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期的商业化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封建时期,中国的历代王朝都以小农经济为主。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只有十分重视方才能够保证老百姓的温饱和经济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是将人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自身的统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到了晚明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商业化的浪潮。
商业化的浪潮对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最终的结果则是天下之人虽不说是人人经商,却人人有为商之志,求利之心。明朝有一位叫崔溥的朝鲜人,就对明朝人的经商之风有如下记载:?人皆以商贾为业,虽达官之家,或亲袖称锤,分析锱铢之利。?明人丘濬也曾言:?今夫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这正是明朝中期以后商业向社会各阶层生活渗透的实录。
明朝中期以后商业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心渐渐变得不知足
在传统社会中,通常提倡一种人们要知足的观念。在传统的生活观念中,万事万物的存在,其中无不含有一种?本意?,也就是实用。人们的生活只许在这种本意上加以追求,分外的都是奢求。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所特有的?知足?、?知止?的观念。
随着商业化日渐渗透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在晚明的社会中,显然已经开始盛行一种不知足的思想,这也一直为当时的正统士大夫所担忧。这种不知足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自己寿命的不知足,如福建人林春泽最后活到104岁。当他做99岁生日时,邻里有人向他祝寿,道:?愿公百龄。?林氏听后颇为不悦,对祝寿者说:?不曾要君家养我,奈何限我寿耶??二是对富贵的不知足,如将相不足,必想做帝王,帝王不足,又想做神仙,神仙不足,又想做玉皇大帝。明人朱载靖有一首《十不足》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已经受商业化冲击的人们那种不知足的心态。
手工业的发展
明代中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色瓷和斗彩瓷;私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了手工工场。
晚明时中国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书籍出版的商业化
在晚明,商业化已经开始向书籍出版的领域渗透。晚明商业出版物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堪称一场传播文化的革命。书籍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大众化和功利化取向,或言消闲娱乐性和实用功利性特征,小说、戏曲、制艺、日用类书可以作为其典型个案。
商业出版传播的繁荣,导致了文化权力的下移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引起了国家对思想文化控制的松动和近代化的启蒙;造成了阅读大众的兴起和文化消费的活跃,营造出大众传播和公众社会的氛围;文化的商业化既有超越雅俗之辨、促进层间互动的积极意义,也有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出版失范和非理性问题,从而引起对于出版理性的探寻。总之,晚明堪称中国传统商业出版发展的历史绝唱,由其参与制造的文化风景和末世繁华,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记忆和话语盛宴。
城市夜生活的出现以及生活的娱乐性
晚明时期,不仅是在城市中已经有了夜生活,而且这种夜生活已经影响到了江南的一般市镇。如浙江桐乡县的青镇,其俗崇尚奢侈,?夜必饮酒?。晚上聚饮之俗的形成,说明夜生活已经开始向一些比较发达的市镇渗透。
在当时娱乐已经成为时尚,即使是在北方的一些边地,也是广修娱乐场所,以适应人们追求娱乐的需要。像杭州西湖、苏州虎丘、南京秦淮、扬州二十四桥或者一些天下大码头,遍布茶舍、酒馆、妓院这些娱乐场所,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至于像蓟镇之?赛西湖?、宣府之?饮酒楼?的崛起,无疑就是生活趋于娱乐化的最好例证。
商人社团
商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人势力增大,必然导致商人社团的出现。明代商人为了应付朝廷的税收及其相关事务,上自绮、缎、布帛,下至鱼、肉、果、菜,每行大多有自己的行业组织。无论是额定必须缴纳的官税,还是在场、务现纳之税,商人均通过自己推举的?总办?一二人负责其事。因此,其惯行之例是地方官向行总要税,而行总再向各行摊派。商业行会组织的功能就在于此。
明代中期以后,商人社团已经跳出了原先简单的行会特色,进而成为商人保护自己利益的自觉性的团体。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出现
晚明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各种思潮活跃。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和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开始活跃。倡导这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思想家主要有丘浚、李贽、王夫之和唐甄等人。
晚明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听民自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以及强调?私者,人之心也?的经济人假定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思想。
总结
晚明时期因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物欲被调动了起来。普通老百姓中的奢靡之风也盛行了起来。有学者曾经称这种晚明时期的百姓物欲的增长为?商品拜物教?。我们所熟知的晚明陆楫所撰写的《禁奢辨》就曾经公开为所谓的?奢靡?进行辩护,认为这种奢靡于当时的社会是完全有用的。
随着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以及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些新的文化因素,人们开始渐渐学会享受,一些体现早期城市市民意识的文艺作品也随之出现,加快了晚明时期的社会转型。但由于北方农业生产的牵绊和来自女真民族的威胁,使这一转型最终犹如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可以说,明亡清兴,是对中国社会的一种断裂式打击,阻挡了晚明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