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西方为什么女性婚后要冠夫姓?
西方欧美国家相较之中国,开放的可不是一点点。但是对于婚姻之后,女性冠以夫姓这一传统,却并不符合开放的风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冠以夫姓的传统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古代,我国女子在结婚之中,虽然不需要冠以夫姓,但是也相差不多。比如说小刘的妻子刘氏、王姓皇帝的母亲王氏等,只有单单的姓,而忽略了后缀的原本的名。
用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对比西方欧美国家,或许就能找到背后的答案了。从石器时代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是逐渐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因此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中世纪时期,女性的地位都是不及男性的,这是体力上的天生差异。
这时,女性彻底沦为男子婚姻的附属品和所有物,其中也包含了一夫一妻制的影响。工业革命之后,男女地位才开始有了平等化的趋势,这时候女性虽然不再是男子的婚姻附属品,但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冠以夫姓的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直至今日。
其实,在今天看来,我们无需纠结于这一传统,因为它在当今并无不平等的意义和象征,也上升不到文化的地步,更不是女权的耻辱。我们只需要平常心看待即可,事实上就算西方欧美国家的女性在婚后不冠以夫姓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没什么意义罢了。所以大部分女性还是会遵循传统的,这和开不开放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