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的经济环境

一、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1.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开发程度、政府的国际地位、信誉和工作效率、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否、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形成了新创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对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创业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与教育环境,简称PEST分析。PEST环境系统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在创业者周围形成了影响合力。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时对地区环境的评价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创业者对该地区的熟悉程度;创业者在该地区内有多大的影响力;拟创立的企业在该地区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者有无特别的人际关系技能来培养关键的地区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实际步骤来加强地区支持、使当地创业机会最大化;采取什么样的实际步骤来减少地区的反对和使当地问题最小化。

任何一个新创企业都必然归类为某个行业或某几个行业,因此,行业分析对新创企业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新创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及

变化趋势;二是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反应了新创企业环境因素。他认为现在市场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供应商、消费者和替代品生产者决定了一个创业的竞争力,构成了行业环境因素。

2.大学生创业的微观环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以上介绍了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其实比“知彼”更为重要的是还要“知己”。因此,创业者在寻找和分析外部机遇时,时刻不能忘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只有将优势与外部的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创业成功。内部环境是创业组织内部各种创业要素和资源的总称,比如人员、资金、设施、技术、产品、生产、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情况。内部环境是创业者的家园、是创业活动的根基。要从创业团队、资金及其来源、产品竞争力、技术开发水平、生产工艺、市场渠道能力、货源等方面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利因素

1、国家、地方政策扶持。国家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兴办科技民营企业,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支持。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中央、国务院的若干意见》,文件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创业没有资金,允许以其技术成果和其他智力资本折股参与创业。”国内诸多省市也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譬如欢迎出国留学生回国创业、大学生创业税费减免、大学生创业低息贷款资助等。

2、自身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注意积累实践经验,他们积极投入课余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许多学生从中脱颖而出,学生创业随即达到高潮。譬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在无锡举办的跨境电商创业比赛中脱颖而出,并且抓住机遇,把自己的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最终成功创业。

3、知识时代的机遇。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的资源,大学生是或将是主要的知识资本拥有者和营运者,虽然在创业时货币资本等有形资本不足,但是他们可以凭借知识资本来实现创业,因为:第一,现有政策允许知识资本折合成相当比例的有形资本,以股权占有形式参与投入,创办实业;第二,还可以通过吸引风险投资等途径募集创业资金;第三,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出现,为大学生自主创办小型知识型企业创造了条件。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不利因素

1、大学关于创业课程教育相对滞后。虽然早在1999年国家就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相应的调整教学,仍停留在就业教育上面,创业教育的开展发展缓慢,导致学生对我国创业环境不了解,创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也没有带动学生的创业激情。

2、我国创业环境的不完善。据了解,我国的创业环境在参与GEM (全球创业观察)对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调查中仅排在23位,属于中下水平。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多,包括启动资金支持、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整个社会创业环境的不完善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3、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认可度不够。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的去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尤其是在创办传统行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才进行创业的;而一旦失败,常受到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

在面临这些不利因素时我们呼吁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创业”的理念。一方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大学生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首先要普遍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普遍具备创业意识,普遍认识到创业是必备的谋生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而一旦创业失败,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打击很大,所以不能盲目鼓励大学生创业,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先就业,着眼于积累社会经验和创业资金,具备条件以后再择机创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同时地方政府与高校可以联合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为不同创业阶段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以弥补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诸多不足。还要采取措施,实现创业服务平台之间的衔接,特别是大学校园里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支持的创业园与政府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之间的衔接。整个服务平台体系可以着眼于开拓市场、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业风险融资等初创企业关注较多的难点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