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立案登机制

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

一、立案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

立案登记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就应当予以登记立案,不得拒绝接收诉状。这一制度改变了过去“立案难”的问题,使得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二、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流程

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人民法院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3.如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应当立即登记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4.如不符合立案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补正或不予立案的理由。

三、立案登记制度的意义

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司法效率,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使得更多的纠纷能够及时进入司法程序。同时,这一制度也促进了司法公正,使得每一个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都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审理。

综上所述:

最高人民法院的立案登记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体制改革成果,它通过简化立案程序,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更多的纠纷能够及时进入司法程序,得到了公正、公平的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