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悟文章3篇
道德感悟文章 道德感悟
道德五千言
老子传古今
德即是行道
道乃为自然
《道德经》又名《五千言》。也名《老子》。分为上经与下经,上经论道,下经论德。
?何为道?何为德?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五千言作了高度的概括。以前老师只是从字面上作些解释,而其中的涵义和境界则让学生用一生来感悟。
道德文章千古流传,光照人间。
道乃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
道不是人为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
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
了解天道,比作神仙。
了解人道,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
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就会免遭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即便是君子爱财,也应取之有道。
?例举五常伦道徳缺失:
夫妇 :夫唱妇随 。 家庭矛盾加剧,离婚率攀升。
父子: 父慈子孝。 父母?孝养?孩子,自身却老无所养的颠倒人伦,人丧失了做人的基础。
兄弟: 兄友弟恭 。 兄弟关系淡漠,甚而反目为仇
君臣: 君礼臣忠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工作场上,上级欺压下属、下属反叛上级或单位。
朋友: 朋友友信 。 人与人相互欺诈,没有人情和信义
讲道德,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井然,人们生活工作心情顺畅,有安全感 .
不讲道德,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反常、紧张,社会缺乏信用和规则,冲突加剧,精神压力大,内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学说,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道德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绝不是人为的框架,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
佩服古圣先贤随顺自然的智慧。道法自然,德行天下!
道德感悟文章 浅谈道德和良心
道德和良心是常谈的话题。说起容易,做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每个人思维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要真正读懂道德良心真正含义的人并不多。如果每个人从自我做起,那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用知识弥补。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候,只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创造无穷的财富。
道德是美丽的花,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坦荡荡。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朵,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道德是我们拥抱在怀中的一道绚丽的彩虹。只要它一现身,便会给我们带来雨过天晴的好心情。当我们和别人闹矛盾的时,道德会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和对方言和而好。当我们自暴自弃的时候,道德会帮我们找回自我,当我们悲观失望的时候,道德会使我们重新振作,从而走出硝烟弥漫的低谷。当我们受挫折的时候,道德会使我们勇往直前。坚信?失败乃是成功的之母?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一切。道德是我们的立足点,道德是我们生命的支柱。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然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从现在自我做起,自觉地做一个道德的建设者,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
良心是红是白?良心有几钱几两?良心是个看不透,摸不着的东西。良心它即抽象又无形。又是很具体的东西。它在对待每件事物上,能具体立刻鲜明的显示出来。
古人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是以良知为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要负责,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自己的真心。不论是对自己的亲人还是朋友,对所有爱护自己的人,都要以诚相待。当他们在困惑中,当他们力不从心的时候,都应该竭力去帮助他们。付出自己应有的一切。
人有人的良心,社会有社会的良心。我们有了良心,我们就有了同情。真诚和善良的感情。假如我们没有有了良心,就会使我们变得冷酷无情残酷虚伪和奸诈。假如一个社会丧失了良心,我们这个社会就没有爱,同情和善心。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尔虞我诈,冷漠无情,丧尽天良。当一个人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人类充满了一种宽厚的爱意和关切。一旦社会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们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和睦,相亲相爱。那种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人们的心。
电视连续剧里《家常菜》中的刘洪昌,就是一个有道德有良心有情义的人。他为了一句承诺,承担起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家。为了把已逝妻子的弟弟妹妹抚养成人,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顶天立地的汉子。他是道德的典范,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人。
也许有人说,这只是演戏而已。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人?否!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刘洪昌?比比皆是。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多少个?刘洪昌?奔赴在抗震的第一线。不顾自己个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又有多少?刘洪昌?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我的侄女在广州,抛下自己幼小的孩子,毅然和同事们一道开着支援灾区的物资的车,一路从广州奔来,在汶川整整奋战了半个多月。当她风尘仆仆回到西安,姐姐竟然都认不出来,那个平日文文弱弱的女儿。站在她面前分明是一个?假小子?。平时,侄女很关注公益活动。她在社区组织了爱心公社,常常把学习用品,衣物。钱送到最困难最穷苦的山区人的手里。现在她还资助一位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每个月给孩子寄去生活费。
这样有道德,有良心。有爱心的人,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他们是最高尚的人,是值得大家敬重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觉悟越来越高了。人类的真诚,善良,朴实在延续。难怪康德老人曾说:在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
愿天下有道德,有良心的人越来越多,愿我们社会更加和谐,愿我们的大家庭更加美好。愿更多的人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道德感悟文章 道德的困境
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对于我们隔海相望的邻邦日本,中国人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感情。如何理解这个特殊的民族,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他的不朽名著《菊与刀》中给了一定的启示日本人的人生观体现在他们的忠、孝、情义、仁、人情等道德规范之中。他们认为,?人的义务?可以像在地图上切分势力范围一样分成若干领域。用他们的话来说,人生是由?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仁的世界?、?人情的世界?及其他许多世界组成的。各个世界都有特殊详细的准则。一个人评价同伴不会评价其完整的人格,而是说他?不懂孝?或?不懂情义?等等。他们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用?不正派?来批评某人,不会使用?自私?、?冷漠?之类的评语,而是明确指出他在哪个领域中行为不当,在哪个特定领域里违反准则。他们不诉诸于绝对命令。一个得到赞许的行为总是跟该行为所表现的?世界?相联系的。一个人?为了孝?而行动时是一种方式,而只是?为了情义?或者在?仁的世界?行动时就完全会用另一种方式。甚至各个?世界?的准则也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要求采取不同的行动。例如对主君的?情义?,在主君没有侮辱家臣以前,要求尽量大的忠诚;受到主君侮辱之后,就可以背叛主君。又如在1945年8月以前,?忠?要求国民对敌人作战直至最后一兵一卒;天皇广播宣布投降之后,?忠?所要求的行为就发生了变化,日本人马上对外来者表现出合作态度。
日本人从一种行为转向另一种行为绝不会感到心理苦痛。在日本人的生活里,矛盾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人生观之中。对西方人来讲,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日本人所划分的生活?世界?是不包括?恶的世界?的。这并不是说日本人不承认有坏的行为,而是他们不把人生看成是善恶力量进行争斗的舞台。他们把人生看作是一出戏,在这出戏中,?世界?和?世界?,?行动方针?和?行动方针?,相互之间应该协调平衡。每个?世界?和每个行动方针,其本身都是善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真正的本能,那么每个人都是善良的。
日本人完全不认为自己需要那种包罗一切的道德伦理戒律。他们?不愿意抓住恶的问题?。按照他们的观点,不从宇宙的高度,也能恰当地说明坏行为。每个人的心灵本来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辉,犹如一把新刀,但如果不勤于打磨就会生锈。这种?自身的锈?,跟刀锈一样,所以人必须像磨刀那样注意磨砺本性。但即使生了锈,心灵仍在锈的下边悄悄发光,只需加以研磨,就能使之重新生辉。
日本人这种奇特的人生观,令西文人很难看懂日本的民间神话、小说和戏剧。日本人的小说评论也总是围绕主人公陷入?情义与人情?、?忠与孝?、?情义与义务?的矛盾来论述:主人公的失败是因为溺于人情而忽视了?情义?的义务,或者是因为难以忠孝两全;他迫于?情义?而不能遵行正义或牺牲家庭?这些矛盾是具有约束力的几种义务之间的矛盾,都是?善?的。对它们的选择就像面对多如牛毛的债务,必须选择先偿还一部分。同时,还清一笔债务,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其他债务。
日本人对剧中人的这些看法,和西方人是根本对立的。我们认为剧中人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他选择了善,并且与恶进行斗争。?有德者胜?,结局应该圆满,好人要有好报。日本人则酷爱这样的主角:他既拖欠社会恩情,又不能有悖于名分,无法调和,只好一死了之。这样的故事在许多其他文化中是在教唆人们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在日本却反而成为启迪主动精神和宣扬坚忍意志的题材主人公在竭力完成肩负的某种义务时忽视了其他义务,最后又和他所忽视的?世界?进行清算。
如果日本人一旦接受了美国这种简单随便的行为准则,即使所受影响不深,也无法想像他们还能再回到那种规矩繁琐的生活状态中去。他们把过去的生活有时说成是失去的乐园,有时说成是?桎梏?,有时说成是?牢笼?,有时又说成是盆栽小树。这棵小松树的根培植在花盆里时,是一件为庭园增添雅趣的艺术品;但一旦移植到了土地上,就不再会是盆栽了。他们已感到再不能成为日本庭园的点缀,再不能适应曾经往昔的要求。他们最为剧烈地经历了日本道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