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65左右。
名师解读
今年中考,物理、化学合卷取代去年的科学卷。但在物理部分,总体上仍保持稳定,重点知识仍是重点考。主要变化有:
1.难度有所提高。今年,试题难度系数为0.65,去年是0.7(难度系数越低,意味着难度越大),这意味着试卷的总体难度有所提高。另外,今年中考,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探究考查约占35%。
2.新增“液体压强计算”考点。去年,液体压强只要求“定性分析”,今年要求“能用液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其中,液体压强计算以前是不考的。
3.去年中考,要求作“力的图示”,今年则降为能画“力的示意图”。以前要注意力的大小,今年中考,对这一知识点只用画个大概。
4.在电磁波知识点中,明确提出要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这是今年新增的内容。
5.关注科技前沿。近年来,生活与物理相联系的问题在试题中渐渐多起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多关心生活,尤其是与物理有紧密联系、对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热点问题,应引起关注。如新能源的应用、家用电器等。
备考建议
1.重视实验,回归平时做过的物理课本实验,实验的目的要求不能忽视,尤其是物理实验在生活中的运用。此外,平时做相关练习时,注意计算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实验过程设计和结论描述的准确性,做到会的都能得分。
2.针对薄弱环节“攻坚”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想一想错题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考查的角度有何变化,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知识点的理解错误,还是解题方法没掌握造成的,并对知识点进行回炉复习。
3.利用错题集对自己易错处进行回顾,消除旧错;通过综合训练,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整合,避免新错。
4.实际运用题增加解题时,学生面对实际应用情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推理、变通、解决没有直接接触过的问题。
5.注意书写规范性的训练。
(本报记者郭会桥 实习生钱佳媛采写)
化学
知识点有增减 备考抓好落实
试卷结构
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分为第一卷、第二卷两部分。其中,化学第一卷6小题,第二卷8小题。
化学试题是按照50分钟时间设置的。化学试题考试内容分布:“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2%,“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4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8%。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及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融入以上各知识内容之中,约占30%。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65左右。
名师解读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考,化学部分总体上仍注重考基础,特别是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不要求死记硬背。注重对实验和知识的理解。但是,在个别知识点上,也有一些调整,比如:
1.在“溶液”部分,降低了对悬浊液的要求,由以前的理解到今年的“不作要求”。
2.在“水的净化”上,要求有所提高。由去年的了解,提升到今年的理解。
3.新增考点——乳化现象,这在以前是没作要求的。
4,在“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上,要求提高了,由去年的“了解”提升到“理解”水平。
5.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上,要求降低了,只要求考生“了解”,但对其化学性质的要求提高了。
6.“酸碱盐的性质”仍然是重点,由以前的“了解”提高到“理解”水平,但对酸碱盐的概念淡化了。
7.对“材料”这一方面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的要求都提高了。总体来说,化学试题越来越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考生学到的知识能学以致用。如平时所穿衣服的材料、净化水资源等等。
备考建议
1.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考生的知识缺陷,可以归纳出“五个不强”: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运用能力不强;图表处理能力不强;提取信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实验设计能力不强;语言归纳和表达能力不强。
因此,在最后两个多月的备考中,考生必须回归教材,好好温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点。同时加强文字表述能力,避免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丢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这些规范的解题格式平时要训练到位。
2.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突出重点,如酸碱盐的性质等。二是立足《考试说明》,要依据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针对知识点设计对应的训练内容,不要盲目做很难的试题,以免影响复习积极性。
3.全面覆盖。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
4.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及方法体系。
5.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进行辨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有选择地做一些模拟题,通过训练能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报记者郭会桥 实习生钱佳媛采写)
思品
考点与时俱进 复习注重时政
考查范围
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内容包括三大领域:1.“我在成长”占8分。2.“法律与我同行”占8分。3.“承担责任,融入社会”点24分。
调整与变化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的考点可谓与时俱进,与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焦点紧密结合,更注意考查学生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七年级内容中,删除了去年的“正确认识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这一考点,增加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考点。
2.八年级内容中,增加了“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考点。
3.九年级内容中,增加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大考点;“走***同富裕的道路”考点中,增加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这一内容;在“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考点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这一表述。
4.九年级内容中,“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这一知识点在去年的基础上,予以了规范化,令考生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实质内容未增加。
备考建议
一是关注重大的时政热焦点问题,尤其是与武汉紧密相关的。如武汉城市圈获准“两型社会”试验区 ,武汉东湖获批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江大学“人链精神”,“暴走妈妈”,信义兄弟,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等。
二是基础知识要落实。考生要对教材中要点、关键知识及易错知识烂熟于心,要学会将考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用规范的学科术语答题。
三是要特别注重时政热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应关注时政热点,每遇到时政热点,都应当主动地将其与书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主动分析。每年的中考题都不一样,但考查的内容大体相近,虽然试题“穿”着不同的外衣,但实质考查的都是那些固定的知识,关键是考生是否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肯定地说,“基本国策”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绝对是考查重点,此外思想品德的两道大题肯定是围绕着九年级的考点展开的。
四是要对资料了如指掌,做到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往年不少学生认为是开卷就四下搜寻资料,一味贪多。但当他们把辛苦积攒起来的资料带进考场,才发现能够从容翻阅的时间太有限了。最让人后悔的是:好多学生将宝押在了资料的积攒上,而忽略了熟悉课本、巩固知识,因而资料再全、再多,到了考场上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开卷的意义虽不主张学生们死记硬背,但要求学生们充分熟悉课本、资料的主干内容,如果连书和资料都不熟,翻书都不会,开卷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所以,考生要对资料和课本充分熟悉,该记背的一定要记背,以增加考场效率。(记者赵莉采写)
历史与社会
少考一册书 能力要求高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查内容
1.我们传承的文明(八年级下册),占50%左右。
2.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九年级全一册),占50%左右。
(二)目标要求
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合并归纳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合卷;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含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二)试卷结构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综合试卷满分80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各40分)。历史与社会试题包括选择题(15小题,30分)和非选择题(2小题,10分);选择题为三选一,非选择题形式多样。难度系数为0.85左右。
调整与变化
今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在考点上有所变化。
一是减少对一册书的考查。今年中考,“我们生活的世界(七年级上册)”不再纳入考查范围。去年这本书虽只占5%左右的分值,但考生必须对整本书复习到位。今年的删减,对考生而言是减负,减少了学生的识记内容。此外,今年的考点在去年的基础上,减少了对“明清时期历史(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外关系等)”和“近代社会的变化”的考查。
二是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纵观考点,不难发现,今年中考在8个考点上,增加了“掌握”的能力层级,“掌握”是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已经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意味着这些知识点,考生不光要识记、知其来龙去脉,要对知识进行运用,解决问题,并得出自己的认识。
三是将“社会常识”纳入到考查范围,涉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民主化追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知识点。三个知识点都要求考生“掌握”。这一增加,强化了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和社会性。
备考建议
一是要落实基础知识。首先要回归课本,按照章节单元,逐一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其影响要落实到位,不留下任何知识空白。
二是今年的中考提高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融汇贯通,考生们要学会打破知识框架,主动地设置主题,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串联,要对相似相近的历史人员、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关联,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三是莫忽略单元总括及课题导读。值得提醒的是,不少考生在回归教材时,容易忽略单元前的总括和课题下的导读。殊不知,这些总括、导读都是非常关键、提纲挈领的线索,考生们在复习时不应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