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的「 ”绰号”

「 ”辫儒”辜鸿铭 民国怪杰辜鸿铭生于南洋,先后在英、德、法、奥等国留学,却生就了一颗 「 ”中国心”。 清帝退位后,辜鸿铭仍留着长辫子,人称「 ”辫儒”。辜鸿铭当为旧北大教员中荒诞之第一人,他不仅自己束辫,连自己的车夫也有意找的留辫子的乡下人。 据说辜鸿铭在北大初执教时,一进课堂,学生就哄堂大笑,因为他拖了一根辫子。辜鸿铭并不动声色,走上讲台,慢吞吞地说:「 ”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容易剪掉的啦。”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嘲笑他了。 「 ”章疯子”章太炎 章太炎的绰号,来源有两个版本。一个说法是,早年清廷重臣张之洞办了一份报纸,请章太炎做主笔,结果章太炎却写了一篇反清的言论。章的朋友为了救他,假称他是「 ”疯子”;一个说法是,袁世凯称帝的时候,章太炎准备「 ”执丧杖,穿麻衣”表示反对,被人称为「 ”疯子”。从此「 ”章疯子”的绰号被叫响。 章太炎经常「 ”骂人”,慈禧、袁世凯、康有为、蒋介石甚至孙文都挨过他的骂。有人说「 ”章疯子”的绰号便是因为骂人而起。「 ”章疯子”子的另一层含义是章的「 ”尚武精神”:受到武力迫害时愿意「 ”以暴制暴”。 章太炎曾因鼓吹革命获罪,在上海租界坐洋牢。监狱里的印度狱卒动辄对犯人狂踢乱打,章太炎脾气不改,气冲上来就不顾一切,也以拳脚相对。后来大概打出了名气,狱方无奈,不特不敢再欺负,居然还给他调任了个帮灶的「 ”美差”。 民国大师的绰号 「 ”胡大哥”、「 ”穈先生”、「 ”半部先生” 胡适年轻时人送绰号「 ”胡大哥”。这是因为他性情温和,蔼然可亲,尤为尊重夫人而得之。在为女子献殷勤,打招呼,入其室,必致候夫人。在自由恋爱风开始盛行的当年,对母亲包办的发妻江冬秀能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足见其人品的端庄可贵。他说:「 ”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离婚,将使一家几个人终生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不唯如此,适之对其他人亦很友好关怀。即使正讲学,如见女生衣薄,他必停下话语,走下讲台,亲自为其关闭教室窗户,这是适之的温柔处。将这关怀温柔于同辈,「 ”胡大哥”便成为适之的一个美称。 「 ”穈先生” 这是因为胡适小时体弱,不能跟着那些野孩子们一块「 ”疯”。无论什么时候或在什么地方,他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长辈都说他「 ”像个先生样子”,遂叫他做「 ”穈先生”(穈音门,胡适的小名叫嗣穈)。这绰号一传出,大家都知道胡适之叫做「 ”穈先生”了。既有「 ”先生”之名,他便极力装出「 ”先生”样子,于是就更不能跟那些顽童一起「 ”野”了。有一天,适之在家门口和小伙伴们正玩「 ”掷铜钱”,一位本家长辈走来笑道:「 ”穈先生也掷铜钱吗?”一句话问得他面红耳赤,羞愧不已,便暗暗发誓不再贪玩。 「 ”半部先生” 虽说胡适著作等身,却落了个不雅之号——「 ”半部先生”。黄侃就曾在课堂上放言:「 ”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们不解,黄侃道:「 ”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 原来,胡适的学术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及《中国白话文学史》都在早年完成,影响甚大,却都只有上部。那部倾心写就的自传《四十自述》也只作了一半就停笔了。在台湾时,胡适曾想在有生之年还清「 ”债务”,可惜又把晚年有限的宝贵时间花在了《水经注》的考据上,几本著作的「 ”下部”最终没能补上。这恐怕是胡适一生的遗憾。 「 ”雨伞”、「 ”猫头鹰”、「 ”大白象” 鲁迅原名樟寿,号豫山。在绍兴话里豫山和雨伞同音,也正因为这个,鲁迅经常受到小伙伴们的取笑,被称之为「 ”雨伞”,鲁迅自己觉得不好听,就和父母商议改为豫才。这就是鲁迅最早的一个外号吧,我们从中可见到小时候的鲁迅,不但是自尊心很强,而且极具天赋。 「 ”猫头鹰” 鲁迅十八岁的时候,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因为不修边幅,加上经常冷然 *** ,酷似枝头兀立的猫头鹰,因此,他的同学钱玄同送其绰号「 ”猫头鹰”。在钱玄同《忆鲁迅》中写到这个绰号的来源:「 ”玄同形容他神似猫头鹰,这正是他不言不笑时凝寂的 *** 。”鲁迅也给钱玄同起过「 ”爬来爬去”的绰号,似乎也有礼尚往来的意思。 「 ”大白象” 据说这是林语堂给鲁迅起的绰号。林语堂曾经说鲁迅是「 ”一头令人担忧的白象”。大白象这个绰号颇为费解。许广平解释说,大多数的象都是灰色的,白象非常少,所以白色的象就显得难能可贵,显得很特别,因特别而担忧。其实,「 ”白象”在英语是形容一件不能丢弃,送也没人要,而又保养昂贵的没有大用途的物品。鲁迅的这个绰号,真是寓意深远!在鲁迅和许广平的这些情书里,鲁迅一般有「 ”嫩弟弟”、「 ”小白象”等称呼,最后干脆戏虐成了外号,连周海婴出生以后也被唤作小红象了。 「 ”性学博士”张竞生 张竞生于1912年10月到法国留学,后在里昂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张竞生归国先受聘担一所中学校长,后被聘任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张竞生在北大讲授西方现代爱情、生育、性育及相关社会学说,颇受胡适、鲁迅等人赞赏。他提倡「 ”性格刚毅、志愿宏大、智慧灵敏、心境愉快的人生观”。 张竞生在北大组织过「 ”审美学社”,提倡美育;随后又组织「 ”性育社”,提倡性教育。1926年5月以性育社的名义出版了《性史》。张竞生后来在在上海开办了「 ”美的书店”,发售性学图书,「 ”性学博士”之号不胫而走,喧噪一时。 「 ”世”蔡元培 蔡元培执掌北大期间,进行了不少改革,北大风气为之一变,尤其是「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影响深远。正因为蔡元培虚怀若谷、温文尔雅,对中西文化择善而从,对各类人才兼收并蓄,才有了旧学与新知既分庭抗礼又相处一校的奇闻。 只是,就算蔡元培处事公平,教员之间的阋墙与摩擦还是不可避免。旧派中的黄侃喜欢攻击新学中的教员,骂他们曲学阿世。于是,众人暗地里戏称蔡元培为「 ”世”,谁往校长室跑谁就是去「 ”阿世”。可就是这个「 ”世”,其「 ”大德垂后世”。 「 ”二云先生”刘文典 刘文典是著名的文史学家、国学大师,是研究《庄子》的大家。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时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还赞美「 ”云南土烟”为鸦片中上品,又因他喜云南火腿,故有「 ”二云居士”、「 ”二云先生”的称号。刘深受其苦,不能解脱。 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写墓志,张孟希赠他「 ”云土”50两。此举引来西南联大同事的非议,认为他不堪为人师表,随后校方将其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