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很大,作为家长该如何自控?

“你妈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再说那是你亲妈,就不要那么计较了!”

外婆曾劝表妹的话时常在我耳边想起。

“你是猪吗?猪都比你聪明,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这次怎么又考那么差,真是废物种子?”

“真是又懒又馋,我怎么养了你?”

......

小时候去舅舅家玩,舅妈总喜欢这样训斥表妹。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习惯性差评、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包括说话时鄙夷的神态和不耐烦的姿势,都可归为语言暴力。

表妹曾对我们说:“我经常被她骂,说我笨、说我懒,说我不收拾房间,说我乱花钱、说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私并不懂得感恩,可是我干什么在她眼里都不行,都不好。

我小时候要自己洗衣服,她嫌弃我洗不干净还浪费水,然后就自己给我洗了,后面又说我懒;我不愿意让人进我的房间,她也经常闯进我房间给我收拾;偶尔去超市,我挑了几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她抱怨我去一躺超市比她半个月花的还多;她生病时,我试图去关心她,她总是说别管我,去看书去吧,当我真的看书去了,她又骂我是个白眼狼,白养活了......跟她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很一般,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告诉她其实她很漂亮。女孩受到家人的肯定,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所以每次女孩在照镜子的时候,都会对自己说:其实,我真的很美“。

而女孩由于自信,看上去也真的越来越美。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翁格玛丽效应“。

这是因为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朝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孩子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对自己的话语之间。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会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为什么父母会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

1.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发现那些喜欢对孩子恶语相向的家长,他们的爸爸妈妈,最起码有一个人是习惯于用对孩子恶语相向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你从小是生活在使用语言暴力的家庭里,那么你使用语言暴力教育孩子的可能性将达到70%。因为很多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会被自己继续沿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原生家庭的传递。

2.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的父母总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心中住着一个完美的小孩,可是当这个孩子表现得跟自己心目中的小孩不一样时,他们就会拿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对与错,为孩子贴“标签”。而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负面标签被贴得越多的孩子,越容易看不清自己,越容易迷失自我。

3.认为打压式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认识一对夫妻,经常打击孩子,他们美其名曰是在锻炼孩子的抗击打能力。

“你这么笨,以后怎么跟别人竞争啊,你看人家小强,比你厉害多了,光长肉,不长脑子,你有什么用?”

孩子在他们夫妻这种负面方式的教育下,及其不自信,人也变得极端和不知道该怎么和人相处,去年因为和同学有矛盾,自己在家割腕了,好在发现及时,但孩子现在也不愿意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父母也拿他没有办法。

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成人每天被上司说笨、说蠢、说要被炒掉,我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4.因为对现实生活不满,迁怒于孩子

人们热衷于语言暴力,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诸多不满。

有孩子问:为什么我做错了大人可以打我骂我,大人错了我不能打他们骂他们?

孩子往往很容易成为发泄的对象,因为人们经常会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对象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比如孩子。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是一个又高又大的陌生成人,父母能毫不考虑地就对他发泄情绪吗?

孩子不是我们的出气筒,也不是我发泄不满情绪的垃圾桶,他们是和我们有着相同尊严和人格的人。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1.心理学家胡慎之说:“语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样,会立刻产生伤害,但语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上狠狠拉上一道,这些伤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好不了。”

语言暴力致使孩子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伤害,很多人却把语言暴力冠上了个很好听的帽子:刀子嘴豆腐心。

可这张刀子嘴,可能会把你小孩的心划开一道道伤口,再也无法愈合,甚至连未来都断了。

A.我表妹原本成绩并不是很差,小学阶段还是3好学生了。但在舅妈的辱骂和嘲讽下,表妹越来越不爱学习,最后连高中都没考上。工作后因性格极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在任何地方工作都超不过3个月。找的老公特别能说会道,但人不踏实,结婚后跟公婆相处的也特别差,夫妻之间也是常常吵架,结婚才一年,就离婚了。

B.一位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独生女儿也是十分地严格苛刻。她的女儿本身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在一次发生争执的过程中,这位母亲开始指责女儿。

面对母亲的指责和不满,女儿说:“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可母亲却讽刺地说:“你觉得你有让我满意的地方吗?”话还没落地,女儿就从窗户上跳了下去。

2.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经常生活在语言暴力下的孩子,容易形成这几种性格:

做事优柔寡断,易自卑、不自信;

胆小、懦弱,没主见;

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

暴躁、容易发展成攻击自己或攻击他人。

谢勇导演在他的作品《语言暴力》里,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

“废物”变成了一把长枪;?“丢人”变成了一把斧头;?“猪脑子“变成了一把手枪;“怎么不去死”变成了一把利刀。

而这形象的设计,把?父母对孩子说出口的每一句脏话,都变成了一把戳瞎孩子的凶器。而在沈阳的劳教所里,40%以上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家庭里都存在语言暴力现象。

父母常常会把孩子的一些表现归结为“行为问题”,可归根究底,他们行为的背后是被“语言暴力”所压迫的一种笨拙的“自我保护”。

也许很多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的,但父母消极、负面的肆意批判,确实常常引发孩子的痛苦,可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生活在嘲弄辱骂中时,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父母对孩子多否定,孩子对这个世界就有多否定,也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枷锁。

温暖会孕育温暖,寒冷却只会孕育寒冷,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温暖的。

父母该如何避免“毒舌”

1.不做情绪的奴隶

我们都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父母的,但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优质的父母。当我们不经意对孩子恶语相向时,不妨静下心来觉察一下,产生这个语言的根源是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恐惧?

无论是什么原因,作为成人,作为父母,我们在亲子沟通中往往掌握着更多的权力,也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孩子沟通。

比如,孩子写作业,如果父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用各种不好听的语言,去刺激孩子,让孩子遭受严重的暴力语言侵袭,而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复制父母的情绪处理方式,形成恶性循环。

2.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我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父母看孩子不顺眼,往往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父母看待孩子的方式有问题。

而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往往会让孩子成为最耀眼的星星。

小菱出生时一只耳朵畸形,她的妈妈怕孩子因为自己的不同而自卑,她常对孩子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你的样子在爸爸妈妈眼里是最美的。

每当有人问起小菱的耳朵,小菱会主动告诉人家,自己在妈妈肚子时,因为这只耳朵太好看了,耳朵精灵忍不住咬了一口,才变成这样了。

小姑娘肯定的语气,乐观开朗的性格,让我们都很赞赏,而孩子的底气来自父母的爱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