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来了熊孩子,该负责吗?
要负责。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地有熊孩子用钥匙连续划了十几辆停放在路边的汽车,某宅男家来了个熊孩子,价值几万元的手办模型被毁坏一空,某电子发烧友花费上万元配置的电脑被熊孩子泼了牛奶,还删掉了重要数据,还有姑娘们发现被熊孩子动了昂贵的化妆品的等等,这里面有不少引起纠纷后还去法院打了官司。
面对这些情况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小孩子懂什么呀,做什么都不该被惩罚啊,大人跟孩子计较什么啊,法律上不是说小孩子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么,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吧,要付也是父母付吧。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而在第16条中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根据这些规定,这些由熊孩子造成的损失,应该由孩子的监护人,也就是他们的父母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要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孩子,把自家的墙画花了,把自家的东西摔了,这都不是事,如果损坏了别人家的东西,可就要承担赔偿责任了。
1.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适当的鼓励
如果你总是对孩子说不能这么做,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此毫无反应,也不会理解禁止这么做的原因,而且你也不可能总是在他们身边及时地阻止他们。你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要承担遵守纪律和打破纪律的后果。比如当孩子玩耍之后把房间弄得一团糟,你要告诉他必须把房间清理干净才可以去睡觉(或者去做他其他想做的事)。如果他们做得好,你可以给予奖励和鼓励。
2.了解触发坏习惯的因素
有些行为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有些孩子会喜欢拉厕所卷筒里的卫生纸,前两次你告诉他“不行,不能,”但是当他第三次这样做的时候,你可以把厕纸搬到浴室里的一个高架子上,这样他就够不着了。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拉卫生纸是不可抗拒的乐趣。与其进行毫无作用的劝说或者惩罚,倒不如直接把卫生纸从他身边拿走。
如果孩子喜欢抓商店货架上的易拉罐,你可以带些玩具放在购物车里让他玩。如果在家中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你的孩子不会分享他的毛绒动物玩具,你可以将它们先拿走直到朋友来了再拿出来。如果孩子喜欢在墙壁上乱画,你可以把蜡笔藏在一个他找不到的抽屉里,不要让他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画画。另外,一些的糟糕行为可能是因为孩子感觉到饥饿、疲劳、沮丧,可以给他们看看视频和书籍。确保孩子吃健康的零食,得到足够的睡眠(晚上至少10小时,加上一到两个小时的午睡)。
3.对待孩子要保持一致
父母的谴责会使孩子停止某种不良行为,孩子可能会在四、五次之后学到教训,其中保持一致性是关键。比如如果孩子喜欢咬你的手指,你要一改平时的温柔,用严肃的声音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会弄疼妈妈。这样能让他很快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提醒: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可爱,就再下次纵容他。
4.不要感情用事
当然,当孩子做了令人十分愤怒的行为时,确实很难保持冷静。但是一旦你愤怒地尖叫,你试图告诉他的道理就会被你的情绪覆盖。当一个孩子被父母的消极情绪淹没时,他只会看到这种情绪,不会听到你说的话。所以不要提高嗓门。深呼吸,保持平静,看着你孩子的眼睛。批评时要迅速、坚定、严肃、严厉。
5.保持简短的告诫
不要试图对孩子进行详细的解释告诉他做错了什么,或说一些更为复杂的东西,这会没有任何效果。孩子缺乏理解复杂句子的认知能力,就算他到了3岁拥有了语言能力,他仍然缺乏注意力来吸收你所说的话。相反,讲简短的词组,重复几次,用同样的语调和表情会带来可观的效果。例如,当他拍打你的手臂,你可以说:“不!别打妈妈!这样很疼!”试图跳沙发的时候“不要在沙发上跳!这是很危险的——你会摔倒。不准跳!”到了3岁,孩子可以处理因果关系,所以你可以试着简明扼要地告诉他这些行为的后果。
6.运用“超时”方法
如果反复斥责、惩罚仍不能使你的孩子改掉他的冒犯行为,考虑使用“超时”手段,这是一个很好的约束工具。那什么是“超时”方法呢?就是表情保持严肃,用严厉的口吻发出警告:“我数到三,如果你还不停下来,后果会非常严重。一,二,三!”如果他不听,让他得到教训,最多几次之后,这个方法就会对他很适用了。事实上,宝宝往往不喜欢与父母和玩具分开,所以这种“威胁”应该足以阻止他们的不良行为。
7.保持积极的态度
无论多么愤怒沮丧,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当孩子们听到父母以一种绝望或消极的方式谈论他们时,你会失去他们对你的尊重,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所以保持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在不能忍受,你可以向你的丈夫,幼儿教育专家,或者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倾诉,他们会给予你支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