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春秋大义》上篇第一章:何谓杀人无罪,何谓报仇有理

这上部书总***四章,这是第一章,第一章又分了4部分,具体讲什么,这里不先结论了先来看看案子

------------------------------------------------------

且看这第1部分, 徐元庆谋杀案

时间:唐朝

案件涉及人物:武则天、赵师韫、徐爽、徐元庆、陈子昂、柳宗元

犯罪嫌疑人:赵师韫、徐元庆

受害人:赵师韫、徐爽

死亡地点:驿站

律师:陈子昂、柳宗元

原因:徐元庆的父亲徐爽,被赵师韫所害,徐元庆处心积虑的报父仇

按现在来说,根据刑法第XXX条就判了,过去可不是,甚至说还会逃得一命

-------儒家经典有记载 ? 《礼记·檀弓》中,子夏问孔子(原文有兴趣者可自行百度O(∩_∩)O)

子夏:对杀害父母的仇人该怎么办?

孔子:一遇到仇人,就该马上动手杀他—————腰上别着家伙就抄家伙,没带家伙的话,赤手空拳也要上,杀父之仇不***戴天

《礼记》在唐朝的科举教科书中属“大经”,地位很高,学的人也多

那么难点来了,是按照“法”杀人偿命,还是按照“礼”,杀死杀父仇人天经地义

问题抛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也为难了,说要不放了他吧,下面有人跳出来了说“不可!”

律师陈子昂登场!他陈述:

(徐元庆蓄意谋杀,案情清楚,按照国家法应该判死刑,国法不可依。但是,念在这小子是为父报仇,情有可原,孝义感人,所以建议在杀了他之后再大张旗鼓表彰)

这样一来无论礼法都被解决了,乍一听好像挺合理,这个表彰记录在陈子昂传记里,并在文章后有一句

“请把我的这篇文章附在相关法律条文的后边,永远作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

律师柳宗元登场!坐不住了站起来开始反驳:

(礼的意义在于防乱,禁止杀害无辜的人。如果父亲有罪该杀,儿子就不该报仇;如果报仇,判死刑

法的意义也在于防乱,禁止杀害无辜的人。如果赵师韫滥杀无辜,也该判死刑。那么问题来了,徐元庆父亲到底什么原因被赵师韫杀?我抬出《周礼》中便有记载,《公羊传》也有记载,都说明问题点在于,父亲被怨杀,儿子可以报仇;父亲有罪该死,儿子报仇不合道义;说什么永远作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完全是胡闹,我们应该依《公羊传》中的标准,处理类似案件,因此我的文章才能作为国家法典一部分,按我的来吧)

--------------------------------------------------------------------------------------------------------------------------------------------------

第2部分, 梁悦谋杀案

时间:唐宪宗

案件涉及人物:梁悦、秦果、韩愈

犯罪嫌疑人:梁悦

受害人:秦果

死亡地点:未知

律师:韩愈

案件经过

和徐元庆的案子一样都是杀父之仇不***戴天,那为什么不按照柳宗元的或者陈子昂的办法判,也许当时他们也没搞清楚到底哪个是对的,这个时候律师韩愈开辟了新的想法

(子报父仇的事儿在《春秋》《周礼》中没少见,没人把这当犯罪,为什么发条里不写呢?如果明文禁止了,在当时礼大于天的时代,伤孝子心,孝道治天下呢怎么可以这样,可不写吧,有人老钻法律空子,只是法律不能明说,全看法官心领神会)

韩愈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我们不能明文规定,但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流放”,折中的办法,而流放的概念在《周礼》中记载为“不同国”

既然不能杀,也不能放,就给个流放

第3部分:赵娥亲案

时间:东汉

案件涉及人物:赵娥亲、赵君安、李寿

犯罪嫌疑人:赵娥亲

受害人:李寿

死亡地点:村头

律师:朝廷

案件经过

赵君安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老乡李寿杀了,三个儿子又因瘟疫都死了,就剩嫁出去了的女儿赵娥亲,毕竟杀父之仇不***戴天,但一个女流又能如何,李寿就这么想的,可看见赵娥亲年年家中磨刀,就担心起来天天佩剑防身

《列女传》描绘真的可以拍个电影了,太过详细就是古龙的武侠小说类型

其实原文写的比我写的详细太多了,我只大概说下打斗过程

这个赵娥亲呢和徐元庆都是那种,我就是杀人了怎么滴吧,去衙门里非要判她罪名,官员都TM感动哭了上报朝廷,朝廷都竖大拇指说干得漂亮,赵娥亲还是不依不饶要求判她,朝廷也感动哭了,给她村里立了个碑,成了大家榜样。

其实我觉得这个东汉的故事应该排唐朝的案子前面,最起码能按照礼法强弱程度由强至弱

两汉的侠气很重啊,一饭之恩必偿,睚呲之仇必报

第4部分 九世复仇

这个部分就有意思了,我们先理解一件事儿,假设A作者的书是经典型的

A编写一部校史:XX是一名教授

而你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张三是一位教授,李四是一只教授。有可能是A笔误或者印刷问题,但是你相信A的专业性,你会自然的推断A换了量词是不是在表扬张三,批判李四?

我在002文章最后留下了一段罗素说的话,上面很好的解释了罗素那句话

让我们来看汉武帝,汉武帝喜欢《公羊传》。《公羊传》对于《春秋经》中

纪侯大去其国

“大去”的解释为纪国被灭了,被齐国灭了,因为复仇,齐国齐襄公替他的九世祖宗复仇

这汉武帝要去搞匈奴,说报九世之仇,总的有个说法吧,抬出《公羊传》“大去”之意,名正言顺

到了汉宣帝,匈奴内乱,多数人都在说灭匈奴天赐良机,偏偏有人出来说不打,此人是萧望之

他的理据是在《春秋》中有句

晋士匄师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

这个“还”是什么含义呢?(这让我想到军师联盟中的攻克乃还O(∩_∩)O),是为了表扬士匄不攻打正在办丧事的国家

偏偏汉宣帝不喜欢《公羊传》而喜欢《毂梁传》(两者都是《左传》分支下来的区别在于同一件事情上扣字不同)

《毂梁传》说“还”不攻打的合礼性,由此萧望之配合汉宣帝,对于纪侯大去其国中,“大去”解释为离开出走,不从齐国角度出发从纪国角度出发,说齐国暴虐,纪侯贤明带全国人民离开了

简单说,坏人张三欺负好人李四,按照《毂梁传》解读,我们不能说“张三欺负了李四”,要说“李四被欺负了”

所以说穿越回去想掌控朝廷当奸臣,熟读《左传》左右皇帝,那可真是随意摆弄

好了四段故事第一章就大概说了这些,每个人物都不能说好或者坏,站在当时的形势,都有道理,不能以现在人的角度眼光批判古人做的事儿

《军师联盟》电视剧中,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当时礼与法的矛盾点,思考下你能发现几处?(*^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