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罪和法律的罪有什么区别?
佛教作为信仰的团体,创始人释迦牟尼能够看到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所以发现不可以做的事情,就规定了若干规定,而且针对不同层次修行的人规定的内容和细致程度是不一样的,称之为“戒律”(如居士是五戒,沙弥是10戒,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等)。违反了戒律,也有犯戒和破戒的区别,类似于法律中“违法”和“犯罪”。
但是法律上的罪就是一旦规定了,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定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哪些是违法,哪些是犯罪。
——二者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佛教是以至少贯穿三世的前因后果来判定一个行为可不可以做的,而法律相对简单,只看眼下的结果而定。譬如,甲对乙怀恨在心,想谋害乙,于是买了棍棒,伺机将乙方敲死。在法律的眼里,乙方被甲敲死了的这个结果,构成了犯罪,于是严惩不贷;而在佛教的眼里,当甲方起了怀恨心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犯了嗔戒,起了杀心,又会造恶业,等等,于是会在杀机出现之前和之后,慢慢的收敛下来,就不会发生或很难发生后面的犯罪行为了。所以法律是管下半场的,只看行为的结果;佛法则是从思想意识开始管起,从而导致结果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