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关于公序良俗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表明,恪守公序良俗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原则和底线,也是民法立法和司法的重要原则。民法典还在许多具体条款中体现公序良俗的要求。比如,针对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为,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等重要原则。这也有力说明,用公序良俗对意思自治加以适当约束,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公***秩序和善良风俗原则,简称公序良俗原则,是指以一般道德为核心,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行为时,应当尊重公***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原则。
公***秩序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秩序和根本理念,是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相关的基础性原则、价值和秩序。比如破坏社会公益秩序花钱换选票的协议、竞价价格串通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行为,都是违反公序良俗的。善良风俗指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比如约定工作期间不能结婚或生育、代孕行为这些都是与善良风俗相悖,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明晰、更加具体的裁判依据。人民法院只有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全过程,深入研究公序良俗的法律适用,更好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更好维护公***秩序,让一个个鲜活的判例成为法治中国进步的时代标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民法典》
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