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催生法律

在现实生活中,利益永远都是引发虚伪与欺骗,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一切的道德准则只不过是空谈,那么今天我们要说道的便是将“虚伪与真诚”完美结合的佼佼者,在当年以17万“骗画”,转手就卖了8700万的鉴宝专家刘岩,那么现在的他究竟怎样了呢?

俗语云“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当大家在生活物质得到保障的状态下,人们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时候,一些古董、玉石等收藏类物品,就以其本身蕴含的内涵、历史及寓意,作为人们茶余饭后消磨时间的爱好。然而盛世古董其实有很高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识货。面对无数热衷此道而无入门之法的庞大群体,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鉴宝”热潮,在这类“鉴宝”节目中,一件件奇珍异宝在被挖掘重回大众视野,同时也将无数“鉴宝大师”捧上了神坛,刘岩便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古董不外是诗书字画器具,以书画居多。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不可能鉴别名家字画的。因此一档档“鉴宝”节目,一直受到很多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到宝物相关的知识,还能真正的见识到古董的风采,不少人还回家翻起了箱底,总有一种“家中有宝自不识”的担忧。

在当时“鉴宝”一时风头无二,古玩亦从一个文雅的爱好变成了人人都希望通过其来改换门庭。来自河南郑州的朱云,便是其中一员,在2009年9月,与其弟带着家中的宝画清朝乾隆的真迹《崇阳汉柏图》来到了国内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想借此走向人生巅峰。

而刘岩,作为当时负责鉴宝节目中的鉴宝专家。他的履历极其漂亮,出生于1957年,曾任职国家文物局,在首都文物馆等具有国家性质的文物部门工作过。可以说普通人要想在这些地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刘岩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位书画陶瓷方面的鉴定专家,并借此成为了好几档鉴宝节目的鉴宝专家。

在多档鉴宝节目,凭借优秀的履历与精湛的点评,收获大批粉丝,在节目的炒作与粉丝的推动下,可以说名利双收,但人的野心总是填不满的沟壑,开始在一档档节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猎物。

为了准确的估算《崇阳汉柏图》的价值,对鉴宝专家的“权威”的信赖下,朱云兄弟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参加了节目,在节目中刘岩经过一系列鉴定之后,坚定表示“不是真迹”,朱云兄弟在历经“赝品”“不错的仿品”“价值最多不过3万”的几次心绪跌宕起伏之下,对非常热情又热心的“鉴宝专家”刘岩更为信赖,经过与刘岩的多次诱导交流之后,作为仿品、假画,价值不过3万的《崇阳汉柏图》,在刘岩的不懈努力、费劲心思的帮助下,从而引荐一位程姓买家以17万“高价”购买。

在失望之后的峰回路转,朱云兄弟转悲为喜,刘岩被他们当成通向财富的道路之时,殊不知也有人同样将他们当作通向财富的道路。在“专家”的信赖与“仿品”还能卖出高价的利益诱惑下,没有丝毫怀疑这热心的背后所出现的蹊跷,便毫不犹豫将《嵩阳汉柏图》贱卖。自认遇到“贵人”时来运转的朱云兄弟对鉴宝专家可谓是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样的感激之情,在2010年12月终结,原来“高价”卖宝后的朱云,一直对藏品古董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无意间在其中一档鉴宝节目中,朱云发现自己卖出的“假画”在北京拍出8736万的天价,此时距离参加节目不过一年时间。已经意识到被骗的朱云,为证实心中猜测,朱云马上就查证了拍卖图录,经过多方的调查和求证中,他确定了那副身价千万的画就是自己一年前卖出的那副。

查证后,朱云立即联系了鉴宝专家刘岩,此时刘岩回应,古玩字画不过是市场炒作,价格根本不由他掌控,在白纸黑字的合同下,即便是相差500倍的巨大差异下,双方也只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而已,这时的朱云才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进入一场鉴宝骗局,甚至所谓的程姓买家也根本不存在。

知道由于自己过于信任,导致错失“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愤怒之下与刘岩对峙法庭。并在案件进一步的深入过程中,才知晓此刘岩非彼刘岩,只不过是借着自己有一定鉴宝功底,披上了真正专家刘岩的外衣,行走在各大鉴宝节目中。然而由于古玩字画涉猎太广,市场本身的巨大波动,在这样非常巨大的漏洞中,最终朱云败诉了。虽此事结局遗憾,但鉴宝专家刘岩其实是欺骗者的信息依旧暴露在阳光之下,同时也给无数追逐利益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观众的三观在残酷的现实里一再崩塌,鉴宝专家的名声也随之应声下跌失去微信力。

纵观整个过程,除了真迹《嵩阳汉柏图》当赝品一样贱卖,让人唏嘘以外,作为鉴宝专家刘岩,更被爆出仅是借了同名同姓不同貌的真鉴宝大师的皮囊,参与多档鉴宝节目,被当“真迹”一样被尊重。或许大家在对朱云兄弟的遭遇的同情之余,更多的是对“假刘岩”的愤怒,面对能完美“抽身”而出的刘岩,能做到的不过是道德的谴责,可世间的真真假假,更多的时候不是主动出现的,而是在人们的欲望之下催生而来。

由于当时的事件造成了极大影响,让火热的鉴宝节目也因此遭遇滑铁卢,也让公信与权威受到了极大的质疑,本着树立中华文化底蕴的节目初心,消散在欺骗与谎言中,而欲借此一步登天的古玩爱好者,却并没有因此消退,只是在以其他的方式不断催生其他的鉴宝形式,这里留下的只是这一种鉴宝的警告与一地鸡毛。

通过精心策划的骗局,在逃脱法律制裁之后依旧怀揣着巨额不义之财的刘岩,依旧横行在世间,在不同的民间节目中,依旧在给千千万万的“朱云”鉴定着他们的宝物,我们无法否认他拥有着鉴定《嵩阳汉柏图》这类宝物的功底,而目前的法律也无法对“鉴宝”做出全面的规范,鉴宝更多只是一份职业,没有能保证每一位从业人都拥有职业道德。在对古董古玩的诱惑下,相信,朱云兄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只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其中一个。

世上的我们大都只是普通人,所有的骗局,在真相未曾解开之前,它就是你所看到的表象,一个看似简单的“鉴宝”,从节目的炒作,到大师才华的包装,隐藏的是普通人对财富的渴望,可在更为“权威”的欲望之下,普通人的渴望就成为他们揽财的渠道,是鉴宝,更是鉴定人心。

经历鉴宝风波后,鉴宝的浪潮在消退,一档档的“鉴宝”已经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市场的存在,就还有人抱着对古董古玩的贪婪,就还会不断的催生更多的“假刘岩”,在这样公信与权威得不到保障下,古语云“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所谓的“权威”面前,我们没有鉴定真真假假的能力时,只能坚守本心,拒绝外界的诱惑,那么再多的“刘岩”也不过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